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北魏 历史剧,北魏王朝历史冷知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北魏政治制度
北魏王朝初期,以拓跋氏为核心,外围是其他的氏族、部落、种族,由亲而疏,逐步扩展。而其基本统治力量则是所谓的“国人”,他们大致包括皇室、功勋姓族、国戚等。在五世纪末迁都洛阳之前的平城时期,云代及并州北部等地是“国人”的主力所在,那里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区,“国人”在此构成社会的上层阶级。然而,拓跋鲜卑一旦入主中原,若欲较为顺利地控制广大的汉人聚居地区,就不能不与汉人中的世家大族很好合作。于是,从道武帝拓跋珪建国以来,就开始注意到对汉族高层阶级的录用。
拓跋珪初入中原时,对于前来投奔的汉族士大夫,都待之以礼,不问年龄大小,全都亲自接见,好言抚慰,只要有一技之长,他都授以适当官职,量才录用。其继承者明元帝则在永兴五年(413)下诏,要求州郡官吏推荐当地“豪门强族”中有文武才干的人,前赴京师,供朝廷挑选,委以要职。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中原地区之后,在神?四年(431)特意下诏征召各地的世族大地主,如范阳的卢玄、博陵的崔绰、赵郡的李灵、河间的邢颖、渤海的高允等数十人进京。而各州郡推荐来的“贤俊”则有数百人之多,朝廷都授以相当的官职。
尽管原先组成“国人”的鲜卑贵族、部落酋长、外戚功臣等与成为“新贵”的汉族世家豪门由于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难免发生矛盾与冲突,但是总的说来,他们形成了北魏王朝迁都洛阳之前,即五世纪末以前该政权的主要特权阶层与统治阶层。
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将首都从平城迁往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其政策的一个主要内容即是利用皇权的力量创造一个门阀士族的新类型,并将它纳入早已存在的汉族门阀士族系列,其具体表现便是确定姓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495)下诏,将源自北方诸族,本为部落大人的“功贤之胤”分为“八氏十姓”和“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八氏十姓”包括帝皇宗族及诸国从魏者;“三十六族九十二姓”则包括世为部落大人的各家族。这些所谓的“虏姓”从此以后便都称为“河南洛阳人”。
与定“虏姓”相适应的措施则是改胡姓为汉姓,如“拓跋”改作“元”,“丘穆陵”改“穆”,“步六孤”改“陆”等等。另一方面,则积极倡导虏姓高门与汉姓大族通婚。孝文帝将汉族中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等四大名门的女儿纳入后宫,又将陇西李冲的女儿纳为夫人。孝文帝不仅自己与汉族豪门通婚,还为他几个兄弟聘汉世家大族之女为妻:咸阳王元禧聘陇西李辅之女,广陵王元羽聘荥阳郑平城之女,颍川王元雍聘范阳卢神宝之女,始平王元勰聘陇西李冲之女,北海王元详聘荥阳郑懿之女。诸如此类的“虏”、“汉”通婚例子不胜枚举。于是,原北方诸族与中原汉族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孝文帝在评定门第之后,便下令吏部必须严格地根据这一门第的标准来选拔人才,于是,北朝“以贵承贵,以贱袭贱”的门阀制度便正式确定下来。当时中原地区的汉人世族大地主崔僧渊称赞孝文帝的这一系列措施道:“分氏定族,料甲乙之科;班官命爵,清九流之贯。礼俗之叙,粲然复兴;河洛之间,重隆周道。”足见这样的改革也深受汉族豪门的欢迎,孝文帝以门阀制度调和了胡、汉诸族的矛盾,更好地服务于皇室利益。
北魏政权从其创立伊始,就逐步地向汉人学习,尤其是在政治制度方面,其中包括官制、刑律等等。拓跋珪在正式“即皇帝位”(398)之前,曾命三公郎王德制定律令,倾向于仿照汉制。嗣后的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濬均曾改定过律令。而至孝文帝在位期间,则先后两次修改刑律,使之适应中原地区的社会环境。
太和元年(477)至太和五年(481)的一次修订,共制定律令八百三十二章,其中“门房之诛”的罪有十六条,“大辟”之罪二百三十五条。太和十一年(487),又对律令作进一步修订;到太和十六年(492)正式颁布新律。这两次修改对早期的刑律作了较大更动:将原来的车裂、腰斩、斩首、绞四种死刑改为枭首、斩首、绞三种;基本上废除“门房之诛”(即连坐远近诸族)的刑律,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只处死本人,如此等等。总之,孝文帝的新律将此前的车裂、腰斩、夷五族等酷刑有的废除,有的降级,一方面显示了魏王朝“君临华夏”的不凡气度,另一方面也确实有利于赢得各族民众的好感,稳定政局。
北魏对立王朝
北魏对立的王朝是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和南朝梁。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此时南方正是东晋统治时期。北魏国祚148年,在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这期间南方分别经历了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和南朝梁。公元420年,刘裕篡晋,建立南朝宋。公元479年,萧道成篡宋,建立南朝齐。公元502年,萧衍篡齐,建立南朝梁。而南梁于公元557年灭亡。所以与北魏对立的政权分别是东晋,南朝宋齐梁。
以物易物北魏的原因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统一并长期统治北部中国的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的灭亡值得深思。
北魏不能解决统一货币的流通问题,是其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北魏孝文帝虽一直因促成迁都,而被后世学者判定为促使北魏灭亡的元凶。但实际上北魏过去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不统一才是其迁都的根本原因,迁都本身是正确的选择。
北魏皇帝普遍寿命较短,导致皇帝登基年岁较小更存在大量不正常死亡的案例。这些原因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北魏王朝的国运发展,侧面注定了北魏灭亡的命运。
