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励志一生 -
重磅 北影独家发布海量珍贵照片 见证70载光影芳华 红色风韵篇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电影历史冷知识大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历史上十佳电影有哪些
  2.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3. 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电影是
  4. 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异同是什么

历史上十佳电影有哪些

《色,戒》

李安曾说,《断背山》是来自天堂的爱情,而《色,戒》则是来自地狱的爱情。

之所以说《色,戒》是来自地狱的爱情,是因为《色,戒》中王佳芝和易先生的爱,爱的隐忍,爱的压抑,爱的不可捕捉,爱的难离难舍。

很多人愿意给这部电影更多的解释,赋予更多的含义,但我更愿意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很纯粹的爱情电影。说它是纯粹的爱情片,并不会影响它的价值,因为在21世纪所有的爱情电影里,并没有哪段感情的细腻程度比得上易先生和王佳芝的感情,也并没有哪位导演有李安那样对人性揣摩的细微程度。

而对电影艺术而言,李安的镜头是上天赐予的福祉,而梁朝伟深邃的眼神更是几十年都不会再有的惊艳画面。

《窃听风暴》

千万不要被片名所迷惑,这不是一部商业电影,也不是一部港片,而是一部堪称伟大的德国电影。

有的电影拍出来为了娱乐,有的电影拍出来为了艺术,而有的电影拍出来,则是为了记录过去的时代,承载历史的厚重。

《窃听风暴》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在柏林墙倒塌之前的那些年里,德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德国民众经历了什么,我们大致有所耳闻,却又都在历史的沉浮中变得模糊不清。

而在《窃听风暴》中,一个民族的悲哀和一个国家的创伤在导演的镜头下变得清晰,明了,而又沉重。

总有些故事不只是故事,总有些电影不只是电影。

《星际穿越》

看完《星际穿越》后我的感想是:哀吾生之须臾,羡宇宙之无穷。

在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之后,我很久都没有看到如此浩瀚的宇宙,更很久都没有看到这样富有人文气息的科幻电影了。

大气磅礴的背景设定,严丝合缝的细节补充,演员精湛的演技,令人动容的亲情,这种种种种,都让这部电影成为永恒的经典之作。

多年以后,人们提起21世纪电影,一定不会忘记克里斯多夫.诺兰这个名字。不管学院派怎么排挤他,不管他在奥斯卡拿到的奖项再少,人们都不会忘记这个天才给世界带来过什么。

从《记忆碎片》到《盗梦空间》,从《致命魔术》到《星际穿越》,诺兰的电影属于这个时代,诺兰的叙事艺术是全人类的瑰宝。

《老无所依》

科恩兄弟可能不是美国最大腕的导演,但却是全美国最能制造惊喜的导演。

2007年的《老无所依》一举夺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在我看来实至名归,毫无争议。

如果你把《老无所依》当做一部犯罪片,那它就是本世纪最完美的犯罪片之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气氛营造,独具一格的制作手法,精妙绝伦的镜头语言……光是拉片,本片的转场就够专业影迷滔滔不绝的说上三个小时。

而如果你并不把它当做一部简单的犯罪片去看,你能看到的东西将会更多。缺乏人情味儿的社会,冰冷的杀戮关系,这些元素在电影中处处可见,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这部电影存在的意义。

很多人说《老无所依》是2007年最好的电影,我不认同,我认为它是21世纪最好的犯罪电影。

《千与千寻》

我们不得不感谢日本,为世界贡献了宫崎骏;我们也不得不感谢宫崎骏,为人们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的梦。

如果世界没有宫崎骏,那该多么了无生机,多么色彩暗淡啊。

《千与千寻》是宫崎骏的代表作,也是21世纪日本动漫电影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其实这并不是一部给小孩子看的动画长片,这部电影内涵之深刻,超乎寻常。这是一部关于自我重塑和自我寻找的电影,在故事里,我们能得到生活的力量,也能得到对生命的感知。

不忘初心,就是生活最大的意义。

《杀人回忆》

我们常说一句话:“别人有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杀人回忆》,就是一部具有改变国家力量的韩国电影。

