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吴迎秋 中美关系会影响汽车 汽车商报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中美关系一直再脱节,中美未来是否会走向脱钩,以及中美关系和解决办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1978年1月4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
  2. 处理还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的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3. 中美关系一直再脱节,中美未来是否会走向脱钩
  4.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如何走向正常化

1978年1月4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

1978年1月4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

1.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连任,根据国内的需求,有从越南抽身的必要性,因些缓和中国关系就成为重中之重。

2.从国际关系中,美国与苏联的冷战使美国压力山大,为了缓解美国的压力,必须要和中国的关系走向正常化。所以同中国建交是美国战略转移的关键。

处理还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的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可以消除双方的在东北亚的军事紧张的氛围,有利于维护东北亚乃至全世界的和平;

2.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西藏新疆问题、南海问题等,也就是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统一与安全;

3.有利于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的往来,可以实现经济共赢;

4.有利于美国解除对中国的科技以及军事封锁。

中美关系一直再脱节,中美未来是否会走向脱钩

评论《中美战略竞争将走向何方》(中)——兼与阎学通教授商榷

原创十全斗2023-05-23

评论《阎学通:中美战略竞争将走向何方》(中)

——兼与阎学通教授商榷

阎教授断言:”’逆全球化‘已成常态。“

”十全斗“认为: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是否可逆,这是个问题。21世纪的时代脚步走到今天,政治美式民主化,以2021年1月特朗普的支持者冲击美国国会大厦事件为标志,宣告彻底失败;经济全球化,以2018年7月美国特朗普政府打响对华贸易战、科技战,以及2020年3月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为标志,进入到一个调整期。美国是想跟中国脱钩断链,可是它脱得了断得了吗?美国是想搞逆全球化,可是它逆得了玩得转吗?如果说,逆全球化是眼下美国政客的选择,是美国人要的常态,那就随他们去好了。等美国人撞到了南墙,也许会回头的。逆全球化的起因及演变过程比较复杂,但越是复杂问题越需要用常识来认知。历史将证明一个简单的经济规律——当代经济全球化不可逆。为什么不可逆?因为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网络经济需要全球化,数字经济需要全球化,科技进步需要全球化,ChatGPT更离不开全球化,难道不是吗?

人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科技革命条件下全球经济发展的轨迹。传统国际贸易体系下的经济模式是“块式经济”,各国自成一块。全球化体系下的经济模式则是“链式经济”,所有国家都绑在一根链条上。这种链条式的经济模式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协作,最细化的分工以及最深度的捆绑,因此也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的生产效率。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大家的经济生活水平在融入全球产业链后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然而在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人们就逐渐发现情况不太对了。这一次是链条的最上游出问题,所以整个链条都受到了冲击。于是人们就看到了这么一种局面:明明是美国人自己在国内割韭菜割出了毛病,却连累全世界跟着一起掉进坑里了。另外,在全球化的体系下,美西方资本有着绝对的主导权,它可以随时说走就走。所以普通国家在这个体系下的经济繁荣其实是镜花水月,他们赖以生活的产业随时可能回归美西方或转移他国。更糟的是,你还可能因为融入全球化体系而被美西方渗透,最终导致国家动乱或者成为美西方傀儡。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后没几年就上演了“阿拉伯之春”政治闹剧,西亚北非地区的老百姓生灵涂炭。所以说,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

幸运的是,中国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捆绑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国家,而是全球化体系中的一个奇葩。中国在融入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体系后,凭借自身庞大的市场体量、海量的人力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扎实的工业基础,完成了对全球产业链的全方位对接。中国不是一根链条上的某个节点,而一堆链条的集群。

例如,2008年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导致2009年中国沿海企业倒闭6万多家,2500多万打工者失业。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副作用,典型的输入性生产过剩,因为当时中国经济外向度全球最高。2010年中国开始搞家电下乡,扩大内需,把13%出口退税的钱给了广大农民,外贸补贴变成了内贸补贴,把积压在港口的家用电器转卖给了农村,中国由此化解了危机。这在其他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搞内循环,他们更没有金融和货币主权。

相对于二十年前,现在的全球化其实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世界工厂时代”。依靠大量高效的产业集群,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占比接近30%,几乎是美国和欧盟之和。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下,美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虽然会让所有人难受,但却已经很难从根本上去撼动中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尊敬的阎教授,您认为美国人搅动的这波逆全球化逆流,有可能把经济全球化推回到“解放前”吗?

