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用传统的理念攻击人,那是腐朽让人看不起

style="text-indent:2em;">很多朋友对于人为什么要攻击观点不同的人和专家建议不要攻击专家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电影《拆弹专家》主要讲了什么
  2. 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为什么要攻击观点不同的人

电影《拆弹专家》主要讲了什么

《拆弹专家》是由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寰宇娱乐有限公司、梦造者娱乐有限公司出品的警匪动作片主要讲章在山(刘德华饰)是香港警队爆炸品处理科的一名高级督察。

七年前,他潜伏到头号通缉犯洪继鹏(姜武饰)的犯罪团伙中,在一次打劫金库的行动中,章在山表露了其拆弹组卧底的身份,与警方里应外合,成功阻止炸弹引爆,并将洪继鹏及其弟的犯罪组织一网打尽,可惜在千钧一发之间,洪继鹏逃脱并扬言誓要报仇。

复职后的章在山很快被晋升为警队的拆弹专家。七年后,香港接二连三遭遇炸弹恐怖袭击,警方更收到线报大批爆炸品已偷运入港,一切迹象显示香港将有大案发生。就在香港人心惶惶之际,城中最繁忙的红磡海底隧道被悍匪围堵拦截,数百名人质被胁持,终于现身的洪继鹏威胁警方炸毁隧道。章在山唯有将洪继鹏绳之于法,才能拆解这场反恐风暴背后的惊天阴谋

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为什么要攻击观点不同的人

一个人去攻击不同观点的人,可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攻击,原因比较简单,要么是利益使然,比如有些人收了钱,专门帮他人去黑竞争对手;要么是信念使然,认为某种观点是错误的,有重大危害,需要去揭露和反驳。无目的、无意识的攻击,原因就比较复杂而有趣,这也比较有心理学意义上的讨论价值。

我们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谈起。我认为,争论和攻击源自内心的两个潜在信念或需求:一、需要他人认同;二、希望改变他人。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他人的认同,所以当遇到不同的观点时,就需要为自己辩护,争取他人的认同,或者说增加自我认同(证明和确认自己是对的)。同时,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控制欲,希望改变他人的观点,因此就会有争论乃至攻击。

但不是每个人在遇到不同观点时,都会陷入激烈的争论乃至攻击。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低自尊是很重要的因素。低自尊的人的自我认同是不足的,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对批评和否定非常敏感,因此他们维护自我的需求比一般人更为强烈,需要时刻捍卫自己。(更一般地说,人格特质、精神障碍、心理问题以及当前的生理状态,都与攻击行为息息相关,此处不展开。)

一个可能更为关键的因素是“共生”心理。心理上处于“共生”状态的人,难以把人和观点区分开来,难以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当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时,他会感到自己的观点被否定,受威胁;当他的观点被否定时,他会感到自己这个人被否定。没有“共生”状态的人,会觉得每个人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并不存在什么矛盾之处;处于“共生”状态的人,可能是把他人和自我融为一体,变成同一个人了。既然是同一个人,同一个大脑,怎么可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呢?那不就自相矛盾了吗?这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必须保持认知上的一致性,才能心平气和地生活,否则就会感到紧张不安,进而需要采取行动去调整认知,以保持一致性,消除不安的感觉。所以,处于“共生”状态的人,遇到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时,就会即刻产生紧张不安的感觉,因此必须进行争论乃至攻击,一定要达成一致(要么你服从我,要么我服从你,或者达成妥协等等),才能活得舒坦。

有一个新的观点认为,与人争论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人类天生就有好辩倾向。人类发明逻辑、严密推理,并不是为了寻求真理,获得更客观准确的认知,而是为了击败对手,说服别人。这个理论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很好地解释了人类为什么会有证实偏见。按理,证实偏见作为人脑的一个重大bug,应该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掉才是,为什么保留下来了呢?原因就是,证实偏见让人们努力去寻找支持自己的证据,同时尽量忽略和否定不利于自己的证据(律师在法庭上做的就是这个事情),以便击败对手,这就有了生存上的优势。

从模因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大脑其实是被“模因”支配着的。模因(meme)是仿照“基因”提出的概念,表示“文化基因”,即文化的片段和基本单位,它通过任何能够携带信息的载体进行传播。人们激烈争论,相互攻击,不过是他们各自大脑里的模因在争战。模因像基因一样,倾向于复制自己,扩张自己的领土,因此会有“生存竞争”。模因之间的竞争,是通过载体(比如人的大脑)去完成的。你以为是你在和对方争论吗?其实是你大脑里的模因在和对方大脑里的模因在进行对抗和竞争,你是被模因操纵的机器人,正在按照模因的指令行事呢。想到这个事实,下次与人争论时,就别太入戏了。你只是一个打工的,而且是临时工。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为什么 某系列 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想法 周边杂谈

标签:# 的人# 人为# 观点# 攻击#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