我们总是低估了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国,其实他们的电影产业,早就超过了我们许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韩国电影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准,有越来越多的韩国电影让世人震惊,让观众侧目。

在几乎所有官方的评定中,《杀人回忆》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韩国电影。

奉俊昊天才的表达,宋康昊完美的演出,都让这部电影从上映伊始就注定成为一部传世经典。当若干年后我们回望这部电影,我们才发现,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真实。它真实地刻画着“京畿道南部杀人案”这一韩国历史第一悬案,冷酷的镜头语言和它背后的人文关怀,都让这部电影超出了电影本身的价值。

《杀人回忆》记录的是一个国家的一个时代,更是一个国家电影傲视群雄的标杆。

《一一》

华语影坛好导演不少,但称得上大师的,寥寥无几。

有人说中国最好的导演在台湾,我深以为然。就算“大师”的标准再高,侯孝贤和杨德昌都足以占据两个席位。

侯孝贤讲的是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而杨德昌拍的是自己对生活的体验。

这两人之间很难比出高下,但于我而言,会更喜欢杨德昌一点。

很多时候,杨德昌像是个孩子,天真烂漫地注视着身边的一切,贪婪地用眼睛记录着他所看到的这个社会。他又像是一个历经无数沧桑的老者,敏锐地捕捉着生活中所出现的那些不易察觉的危险因子,用冷漠的口吻告诉人们世界的真相。

《一一》,就是杨德昌毕生心血的集大成之作,这是一部属于中国文化,属于中国社会的电影,凭借《一一》,中国人就可以大胆地说:“我们的电影,也世界领先。”

《上帝之城》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美轮美奂,大气而又充满了趣味。

听到解说说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就是《上帝之城》的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时,我默默地点了点头,因为我知道,既然是这个人导演,那这样的水准,就不足为奇了。

就像张艺谋之于中国,梅里尔斯就是巴西的“国师”。

《上帝之城》,就是巴西这个国家送给21世纪电影最好的礼物。

这是一部暴力的交响曲,也是一部混乱的欢乐颂。在里约的贫民窟里,存在着最泯灭的人性,和最质朴的情感。

众生相,是我能想到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诠释。

另外,这部电影的剪辑可能是史上最佳,对于电影技术而言,本片是又一个飞跃。

《指环王:魔戒首部曲》

评选21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怎能忘了《魔戒》?

电影是一门艺术,但电影无法完全撇清商业。

托尔金的史诗巨著,彼得.杰克逊的完美再现,每一帧都是精美的画作,每一个场景都是这一代人不变的回忆。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关于责任,关于光荣,关于友情的史诗。

每每回想起这些人初见面时的样子,,每次想起咕噜,想起那些霍比特人,想起那个手持弓箭的奥兰多.布鲁姆,我的心跳都还是会加速,我的热血都还是会沸腾。

怎能忘了中土大陆呢?

《真爱至上》

只要有人让我推荐电影,我第一部一定推荐《真爱至上》。

每年的圣诞节,我都会看一遍《真爱至上》,这部暖心的电影是我温暖的源泉,也在很多时候,成为让我努力奋进的推力。

十个爱情故事的小杂烩,精致而隽永,充满哲理而又饱含笑料。一部成功的喜剧电影,就是会让人笑完之后感到暖暖的,长久不忘。

当我们意识到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爱时,我们就会觉得生活原来并不是那么艰辛,只要有真爱在,什么都好说。

柯蒂斯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他的《海盗电台》和《真爱至上》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也许他的电影不会有很艰深的意义,也不会有神妙的镜头语言。但大音希声,最简单的东西也许才是最美好的东西,能击中人的心灵,也是一种伟大。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

中国电影史一般被划分为摇篮时期的中国电影、抗战前后的中国电影、解放区的中国电影、新中国十七年电影、“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在这里,鉴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复杂性,且考虑到艺术高考影视编导专业考生的特殊性,我们从艺术高考大纲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出发,按上面提及到的中国电影史的分歧进行简要概括。

一、摇篮时期的中国电影(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初)

1.“西洋镜”和第一部国产片

就目前所知,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电影,可能是在1896年8月2日上海许愿“又一村”的一次游艺活动上观赏舶来品“西洋影戏”。从此,电影的放映活动逐渐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大中城市多了起来。北京丰泰照相馆是第一家由中国人任庆泰(1850~1932,字景丰)开设,并以拍摄戏装照闻名的照相馆。

