style="text-indent:2em;">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姜维屡屡北伐为什么后主刘禅不阻止和刘禅不建议北伐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姜维屡屡北伐为什么后主刘禅不阻止以及刘禅不建议北伐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姜维屡屡北伐为什么后主刘禅不阻止
刘禅在位期间,长期都是“统而不治”。其中诸葛亮掌权10年。诸葛亮死后,又由蒋琬、费祎、董允等执政,这样又过去了近20年。当然诸葛亮死后,刘禅完全是有机会自己收回权力,亲自执政的。但是刘禅能力弱、人可能也比较懒,没有收回大权,反而继续依靠蒋琬、费祎等人。所以刘禅当皇帝近30年,都习惯了依赖朝中大臣,他自己是缺乏手腕、权威的。而姜维作为领军20多年的老将,在军中、朝中是很有威望的。他自己想北伐的话,刘禅即使想阻拦,也是很困难的。而刘禅本身是缺乏主见的人,并没有阻止姜维的意思。刘禅大概就是想着自己好好享福,军政大事,就让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等人操心去了。所以,阿斗确实是个奇葩皇帝啊!
刘禅不召回诸葛亮会成功吗
刘禅不召回诸葛亮也不会成功,这是由国力决定的
第一:军事上的诸葛亮属于劣势,地处四川盆地,易守难攻,北伐中原在没有荆州的情况下需要绕道祁山,这无疑增加了军队的负担,
第二:经济上曹魏拥有青州冀州等,最肥沃的中原在他手里,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再看看蜀汉,运输粮食极其困难,
第三:这个时候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话语权上占主导,出师有名,所以综合起来,诸葛亮为完成先主遗愿,不遗余力的北伐,军事经济能力大大超出了蜀汉承受的范围,失败那是迟早的事,若与民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徐徐图之,可能还有希望成功,但历史没有如果
诸葛亮北伐错了吗他若安心经营蜀汉内政,不去北伐,蜀汉会安全吗
诸葛亮北伐肯定是没错的,他若是不北伐,蜀汉存在的时间可能更短。
第一、北伐统一中国是先帝遗愿,也是诸葛亮的的毕生心愿。
但是自从荆州丢掉以后,蜀汉已经失掉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荆州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要不然长久以来都是关羽一直镇守。关羽在仅次与刘备的2号人物,且本身是华夏战神,镇守荆州才确保了刘备顺利入主益州。荆州在蜀汉远期规划里是重要的一环,是进军中原的桥头堡。没有了荆州,蜀汉要想出兵中原只能从汉中进入关中。这条路有没有成功的先例?有的,那就是刘邦,韩信凭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从蜀地攻入关中。但是这个方式所有人都知道了,所以不好用了。蜀地和关中中间是汉中,汉中本身是战略要地,北伐的重点都集中在这里。汉中和蜀地有两条路,一条是金牛道,直通成都,但是金牛道上有剑阁,守住剑阁就守住了金牛道,另一条是米仓道,这条路要绕道到重庆,路途遥远且翻山越岭容易迷失,不适合大军进出。
汉中到关中的四条路:
子午道:子午镇→子午谷→秦岭→石泉→饶风关→南子午镇→城固→汉中
傥骆道:周至→骆谷关→洋县→傥水→城固→汉中
褒斜道:郿县→留坝→褒城→汉中
陈仓道(也称故道):宝鸡益门镇→清姜河→略阳→勉县→汉中
刘备在世的时候出兵夺取了汉中,为以后诸葛亮出兵北伐创造了条件。但是上面四条道路,诸葛亮主要选择的是祁山道,陈仓道和褒斜道各有一次。而传说魏延建议的子午道,则根本不在考虑之内。北伐的路线选择,最核心的问题是粮草运输,所以诸葛亮多次走祁山道,路虽远,但是粮草有保障。
把地理和蜀道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失掉荆州以后,诸葛亮北伐确实困难重重。而关中在魏国手里经营多年,已经稳若金汤,从汉中攻入关中可能性很低。但是诸葛亮至死都在做这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一半是为了完成遗愿,另一半是不得不做。
第二、北伐为什么必须做?主要是为了缓解和转移内部矛盾。
益州原本是刘璋的,从灵帝开始,刘焉刘璋就经营益州,内部势力盘根错节。刘备趁机入主益州以后没有杀掉刘璋,而是把他迁徙到荆州交给关于看管,也是考虑稳定益州的势力。刘备集团主要是有三大势力组成,原本跟随刘备的老兄弟,关羽张飞等,另外是荆州势力,诸葛亮等,最后就是原本的益州势力,法正张松等。刘备在世时尚且需要笼络,例如娶了吴懿的妹妹做王后。刘备死后,尤其是在荆州丢掉以后,内部矛盾比较突出,因此诸葛亮才甘茂风险,不辞劳苦的北伐,希望借此转移国内矛盾。
所以,北伐是不得已,如果没有北伐消耗国内矛盾,诸葛亮死后刘禅也不可能主政那么久。
刘禅为什么不等姜维回来就投降
1:刘禅不等姜维回来就投降。有以下几点原因:1.刘禅可能认为姜维能够带来的实质性援助不足以改变局势。姜维虽然有才华,但是他经历了长时间的征战,可能人员和物资都面临疲惫和不足的情况,因此刘禅可能认为等待姜维的回归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2.刘禅可能感到内忧外患,面临崩溃的局势,他可能觉得等姜维回来就投降是最保险的选择。以刘备的治世为例,当内忧外患之时,刘备选择了向曹操投降,保全了自己的一方势力,并最终实现了复兴的机会。刘禅可能希望效仿刘备的例子,在面临威胁时选择投降,维护自己的势力。3.刘禅可能对姜维的忠诚度存在疑虑。姜维虽然才智出众,但他曾多次建议刘备进攻,遭到了刘备的拒绝,这可能在刘禅心中埋下了一些疑虑。因此,他可能觉得姜维的回归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支持和忠诚。鉴于刘禅的投降行为,事后证明并没有给他带来好处,反而被视为背叛和软弱。历史上常常有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而最终失望的例子。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理智而冷静地分析形势、谨慎地做出决策可能更为明智。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