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正月鸿运当头,金猪报晓,喜事接二连三的生肖

其实在农村二月初二还有什么特别讲究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二月二的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在农村二月初二还有什么特别讲究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二月二为什么吃炸糕
  2. 在农村二月初二还有什么特别讲究吗
  3.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4.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是什么意思

二月二为什么吃炸糕

在中国一些地方会在二月二龙抬头吃炸糕,特别的是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这些地方就有在春龙节(二月二)这天吃这个美味的油炸糕的习俗,人把它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表面色泽金黄,所以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而具体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然后把黄米磨成面之后,即成所谓黄米面了,在放入锅中油炸。

在农村二月初二还有什么特别讲究吗

二月二,不干活,撅起屁股,啃大馍。

哈哈哈

我们这里每到二月二的土话。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具体的解释一下??

二月二说的是日子、是时间,就是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

不干活说的是从过年开始到这一天都是不干活的。因为正月的时候农活少,基本上都是不干活的,农村人都讲究开头,正月是头一个月,要是干活了预示着这一年往后的日子不少受累。到了二月份,初一是二月的头一天,意思跟正月一样,再者就是初一、十五不动土,动土受一辈子苦。到了初二这都闲了一个月了,人也懒了,不适应了,再放纵自己一天,还有就是让别人先去干,意思是干活受累的苦差事让别人去做,意思是往后的日子让自己少干活,少受累。

撅着腚说的是人有福气,傲慢了。懒人腚‘屁股’朝天。其实也是农村人调侃对方的话。说这人懒,都到二月初二了,还不去干活,撅着腚睡大觉呢??

啃大馍说的是吃着过年时候的馒头。我们这都风俗是每年过年都得备着大馒头,就是做的大点,里面放上几颗枣。二月初二吃这个馒头是,期盼着过年时候不干活的日子以后可以一直过着,吃下的是福分。也有的说的年年有余,意思是家里有余粮,往后的日子饿不着。

无论各地的风俗仪式差多少,咱们民族所期盼都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能够安居乐业,

有“福”份,期待好日子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谣。那么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呢?关于这个问题,比较流行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神话传说说。相传唐朝时因武则天代唐称帝而触怒天庭,玉皇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以示惩戒。而司管天河的龙王不忍人间生灵涂炭,百姓受灾而活活饿死,偷偷降了一场大雨。因触犯天条,被发到人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并立戒牌:“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一座。

老百姓为了拯救龙王,想方设法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醒悟,这金黄的玉米粒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了吗?于是家家户户都急忙爆起了玉米花,并设案焚香上供这“开花的金豆”。龙王看到百姓都在救他,就急忙抬头并大声向玉皇喊说;“金豆都开花了,快放我回天庭吧”。玉皇一看这一情景,只好依诺传谕,诏龙王回天庭继续主管给人间兴云布雨之职。从此以后,每年二月二这一天,人们仍然还会爆玉米花或炒黄豆,以纪念龙王的恩情,并形成习俗一直流传下去。

二,引龙说。明代已有此俗,据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还有明人于奕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三,“春龙节”说。在民间,二月二还有称为“春龙节”的说法。据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其实,二月二龙抬头,是句季节谚语,是预示着春季已来临,蛰龙(百虫)开始苏醒,万物复苏,也预示着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人们举行各种活动,无非就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里,能够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平安吉祥吧了,还有跟人们对龙的崇拜有关。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是什么意思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2023年是“双春年”吗?

2023年是公历平年,共计有365天,53周。在农历上是癸卯年(兔年),二月份是闰月,全年共计有384天。因此,2023年农历上的起止时间是2023年1月22日-2024年2月9日。

2023年是双春年吗?

所谓的“双春年”指的是农历上的说法,2023年公历上的立春是2023年2月4日,农历2023年正月十四。2024年公历上立春是2024年2月4日,农历上是2023年十二月二十五。所以,2023年在农历上有两个“立春”是双春年。

由于2024年2月10日才踏入新年,所以2024年就成“无春年”了,这就是一年双春的现象。

什么是阴历、阳历和农历呢?