1905年春夏之交,中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在中国的诞生。《定军山》是一部由谭鑫培主演的戏曲片,该故事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70回合第71回,作为默片的《定军山》只选取了整出戏中“舞刀”、“请缨”、“交锋”等几个“做”、“打”片断。

2.第一批短片

1913年,年轻的张石川和郑正秋在上海创办了“新民公司”,并拍摄了中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其后又拍摄了《黑籍冤魂》,《一夜不安》等。同年,黎民伟在香港也拍摄了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首次在电影中使用女演员严珊珊,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出口片。

3.商务印书馆和第一部故事片

1917年,商务书馆收购美国人器材,成立了“活动影戏部”,拍摄《商务印书馆放工》、《庆祝欧战胜利游行》等影片,开摄制纪录片之先河。

4.“三大公司”和新旧两派

中国早期电影的“三大公司”指明星(张石川、郑正秋,旧派)、天一(邵醉翁,商业路线)、联华(洪深、孙瑜,新派)。

5.类型电影与武侠片初期

中国早期电影类型片主要有喜剧片、歌舞片、言情片、侦破片等。

武侠片以明星公司的《火烧红莲寺》一炮而红以后,紧接着便有“昌明”、“暨南”等公司的《火烧平阳城》、《火烧七星楼》等步其后尘,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数量可观的“火烧”系列。

6.第一代导演和早期中国电影的叙事模式

中国电影的“第一代”导演主要有郑正秋、张石川、洪深、孙瑜等。

早期中电影的叙事模式主要有时序性叙述、单线条结构(始终无二事,贯穿只一人)、外视点角度(全知视点,即无所不知的角度)、大团圆结局。

二、抗战前后的中电影(1931~1949)

从无声片到有声片

我国第一部不完整的有声片是《桃李劫》(1934)。

2.“左翼电影”的兴起

“左翼电影”的兴起主要有以下背景: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情绪全面高涨(1931年9月18日至1932年1月28日)。

(2)鸳鸯蝴蝶派的影片票房惨败

(3)公司老板改弦易辙。

(4)中共加强对电影的关注。

3.“国防电影”的提出

“国防电影”与国防文学“的口号相互呼应。1936年1月,由蔡楚生等发起成立上海电影界救国会,主张以电影为武器、对准国防线内外的敌人、摄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伺候8年,无论在上海还是在”大后方“、爱国的电影工作者拍摄了大量抗日电影,起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例如《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火的洗礼》、《东亚之光》、《风云儿女》等。

4.“软性电影“的干扰

“软性电影”奢谈“让眼睛吃冰激凌,让心灵做沙发椅”,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5.“孤岛电影”的奇观

所谓“孤岛”是指上海沦陷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1937~1941)的上海英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与香港这两处相对平静的“特殊地方”。

6.“殖民电影”的怪胎

“殖民电影”指日本人在沦陷区拍摄的大量纪录片和故事片。如《圣战》、《新土》等。1937年海在东北成立了“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至战争结束时共拍摄了100余部故事片和200余部纪录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李香兰(日名山口淑子)主演的《支那之歌》、《战争之街》、《白兰之歌》等影片颇大。

7.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现实主义电影

1946~1949年是中国现代史上得一个转折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这几年也是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光复后的上海,主要有“昆仑“和”联华“两家电影公司拍摄一批风格各异的影片。

三、解放区的中国电影

1937年以后,袁牧之、陈波儿、司徒慧敏、吴印咸等电影工作者到了延安。不久,成立了“延安电影团“,并利用贺兰人伊文斯赠送的器材,相继拍摄了《延安与八路军》、《白求恩大夫》、《战斗与生产结合起来》等纪录片。

四、新中国十七年电影(1949~9166)

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解放区合国统区两支文艺(电影)队伍大会师,揭开了新中国电影的序幕。至1966年“文革”结束的十七年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可谓是“道路坎坷、成就辉煌、反反复复、问题不少”。

