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些很实用的冷知识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古代地域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很实用的冷知识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在古代,山西山东的山一是崤山,二是华山。
在古代,作为地区名的“山西”,最初并不指今山西省地区。从文献记载来看,战国至西汉,人们是以崤山(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或华山(今陕西省华县东)为界来区分山东、山西地区的,当时的“山西”,是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主要是指以秦都咸阳、汉都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为中心的地区;当时的“山东”,主要指函谷关以东的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山西地区),有时也泛指战国时期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比如《史记》常有山东豪杰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层含义。
中原指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今河南,河北南部,山西,陕西,湖北北部,山东西部等广大地区
蛮为南蛮,主要指长江中游(洞庭湖地区)以南的丘陵地区及岭南地区,西南地区,今两广,贵州,云南。
夷为东夷,主要指长江下游以南丘陵地区,今浙江南部,江西,福建,台湾。
狄为北狄,主要指长城以北(关外)的广大地区,今东北,内蒙古,及蒙古国和俄远东广大地区。
戎为西戎,主要指出河西走廊的广大西域地区,今新疆,及中亚诸国。
“河北”在唐代以前是个约定俗成的地域泛称。唐以后称为行政区名称。古代的“河北”,因位于黄河下游以北而得名。
“河北”是个古老的名称,最早以地域名称见诸于战国史籍,唐初始成为大行政区的名称,“河北”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周礼·职方》,中有“河北之地”的记载。《战国策·赵策三》则有“赵有河北,齐有河东”。《尔雅·释丘》记载:“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文中的“河”,指“黄河”。黄河,古称“河”。后世以河水多泥沙而色黄,故称“黄河”。
战国时的黄河,由今河南省濮阳流向东北,经今河北省大名、馆陶,及山东省平原等地,于山东省庆云县入海。其北有赵,其东有齐。从黄河流经的地域,可知那时的“河北”,大抵包括今河北省中、南部广大地区和今山东省东北隅、河南省北部小部分地区。古代河北与今河北有着地域上的部分重叠关系。
《隋书·五行志》记载:“仁寿二年,河南、河北诸州大水”。“河北”,指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今河北省及其相邻地区。
唐代初期,“河北”开始成为全国一级大行政区的名称,沿袭到宋、金两朝。《旧唐本·地理志》记载:“贞观元年,悉令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东道,四曰河北道……”。这是“河北”成为大政区名称的开始。根据“山河形便”的命名原则,在黄河以北设道,名曰“河北道”,这是顺理成章的。河北道辖孟、怀、魏、博、相、卫、贝、澶、邢、洺、惠、镇、冀、深、赵、沧、景、德、定、易、幽、涿、瀛、莫、平、妫、檀、荆、营等29州及东安都护府。此时黄河已向南改道,即由河南省濮阳向东北经今山东省阳谷、东阿、禹城、商河、滨县等至利津入海。河北道的范围大体包括今河北省全部辖域及山东省、河南省北部一隅和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的南部地区。由上可知,当时“河北”的地域十分辽阔。
宋代将河北道改为河北路。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置,其地东滨海,西临太行,南临河,北据三关,即今北京霸县(今河北省霸州市)以南河北省之全境、及河南、山东黄河以北之地。治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治,统大名府及镇州、瀛州、贝州、博州、德州、沧州、棣州、深州、洺州、邢州、冀州、赵州、定州、莫州、相州、怀州、卫州、澶州、磁州、祁州、滨州、雄州、霸州、保州等二十四州,德清军、保顺军、定远军、破虏军、平戎军、静戎军、威虏军、乾宁军、顺安军、宁边军、天威军、承天军、静安军、通利军等十四军。庆历中分河北为四路,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定为东西两路,东路仍治大名府,西路治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治。
金代沿用河北路。
元代推行省制,便废除了河北路。
明代直隶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朝自南京迁北京后,因称直隶北京的今河北、天津等地为“北直隶”;直隶南京的今江苏、安徽省为“南直隶”。
清初,改北直隶为“直隶省”,南直隶为“江南省”。明、清沿用元代行政区为“省”的名称,至今。
民国初期,中华民国政府定都北京,全国省级行政区设置多袭清制,大体在今河北省辖域。
一些很实用的冷知识和古代地域冷知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