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为什么明朝皇帝有很多是胖子,而清朝皇帝几乎都是瘦子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清国皇帝冷知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清代皇帝是土葬还是火葬
满清入主中原,天下局势已定,按理说第一个清皇帝是努尔哈赤,再就是顺治,然后康熙、雍正、乾隆。。。为什么我们常知的是康熙呢?如电视剧播的多《康熙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等,那顺治却不当皇上,跑去当和尚了,说是为了赎罪。也许当和尚的人认为火葬更适合佛道之人,羽化升仙嘛。
清朝皇帝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我想和你一起起床”,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情场暖话,总比想和你一起睏觉来的高雅,搁在清朝后妃那里,这是她们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与制度不合。
皇帝通过绿头牌下单成功,嫔妃留下侍寝,依律是不应过夜的,时间一到,会有太监站在皇帝健康角度上败兴的催促,她当然也不需要再回到自己的寝宫,皇帝寝宫会有附属建筑,一般会到那里留宿。
接下来皇帝会睡个好觉,睡到自然醒是不现实的,第二天的行程早就安排好了。
凌晨4点: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凌晨四点,这个时间可能你刚加班回家或从夜场回来洗完澡躺在床上,可能看了几眼手机,马上就要睡觉,但清朝的BOSS没有你的幸运,你和他同时打了个哈欠,完事你就钻进被窝,他则必须从被窝钻出来,起床,开始他的新的一天。
头一件事自然是洗漱更衣,应该有专人伺候,那几个专人的身份必须是太监,万一是宫女,万一大BOSS忽发晨兴......还是那句话,对身体健康不好。
清晨5点:请安,对象自然是皇太后、太皇太后,当然假如你是嘉庆,第一排序应该是太上皇乾隆那里,听长辈跟你讲那过去的故事,表达你对她们的敬意和孝顺,一圈完毕之后,时钟指针也该到六点了。
早晨6点:早自习,也叫膳前读,地点是在养心殿的西暖阁或弘德殿,那是御书房所在地,读书之前,有时会拉几下弓,做做伸展运动,尽量别抻着筋骨就好。读的书一般是以蒙古文开始,接着读满文,最后读汉文,内容一般是前朝皇帝们遗留下来的《圣训》和《实录》,学习前辈的治国经验,避免走弯路。
早晨7-8点:早膳时间,起床已经两三个小时,肠子也该溜细了,欢迎来到早膳时间。皇帝一天只能吃两顿半,除了一早一晚,中间只有加餐服务,无非是些小吃、点心,这也不是皇帝一人的风格,满族人一天都吃两顿饭,你也不好意思搞特殊化。
早膳一般是八个主菜,四个小菜,令加火锅、粥、汤等,主食是米饭、面食或糕点。皇帝动筷之前,照例得由太监先品尝试毒。
上午8点半:膳后读开始,根据个人需要,可能会有帝师陪读指点,纠正个错别字啥的,假如你顽固的念错一个字,没关系,陛下,大家以后就按您念的那个发音改注推行就是。
去办公事的路上,路过宫内的宗教场所,这里萨满教、佛教、道教往往和平共处,需要拜的神灵很多,烧烧香还还愿,一个也不能少。
上午9点半:进入早朝等公务时间,可以御门听政,也就是所谓的早朝,也可以批阅奏折、召见大臣、下发谕旨、接见藩属使节。中间可以享受一次加餐。
中午1点半到2点:晚膳时间到!好像时间很早啊?没错,晚餐吃得早,晚上才可以睡得早,这也是在关外就遗留下来的生活习惯,晚上8点就得入睡,保证健康睡眠八个小时非常重要。
摘取同治帝即位后的一顿晚膳菜单,看看清朝皇帝的晚膳品种究竟如何:
简单统计了一下,12道菜,6道跟鸭子干上了,6道带着燕窝,4道跟鸡有关,那道“攒丝翅子”,既然有翅膀,必须也是禽类。全是白肉,几乎没有红肉,从营养学来讲,倒是有理,从口味上来说,稍嫌单调了吧?蔬菜在哪里?同治啊同志,怪不得寿命有限呢!
再来插播一下康熙帝出巡(长达三个半月)时的丰富膳食:
这里不禁有个小小的疑问,御膳房每次去菜市场买菜,为什么全是抄的白菜茄子芹菜韭菜这些最便宜的大路菜?一路上腌咸菜倒是准备了不少,或许,这才谙合康熙帝的长寿之道吧。
下午3点之后:自由安排,勤政的请继续参照上午,再来一次循环,怠政的就可以休息了,带上你的姑娘们逛各种园子,做做游戏什么的。
下午6点:在现代社会刚下班的这段时间,清代BOSS可以做一些爱做的异性之间的事情,但记住,不能太晚,因为明天你还要四点起床呢!
为什么明朝皇帝有很多是胖子,而清朝皇帝几乎都是瘦子
我就简单回答下,主要是饮食和运动量。不管明朝,还是清朝,皇帝都是大鱼大肉的多,按道理都应该是很好的伙食。但是清朝皇帝是关外人,疑心重。每次吃饭会让厨子,宫女,太监先吃。等到自己要吃的时候,菜都冷了。所以清朝皇帝偏瘦。。。[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清朝皇帝的都是土葬么有没有选择火葬的
只能说,题主问了一个非常罕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问对了。
按照我们现代人先入为主的想法,清朝皇帝和历朝历代皇帝一样,都是去世后搞一个棺材,用土葬的方式埋在皇陵里。
但实际上,根据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现,满族是一个崇尚火葬的民族,而且是从上到下,从皇亲贵族到平民都是如此。
埋葬清朝皇帝祖先的永陵,埋葬努尔哈赤的福陵,埋葬皇太极的昭陵,地宫里放的都是骨灰坛,而不是棺材。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用得是火葬的方式。
而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建国后曾对永陵进行过考古发掘,挖开了一位郡王和一位贝勒,墓室里放得都是骨灰坛子。
即使当清朝入关,生活方式逐步汉化后,一开始流行的仍然是火化。比如,葬在清东陵的顺治,也是火化。
事实上,直到康熙开始,清朝皇帝才开始转向火葬。随着清朝皇室被儒家正统观念的“改造”,清朝皇室率先开始移风易俗,向汉人的土葬靠拢。康熙自己就是清代第一个选择土葬的皇帝。
不过,在康熙时代,也只是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严格执行土葬,其他的皇室成员仍然偏爱火葬。
据考古发现,雍正的长子弘晖就仍然执行的是火葬。皇室成员尚且如此,其他的满族贵族乃至广大的满族平民就更不用说了,都是火葬。
直到乾隆即位后,登基不满三个月就颁布了一道言辞严厉的上谕,严禁满族平民火化。在严刑峻法下,满族的火化习俗才改为土葬。
而讽刺的事,乾隆身后,棺材被孙殿英的部队盗开,遗骨被丢弃,十全老人尸骨尚且不全。
关于为什么明朝皇帝有很多是胖子,而清朝皇帝几乎都是瘦子,清国皇帝冷知识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