五、“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

1.中国电影遭遇浩劫

从1964年对《早春二月》的批判开始,到1965年对《舞台姐妹》的批判,一大批优秀影片被打为“毒草”,被扣上“资产阶级人性论”、“修正主义”、“美化阶级敌人”的帽子,成为旷日持久的“文化大革命”的前奏。

2.“样式戏”电影和“三突出”原则

“样式戏”指的是六个京剧,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海港》和两个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

3.故事片生产的恢复和其中的政治较量

1973年,周恩来提出要大抓电影工作,恢复故事片拍摄,至1976年9月共拍摄故事片70部左右。其中,一部分是重拍片,一部分是政治宣传片,大多质量平平。重拍片如《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皆新不如旧也;政治宣传片除《闪闪的红星》等几部好片子以外,也都是乏善足陈。

六、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8~)

1.中国电影的复苏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突破了“文艺从属政治”、“文艺服从政治”的禁锢,“双百”为方针重新提出,中国电影电影从生产(100部/年)观众(279亿/人次)到导演都表现出繁荣复述的景象。

2.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五世同堂的局面

“第二代”以汤晓丹为代表(曾拍过《渡过侦察机》等影片,1979~1983年又相继执导了《傲蕾一兰》、《南昌起义》、《廖仲恺》等三部影片。

“第三代”:谢晋至今宝刀未老,作品有《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啊,摇篮》、《高山下的花环》、《最后的贵族》、《鸦片战争》等;谢铁骊也拍了《大河奔流》、《今夜星光灿烂》、《红楼梦》等。此外,像凌子风、李俊、水华、谢添、成荫等,也都有新作问世。

四、五代导演创作群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的。

3.脱颖而出的“第四代”

在“第二代”只有个别导演硕果仅存,“第三代”导演也逐步淡出影坛的时候,一批年轻的导演(我们称之为“第四代”)已脱颖而出了。他们找到了巴赞的纪实美学为武器,喊出了“电影语言现在化”、“丢掉戏剧拐杖”,甚至“与戏剧离婚”的口号,虽然不免偏颇,但有创新精神。

“第四代”从1979年崭露头角,风靡五年。1984年“第五代”异军突起后,虽然他们仍在拍片,但其创作理念已逐渐被新一代的创作锋芒所掩盖。

4.中国电影“新浪潮”的“第五代”

“第五代”指的是“文革”后首批进入电影学院的78级导演班为主题的创作群体。他们既是“文革”的参与者,又是受害者,且大部分被贬到社会的最底层。对社会底层的真切感受,使正统教育下萌生的幻想破灭,决定了“第五代”

的“叛逆”和“反思”的精神品性。“叛逆”和“反思”成为他们探索的主要特征,被人们称之为“红卫兵情节”

“第五代”的主将是张艺谋和陈凯歌。此外,还有田壮壮、吴子牛、李少红、黄建新、彭小莲、张军钊、刘苗苗、夏钢和孙周等。

5.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总体特征

“主旋律”和“多样化”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的总体特征。

90年代的主旋律影片,“多样化”是大众化转型的社会趋势。对现实和历史的批判、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一直是这一时期最基本的艺术主题。伺候的现代主义运动,无论是朦胧诗、前卫音乐、探索性话剧或者是“第五代”导演,都把中国文化纳入了20世纪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中。

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电影是

这里的第一部,具体指的是电影制作?还是电影放映?我分别来回答。

从电影制作的角度来讲,现在普遍的观点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导演任景丰,摄影刘仲伦,主演谭鑫培。他们三位,顺理成章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导演、第一位摄影师、第一位演员。

而近些年,自2015年考证《定军山》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的中国电影史学泰斗程季华先生去世后,学术界对于影片《定军山》的鼻祖地位却一直保有争论,其中反对观点主要有二:

1.《定军山》没有拷贝。

2.考证《定军山》,来源于当年的一份报纸《花报》上记录的拍摄预告,并刊有一张剧照。《花报》可以理解为是那个年代的娱乐小报,信息来源不够可信。

现存最早的、有拷贝可考的中国电影是《劳工之爱情》,1922年由明星公司拍摄,中国第一代导演张石川所导。

而如果从电影放映来看,中国电影在电影诞生的第二年(1896年),在上海戏楼“徐园又一村”进行了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电影放映。