第二,美国一些政客和传媒鼓吹”逆全球化“,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不符合地球村和平发展的根本利益,逆全球化终将失败。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条直线,世界总是在曲折中前进。曾经的经济全球化引领者,出于维护霸权的考量,以逆全球化而动的经济代价作为要挟对手的筹码,逆全球化被用作维护霸权主义的工具。个别国家的政党以政治诉求绑架经济发展,利用全球化进程中的某些负面影响来打击政敌,逆全球化被用作国内政治纷争的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经济全球化与独立国家的矛盾、全球化秩序与个别经济体利益的矛盾、全球化治理与既得利益的矛盾更加突出,民粹主义、单边主义横行,逆全球化行为前所未有地冲击着现行世界秩序。

但是,人们应该清楚,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主要祸根是战乱、冲突与地区动荡。解决问题的出路,是谋求和平、推动和解、恢复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也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金融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逆全球化是开历史倒车,无论其折腾几个回合,终将失败。

人们可以回顾一下经济发展史。本世纪初,为什么外资大量涌入中国?因为当时中国有了发展中国家最好的基本设施、最高素质的工人,尽管中国因社会制度等问题不受发达国家待见,而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外资必然选择中国,于是中国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世界产业资本的第一大国。

当下中国,在三大类企业板块里面,三分之二的企业由外资控制;国家现有三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外商直接投资,还有三分之一是外贸盈余,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对外负债。如果再深入探讨,人们会发现一万亿美元的外贸盈余也并不都在国内,其中大约70%到80%买了美国的国债。所以,人们看到的是,在面对逆全球化挑战的时候,中国已经深度参与了对全球产业链的融合和对全球金融资本市场的融合。

人们还记得吧,20多年前,美国就把中国视为邪恶国家,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如果没有“911”事件,今天美国对中国搞的种种制裁,也许早在20年前就开始干了。当时中国抓住了历史机遇迅速繁荣富强,美国今天想再遏制住中国,不可能了。

尊敬的阎教授,您要是真的关心中国企业,真的关心中国老百姓生活,应该向美国基辛格博士学习。基辛格博士是美国人,是美国的国际问题专家,他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重,以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年近百岁,还不辞辛劳谋划美中关系和解之策,对战争危险敲响警钟。像基辛格博士这样的智者,中国学界也可以有。

第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衰。必须看到,困扰美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债务危机加重、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有其内在原因,把这些问题简单归咎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时期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全球化基础犹在、动力不减。

从资源配置看,以自然资源差异为基础的传统的国际分工,日益让位于以现代新科技、新工艺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更加精细和复杂。

从科技进步看,以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蓬勃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变革离不开经济全球化。

从经济增长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跨国劳动力的增长,仍然是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当生产要素和产品在全球自由流动,任何国家或区域经济体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获利,因此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不竭动力。

从国际分工层面看,分工的背后是人力资本和要素的深度组合,是庞大复杂的产业配套和体系化的生产能力,是几十年逐步积累形成的。

中美在国际分工中均占据重要位置,一方如果强行脱离这一体系,既伤害他人,也伤及自身。重建国际分工体系,需要付出高昂的企业迁移成本、人员培训成本、产业链再造成本,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必将引发高成本、低效率的后果,必将使得原本陷入衰退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面对动荡不定的世界,只有坚持团结协作,才能实现共赢和多赢。

18世纪,英国对北美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直接刺激和推动了美国独立,英国不但失去了北美大市场,还培养了一个取代自己世界地位的经济大国。

在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GIG)理事长郑永年教授看来,当今的中国碰到一个关键时刻,就是逆全球化。一些西方国家搞逆全球化,想压制中国重新回到一个陆地国家。郑永年教授强调,“中国在崛起,也有能力走向世界,不过目前中国发展海洋国家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还不太雄厚,需要继续开放、更大程度地开放。”郑永年教授说,“我们讲中国的复兴,要把唐宋之前海洋文化的精神结合起来,把近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海洋文化结合起来,重新塑造一个新的中国海洋文化,为我们真正成为一个海洋大国奠定文化基础。”