阴历是“月亮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就是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中华农历是阴阳合历,月亮历(阴历)论初一十五,天干地支是论太阳与地球关系,是阳历,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

说得直白一点,阳历就是看着太阳计时的那帮人设立的,阴历就是看着月亮计时的那帮人设立的,农历是既看太阳又看月亮计时的那帮人设立的。

很多人认为西方用的是阳历(阳历=公历=西方历法),我们古代用的是阴历(阴历=农历=节气=中国立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古代的历法既有阴历又有阳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只不过不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

在清朝以前并没有阴历、阳历和阴阳合历的严格定义。我们翻阅历史就会发现,我国古代历法学家是非常热衷于发明历法的,有过100多种历法,每个历法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太初历”,东汉的“四分历”,北魏的“正光历”,唐朝的“戊寅元历”,还有元朝时期的“授时历”,以及清朝的“宪历”等等。

这些历法可能在天文数据上有些出入,但是设立思路都是一样的,和我们现行的农历思路差不多。

到了民国时期开始改用西方历法,就是公历,就是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阿拉伯数字。从此以后叫法就多样了,有人管公历叫“洋历”,还有把公历叫成太阳的阳的“阳历”。所以,长时间下来人们就认为“阳历”和“洋历”就是公历了。

新中国刚成立时把中国的传统历法称为“夏历”,现行农历的称呼是1968年《人民日报》发表的,把“夏历”改为农历。也就是说从1970年以后我们国家就使用了新的历法,叫农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13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什么是闰月?

2023年是闰二月,农历上全年是384天。那么,什么是闰月呢?

我们知道阴历一个月大约有29.5天,一年12个月就是354天或355天。这样一来就有问题了,因为阳历回归年是一年大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并且,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为依据的,不能够体现四季变化,农民也就没法根据阴历来安排播种、耕耘、收获和冬藏。

古代历法学家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通过农历“置闰法”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

在古代一开始是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的方法,但是这种置闰的方法,到了唐代的时候,在《麟德历》中废除了这种固定的闰周方法,而是该用了无节令月置闰,也就是该闰的时候就置闰。

2023年是闰二月,是“双春年”并且2024年又是“无春年”,有哪些说法呢?我们看看农谚都是咋说的?

一、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

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农历一年中有两个“立春”,中间夹一个冬天,按农谚上的说法,当年庄稼容易获得丰收。

当然,这个说法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只是古人对以往现象进行的总结。农谚可不是预言,不能够预测后期的天气情况,简单了解一下就行,还是要留意天气预报,提前做好相应的措施。

二、无春邋遢年,九九倒春寒

这里的“无春”可不是说没有春天,而是说这一年里没有“立春”节气。

先来看一下“无春邋遢年”,怎么理解

我们翻看日历能够看到,农历甲辰年(龙年)的第一个节气是“雨水节气”,是正月初十,还属于过年期间。过了雨水节气,就表示接下来降水越来越多了,也就是我们过年的时候,有一些地区就开始下雨了,道路泥泞自然就是邋遢年。

再来看一下“九九倒春寒”,怎么理解

这里的“九九”指的是“数九”,在古代有“夏至三庚数头伏,冬至逢壬数九”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数九。不过,我们现在已经不用这种老方法了,而从进入冬至日就开始“数九”了,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就春暖花开了。

“九九倒春寒”的意思是说,经历了一个相对暖和的冬末春初,空气中积累的热量,遇到北方来的冷空气,两种势力一交锋就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

这样一来北方一些地区就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会使返青的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以及早春种植的作物和果树之类的发生冻害,造成减产,这是农民最不想看到的。

写到最后:

2023年闰二月,在农历上有两个“立春”,是很正常的现象,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比如,2020年就是双春年,这是由于历法的算法导致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感谢阅读。

关于在农村二月初二还有什么特别讲究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农村过年都有哪些讲究 大年初一 初二 初三 初四 初五 初六...

标签:# 二月# 讲究# 还有# 特别#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