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朱厚照为什么没子嗣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朱厚照的历史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朱厚照为什么没子嗣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张春郎削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1.这是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2.张春郎削发是指明代宦官张春郎强迫大明王朝的男子削发服饰,改变发型并穿起满清的服饰,这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严重扭曲和伤害,而且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此事件发生于1622年,张春郎利用他的官势强迫大明王朝的男子削发改变造型,以期重塑中国风尚。但是这个事情不但没得到民众的支持,反而遭到了大量反对和反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文化斗争。
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最好的三人是诸葛亮、王阳明和毛泽东。
而中国五千年,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中,王阳明也占据了其中一席。
自古文武双全的人难得,而文可做圣贤,开创自己的学说心学,武可为将军,谈笑间平定宸濠之乱,如此杰出的人物,也难怪别人称他为明清第一牛人了。
1.“别人家的孩子”
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出生时都会有些神奇的征兆,朱元璋出生时满天红霞,王阳明也不例外。
王阳明的母亲怀胎十四个月才分娩,在他出生前,家人还梦见一名红衣天神抱着一个小孩踏云而来,因为这个梦,家里人给他起名为“云”。
虽然出生带着一股祥瑞之气,但是王云一直长到五岁还不会说话,直到一位高僧道破玄机:孩子不能说话是因为名字说破了王云的来历。
家人便根据《论语·卫灵公》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一句,将王云改名叫王守仁,号阳明。说来也是神奇,名字一改,王阳明就会开口说话了。
公元1481年,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中了状元,一家便跟着移居绍兴,途中路过镇江金山寺时,有文人设宴款待,王阳明和祖父王伦一同前往。文人宴会自然是要作诗的,王阳明看着外面金山寺的湖光山色以及宴会中众人欢聚玩乐的景象,张口就是一首《金山寺》: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听完这首诗,大家怀疑这是王阳明提前背好的诗,就让他再来一首,王阳明也不怯场,眼珠一转又作出一首《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前面一首《金山寺》不像平常的写景诗,他描写金山大如拳,打破水底天,让平淡的景物动态横生,后一首《蔽月山房》虽然用词浅显却又妙趣十足,年仅十一岁的王阳明就能做出这样的诗真是让邻家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传奇的小神童了。
2.中二少年
12岁的王阳明正式就读师塾时就问先生:“人生何谓第一等事?”,一般人的想法都是读书做官,步入仕途,但是王阳明的选择却是:我要做圣贤!在被父亲狠狠地收拾了一顿之后,王阳明低头思考起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但是当时的明朝并没有给他很久的思考时间,公元1449年,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史称“土木堡之变”。这件事情在王阳明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
从十五岁起,王阳明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但是他没有放弃,读兵书,学阵法,一直到28岁,他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王阳明的第一件差事就是护送威宁伯灵柩下葬并监督修建陵墓,在此期间,他运用早年学习的兵法完美的完成了工作。
用自己的学识做出了一番事业的王阳明心情舒畅,这种喜悦的心情,在和同僚们一同前去九华山游玩时表现的淋漓尽致,看着屹立的群峰,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光明的前途,看到了自己为国家百姓带来的转变。王阳明顿觉心胸激荡,连作了好几首诗: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
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双峰》
夜静凉飒发,轻云散碧空。
玉钩挂新月,露出青芙蓉。
《莲花峰》
灵峭九万丈,参差生晓寒。
仙人招我去,挥手青云端。
《列仙峰》
初入仕途就十分顺利的王阳明志得意满,信心十足的再次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却还是没有结果,情况甚至变得更加糟糕。
公元1505年,朱厚照即位,宦官刘瑾专权,一时间朝堂血雨腥风,王阳明正义上书论救戴铣被刘瑾记恨,刘瑾不仅将王阳明贬为贵州龙场驿栈驿丞,还要在途中暗杀他,王阳明伪装跳水假死才逃过一劫。
虽然经历了生死,但是因为自己的职责在身,王阳明还是去了龙场,也正是在这里,他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3.幼年体圣贤和杰出的军事家
贵州龙场人烟稀少,荆棘丛生,在这里,没有粮食,王阳明只好自己动手种菜耕田,没有住所,王阳明只好栖居山洞。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王阳明逐渐忘记了功名利禄和都城的繁华,他把心放沉,开始享受着可以潜心思考的时间,思考起自己之前没有思考出结果的圣贤之道。
公元1508年,王阳明大笑着从山洞中奔出,大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圣人之道原本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向外物寻求真理反而是错误的方式,向自己的内心求理才是真正的圣人之理。从此,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诞生了。这门学问后来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指明灯,也使得王阳明跻身于孔孟朱圣贤行列。
悟出了自己的道,王阳明的内心得到了久违的平静,他开坛授课,把自己的道分享给大家,公元1509年,王阳明任期满,复官庐陵县知县,在刘瑾伏诛后,他一路升迁,从南京刑部主事做到了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从此开启了他军事家的新篇章。
在任职期间,王阳明计谋频出,讨伐福建广东各地的盗贼,连破四十余寨,杀敌七千余人,荡平十余年无法解决的盗匪,平定宸濠之乱,斩杀数万叛军,将国家的动荡扼杀在摇篮中。
在马背上的征途让王阳明想起自己十来岁的和父亲一同看过的关外大漠狼烟,想起自己年幼时那个驱除鞑虏,保卫国家的梦想,一股豪情激荡在他的胸怀,挥笔便是一首《即事漫述》:
百战深秋始罢兵,六师冬尽尚南征。
诚微未足回天意,性僻还多拂世情。
烟水沧江从鹤好,风云溟海任龙争。
他年若访陶元亮,五柳新居在赤城。
公元1522年,王阳明的父亲去世,他就此回乡创办书院讲学,他讲“致良知”,讲“知行合一”,讲世上虽然有很多道路,但是只要找到自己的理想,去除自己的私欲和杂念,知行合一的去实行,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
在他的讲授下,心学逐渐广为人知,无数学子慕名前来学习他的道,王阳明终于实现了自己儿时的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做圣贤。
公元1528年,沉寂多年的王阳明笑着留下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便溘然长逝,享年五十六岁。
王阳明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年幼的他站在父亲书房说出的梦想都已经实现,他读过的兵书,学过的道理成为了一柄尖刀守护着他珍惜的百姓和国家,他悟出的心学引导着千千万万人找到自己的道路,他的成就甚至超越了无数的帝王,他的光芒将会照耀世人,千秋万代,他是当之无愧的明清第一牛人。
关于朱厚照为什么没子嗣和朱厚照的历史冷知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