有海外华侨华人学者对美元在逆全球化冲击下的衰落不可逆性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未来世界需要的货币,不仅仅是贸易层面的结算、储备货币、定价货币、先进技术加持的货币等,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货币必须得拥有可以额外创造“借贷”,也就是持续扩张“信用”的能力。否则就无法应对更加复杂的未来经济。为什么现在美国总是要指责中国什么搞“债务陷阱”之类的,那是因为美国自己非常清楚,信贷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如果不削弱中国这种特殊的对外能力,那么美元本身就会被削弱。美国现在为什么没有能力搞二战后那一套了,原因就是,美国已经是双赤字了,已经没有能力创造“信用”盈余。当然,从表面上看,美国可以自己印美元,但其实美元对外发得越多,美国对美元的循环就越难控制,因为发出去的美元,各国都去买中国的商品了,然后中国再去买这些国家的原材料,美元一旦发出来,除非美国进行自虐式回收(强力加息等),否则就失去了信用收益。这跟二战后,给全世界发美元,用来购买美国强大的产能,吸引全球资源流动,拉动美国的工业和各类技术发展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学者们说,现在人们就可以找到未来货币的另一个重要“标识”,即未来能够持续的拥有并输出“信用”的国家,才能更好的扮演世界货币。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是可以给主要的贸易伙伴借出人民币的(以一定利率或抵押品、工程、贸易互利要求等方式)。中国现在是全球大部分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就是这些国家一旦持有人民币,不会出现用不掉的情况,那么,他们一定会加强跟中国的各类循环,人民币的国际信用体系就诞生了,如果再加上足够的现代技术加持,未来货币的“起源”就有了雏形。

学者们分析,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是,无论是西班牙当年白银贸易之后的世界混乱(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海上混战),或者是英国黄金英镑贸易之后的一战、二战等,实际上都需要经历过渡期的混乱和“阵痛”。如今的后美元时代,同样面临这样的危机。而值得期待的是,每当某种拉动和刺激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货币等资源,面临衰竭的时候,出现的各种“阵痛”恰恰会酝酿出新的拉动和刺激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货币等资源,这也是不可逆的。所以不用担心美元之后的世界,这就如同过去的人们,并没有停留在西班牙和英国时代一样,未来的世界货币,在拉动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方面,肯定比美元还要强大数倍,而人们需要警惕的,是如何用更强大的力量,保证其更为和平、确定性更高的走过这个“阵痛”期,而不至于让世界付出更大的代价。

还有学者提出了一个新点子:人们必须要找到一条不同于二战以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道路,否则,不管是人民币或者是其他货币,将重蹈美元的覆辙,人们凭什么相信人民币比美元更好使呢。答案就是尽量少用国际货币,少用的方式就是:抵账。即国际支付来来往往当中的大量的数字,都用抵账的方式给抵掉了,剩下的零头采用货币支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从农村百业待兴的视角,拿出一个应对逆全球化的举措: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已经经历了两次生产过剩的危机,中国都挺过来了,主要经验是依靠举国体制。现在,中国最好的投资领域就是乡村。通过乡村百业投资,有可能实现资源性实质性净资产的增加,来带动货币增发。同时,有利于把生态资产转化为生态资本,并进一步把生态资本纳入到资本市场作交易,完成一个向生态化的转型,最终实现21世纪国家竞争上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双稳态结构。

经济全球化潮流滚滚向前,途中会遇到激流险滩、峰回路转,但势不可挡。奉劝阎教授对逆全球化问题不要那么悲观。常言道”西方不亮东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您在大学课堂上不是也经常讲”危中有机“么?宏观地看,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机遇大于挑战。这样说是不是有道理?可以请清华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同学们详细论证一番,阎教授也可以为此组织一场大专生辩论会,看看是正方赢还是反方赢。

中国人是有自信的,被逆全球化淘汰的绝不是中国,阎教授您就走着瞧吧。

(未完待续)

(编者注:本文根据海外华侨华人网友群友讨论意见以及网络资料整理,仅供参考;部分配图源自网络;微信公众号”十全斗“原创20230522)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如何走向正常化

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举行会谈

1972年,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

关于中美关系一直再脱节,中美未来是否会走向脱钩,中美关系和解决办法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中美关系会如何发展 走向平衡还是会脱钩 我们该如何应对

标签:# 中美# 脱钩# 中美关系# 脱节# 是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