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叶圣陶相关文学常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稻草人冷知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我喜欢叶圣陶的稻草人作文(喜欢原因)
《稻草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于1922年发表的,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真挚、简洁、干净的笔调,从一个沉默稻草人的视角,讲了一桩桩人间悲剧,可谓“闻者落泪”:
一个孤身在世的老妇人艰难劳作,稻田却遭了虫灾,又是一年空忙碌;
孩子生了重病,迫于生计,母亲却无暇顾及,连夜去打鱼;
被捕捞的鲫鱼苦苦哀求,还是难逃脱水困死的厄运;
一个绝望的女人夜里寻了死……
故事如此悲伤,孩子们读了这类作品,会有什么益处呢?
《稻草人》这样的作品,更易引起孩子的“共情”
想到一个笑话:幼儿园刚开学,小朋友们都在哇哇大哭,只有一个小女孩不哭。老师手忙脚乱,好不容易才让孩子们停止了哭泣。这时,这个小女孩说了一句“爸爸妈妈不要你们了”,又惹得全班小朋友大哭起来。
我们在笑之余,可能会想,那个小女孩为什么不哭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孩子缺乏共情能力。
所谓“共情能力”,就是能够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比如看到别人哭,自己也想哭,看到别人难过,自己也跟着难过。
共情能力是情商的核心能力,是一个人通往他人内心世界的密码和钥匙。
一个共情能力强的孩子,能很好地表达对他人的关心,易于与他人的情绪产生共鸣,或能积极回应他人的情绪。
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更受同学欢迎,更能交到真心朋友;在家里,更容易与父母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而像《稻草人》这样悲剧色彩浓厚、饱含悲伤情绪的作品,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进入故事情境,继而同情主人公遭遇,悲主人公之悲,从而增强孩子的共情能力。
稻草人的摘抄阅读感想
1、他心碎了,怕看又不能不看,就胆怯地死盯着站在河边的黑影。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稻草人对老人的关切之心,但又无能为力去帮助老妇人,十分揪心,而这种状态就好像那个时代里有同情心的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他们有心救国,却无法凭借个人力量力挽狂澜。
2、如果他能走,他一定立刻照着他的心愿做;但是不幸,他的身体跟树木一样,长在泥土里,连半步也不能动。
赏析:这也是对稻草人内心活动的描写,其实我认为作家叶圣陶先生就像这个稻草人,充满了同情心和救国之心,却就像无法行走的稻草人一样,有心无力。
稻草人中的城中的主要内容
《城中》主要写一位有志气有抱负的知识青年雨生回到古城兴办新式中学的故事。受到当年的老师高菊翁、县督学陆仲芳、教育局长王壎伯一群人的误解和反对,他们想尽办法,阻扰雨生演讲,反对雨生招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直至高菊翁亲自出面,打着“师生旧情”的幌子,假借“镇守使”之名,以“激烈派”相威胁,企图把雨生赶出古城。雨生当然不为所动,反而“感到青春的欢喜和事业的愉悦”。
整篇小说中,雨生只在开头和结尾出场,主干是高、陆、王三人的对话,用他们的无知和愚昧来反衬雨生的朝气蓬勃、坚韧不拔,技巧上颇具特色。
叶圣陶相关文学常识
(1)叶圣陶作品的创作手法主要是现实主义,他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擅长创作小说、童话。
(2)叶圣陶的代表作有《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倪焕之》。
(3)叶圣陶的作品擅长描写知识分子灰色的生活。
(4)叶圣陶还是现代最早从事童话创作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5)叶圣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也发掘了大量文学人才,故有“文学伯乐”之美誉。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