为什么是在一个戏楼呢?因为在当时,戏楼是集交友聚会、吟诗恋爱等各项功能的娱乐综合体,庞大的客流量和激烈的竞争使得戏楼老板有理由引进电影(当时称为影戏)这个新奇玩意儿。

而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则是1909年由西班牙商人投建的,位于上海的“虹口大戏院”,这对于中国电影具有重要意义:

1.吸引了民间资本介入电影的拍摄与放映,电影由一项发明变为一项产业。

2.它为中国第一代导演的出现,提供了实践基础。郑正秋、张石川等中国第一代导演在虹口大戏院工作过,在其中了解电影的拍摄放映机制,为以后的创作实践打下了基础。

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异同是什么

先说世界电影,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美国好莱坞大片,像比较火的星际穿越、侏罗纪世界、蜘蛛侠、猩球崛起等系列电影,当年一上映可是异常火爆。

中国电影的历史也可以算是悠久了。可是为什么中国电影很少有走向世界的呢?中国电影的创意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就说题材上,中国电影总是摆脱不了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的束缚。无论拍什么片子,都带有很强的时代气息。美国大片卖座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人家的创意好。电影是梦的延伸,这句话一点都不错。不过老是柴米油盐的梦那也会看腻,至少要有点想象力。中国的这些导演我觉得冯小刚算是比较有创意的一个。《天下无贼》能从小偷的角度去看问题,虽然不太符合实际但是这就是人们想看的东西。中国电影总是拿历史作文章,电影总是在炒旧饭,总离不开那些老套路。警匪片总是要以匪徒失败而告终吗?还有不要总是换汤不换药的去拍一些老掉牙的历史背景的电影。而美国电影,则用不断探索宇宙得秘密,以及假想可能出现的灾难做题材,大大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2.技术方面来讲,美国的电脑特效是超过中国一大截的,所以美国就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特长。他们最大的卖点在于电脑特效,给我们中国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可以说美国大片逐渐变成人们生活中的精神必须品,特别是80.90后的年轻观众。当然,无可否认中国功夫闻名于世,看看李连杰,成龙,如《黄飞鸿》《我是谁》,有时我们不是在看他们打斗,而是“舞蹈”,公平的讲美国动作片在这方面显然不如中国,这也是一大差别。说到大制作我们也有,可能与美国人用同样的钱,同样的时间和人力,最后人家拍摄的东西可以横扫世界票房,而我们自己的作品连本国人都连连生厌,在这一点上,中国同行已经差了很远了,起步本来就晚而对技术处处不努力最后会导致全篇的粗制滥造。虽然有时急功近利了点,但必须承认,我们在这种赤裸裸展示生活动态艺术的空间当中,还远远没有把人性的广度和深度挖掘出来。

3.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展现的文化不同。其实电影就是文化的一种缩影,中国的电影体现了国人内敛含蓄的韵味和风格,而欧美电影则体现的是一种追求自我和放飞自我,所以因为中西方文化不同电影的取材往往也是不同。西方电影大多在拍摄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而中国电影就喜欢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主题。

4.情节处理方面。比如说在一部电影中对“情”的处理,简言之中国电影追求的效果往往是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而美国人则以蓄势见长,前面烘托地越到位,后面的爆发越显生动,这与东西方民族个性的本质差别有关。中国电影在情节处理上太过简单平实,大喜大悲一条主线。而美国电影则不同,看《泰坦尼克号》的线索过程,只是相识-相恋-海难-升华,前面两个多小时的辅助都为最后一刻震撼人心的人性的表现做铺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电影在题材处理上常给人以疲惫拖沓的感觉。

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中国电影也在快速发展着,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着。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成绩,像《大鱼》《大圣归来》《哪吒》等都有着不错的票房。像美国电影《功夫熊猫》当年上映是异常火爆,而如今再看我们的国产动画电影,那也是不遑多让的。

最后,希望中国电影能从旧观念中走出来,开拓一片属于自己风格的电影新天地。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电影发展史 第一卷 第二卷 两册都有签名

标签:# 是怎样# 中国电影# 发展#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