而针对这些影响北魏灭亡的原因,需从北魏的货币体系、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不匹配、北魏诸帝寿命均太短这三个部分进行了解。
一、北魏的货币体系
1、太和五铢
北魏从建国初到太和年间,社会上并不流通钱币,贸易往来都是“以物易物”,各地土产不同,贸易方式也不一样。直到高祖太和十九年才开始铸造“太和五铢”钱,并且诏令京城及各州县镇都通行这种钱。
然而实际上,“太和五铢”只局限流行于京城,像徐、扬等地市场就没有流入,同时京城西面、北面各地州镇也没有使用钱币。不仅如此,到了世宗永平三年,又铸五铢钱。肃宗初,京城及各州镇有的铸新钱,有的不铸,有的只用古钱而不另外新铸钱。
2、永安五铢
孝庄帝永安二年再次改铸“永安五铢”新钱。这种货币的不统一使得商业贸易往来不畅通,商品贸易流通受到相当程度的阻隔。
再加上交通运输的限制,各地区之间不能建立起稳定的地区间贸易和交流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成为地区间联合或统一的经济基础。
3、杂乱的货币体系
北魏后期,徐州使用当地土钱,河北各州镇没有新铸五铢钱,旧钱币又被加以禁止,只好使用单线的缣、粗疏的布,河南各州通行钱币,不过不在禁限之列。
终北魏一朝,始终没有统一的货币通行于国内,太和钱、新铸五铢钱、古钱以及缣、布等同时并行,货币的杂乱使得民间私铸成风,屡禁不止。
货币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价值越来越贱,极大地扰乱了经济市场,而经济市场的紊乱则会动摇国之根本。
二、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不匹配
1、平城
平城作为都城,一直是北魏王朝的政治中心,但是它的经济实力却不足以支撑它成为国内的经济中心。如果一个首都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保障,那么一旦遇到经济上的大困难,对于立于首都的国家政权来说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平城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较多,是农牧混合区,“牧区大多无法辟为农区,而农区却一般都能变为牧区。所以农牧界线往往随着游牧民族的南迁而南移,却不能随着农业民族的北上而向北推进”。
因此,随着北魏王朝封建化的深入发展,以平城为都城已经不能达到北魏王朝“以农立国”的根本要求。
2、洛阳
与平城相比,洛阳水源充沛,土壤肥沃,一直是生产力极为发达的高度农业区,即便经历战乱,战后也能很快恢复元气。
对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一事,众多史料均认为该事件是促使北魏灭亡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以为孝文帝此举正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使北魏王朝长治久安的正确举措,是百年大计。
3、六镇地区
平城脆弱的经济链无法保证作为政治中心的都城所拥有的庞大人口的粮食供应,更没有辐射全国的经济实力,甚至辐射平城周围地区都无法办到,每当发生饥荒,京城饥民就得去别处就食。
六镇作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其将士的军粮供应一直是北魏王朝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平城并非北魏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有限,再加上运输粮草的困难,六镇已经成为北魏王朝巨大的经济负担。
北魏前期,政府对六镇地区投入了大量经济援助,北魏朝廷也为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所以孝文帝迁都洛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
平城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条件也不便利,这些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落后会限制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而政治中心也必定要控制经济中心才能维持自己的存在,孝文帝迁都的用意也正在于此。
三、北魏诸帝寿命均太短
1、短命的北魏皇帝
了解北魏历史后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即北魏从帝国的建立者道武帝开始到末代帝王孝武帝等诸帝均很短命。其中,寿命最长的太武帝拓跋焘也不过才45岁。
寿命最短的孝明帝元诩则仅仅只有19岁,而北魏诸帝的寿龄平均值也仅仅是29岁,这比中国224位已知确切寿命的帝王的平均年龄39岁还整整少了10岁,实在令人有些吃惊。
2、非正常死亡数多
北魏诸帝中,非正常死亡的有九位,恭宗拓跋晃虽然不是直接死于非命,但也是因受奸臣迫害而过度忧虑而死,而敬寿帝拓跋余由于只当了八个月的皇帝,《魏书》里也没有作纪而只做了传,且生年不详。
因此没有统计在内,不过他比他最大的哥哥拓跋晃晚死一年,而拓跋晃生于428年,由此可以推知,他最多活25岁,也是他杀,属非正常死亡。
其他朝代因为变故也有短命的皇帝,但却不像北魏这样,皇帝短命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个王朝或政权,皇帝的寿命肯定会影响政权是否长久。北魏诸帝的英年早逝,也使得北魏的国祚不能持续更久。
北魏向上澄清“五胡十六国”遗留下的北方乱局,向下奠定了隋唐盛世的根基,它的历史地位不容抹杀。从立国伊始,由于没有选择经济中心作为都城,而且迫于六镇的重要地位而在财政上采取“输血模式”供养六镇,所以逐渐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
北魏国内货币的杂乱以致未能形成统一的商业贸易市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不匹配以及诸帝的短命是北魏灭亡的重要原因
北魏 历史剧
《北魏王朝》全剧以太武帝拓跋焘、冯太后、孝文帝拓跋宏三个人物纵横跌宕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全景式地展示那个辉煌壮丽、英雄辈出的时代。故事跨越近百年,三个人物经历着不同的命运主题,让观众看到辉煌历史和文化遗产背后的血泪和灵魂——天下大同。
《北魏王朝》导演洪丹强说,《北魏王朝》是一部北方游牧民族历史变迁的史诗作品,大气磅礴,惊心动魄,视觉上将打造一部青春偶像剧。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