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马克沁知名度为什么高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马克沁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马克沁机枪前面为什么要安一块圆形的铁皮片,是为了防子弹吗
军迷圈曾给马克沁机枪编过一个段子,《出韶山记》,按照那里面的说法,这个圆铁片,应该是“神”要让装上的,马克沁不过是遵从了“神”。
神对爱迪生说:马克沁是我选中的,你必遵从我,也无须问,只引他至欧罗巴。虔诚的爱迪生遵从了。神又对马克沁讲:你为我成就了这功绩,我便赐你乐园。你记得,要水冷,要帆布弹链,并且枪管短后座是好的。马克沁虔诚地记下了,条条遵照。他的后半生果然在神赐的乐园度过。
话说这个圆铁片,本名叫“挡焰片”,这个名字挺唬人,毕竟大家都知道,航空母舰上舰载机起飞时,飞机尾部要立起一个“挡焰板”,不过这个挡焰片和挡焰板,虽然一字之差,真不是一种东西。马克沁重机枪在枪管的前端,有一个圆形铁片,这个圆形铁片实际上也属于“营销鬼才”设计,因为他毫无作用,却让各大国都觉得他有作用!
话说当年马克沁推销自己的重机枪时,一开始是没有这个圆形铁片的,但是在他给各国军队展示重机枪的连射火力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枪口火焰太明显了。在当时的欧陆各大国看来,马克沁重机枪在发射时,会冒出直径超过1米的枪口星形火焰,在正面观察的时候,很容易发现他,因此马克沁重机枪完全无法隐蔽射击。
尤其是在夜间,这种枪口四射的火焰十分明亮,几乎就是在告诉敌人:向我射击。那为什么马克沁重机枪会产生这种火焰呢?原因在于,马克沁重机枪的枪口设计了枪管膨胀助退装置。当马克沁机枪射击时,枪管里的高温燃气会碰到枪口的阻挡装置,形成燃气膨胀和回流,这些回流的燃气会推动枪管向后运动,完成后坐装填,这也叫做“管退式设计”。
这种理念十分先进,实际上也成为后来很多突击步枪、自动枪械的射击原理。但是这些燃气终归是要排出枪管之外的,于是马克沁机枪的枪管前端就开了几个小孔,用来释放这些气体,而当这些高温燃气释放出去时,就会形成一个以枪口为圆心、向四周扩散的星形燃气喷射流,在夜间、下午尤其明显。
但是从事实上说,重机枪一旦射击就必然暴露位置,不管挡不挡枪口火焰都没有用。不过当时的欧洲各国还在“钻牛角尖”,非要让马克沁解决这个问题。虽然马克沁十分专业,但是也百口莫辩,为了让自己的重机枪能尽快卖出去占据市场,他采用了最简单的办法:给枪管上加一个圆铁片,就说他是阻挡火焰光亮的。
就这么一个半扯淡的装置,竟然一下子堵住了欧陆强国们的嘴,让他们欣然买单。而在后来的实战中,人们发现隐蔽重机枪实在是太难,也完全没有必要隐蔽他,他的存在本身也是对敌人步兵的一种震慑,所以干脆也就不要这个圆铁片了。比如在沙俄、苏联、英国版的马克沁重机枪上,就没有这个圆铁片,但是传统的德国人却保留了这个圆铁片,而使用德械武器装备的二战中国军队,也保留了重机枪上的圆铁片。甚至在我国仿制的马克沁机枪上,也依然有这个圆铁片,原因在于当时的我国工程师也吃不透这个技术原理,他们不敢轻易修改设计。
有趣的是,后来的德国MG42机枪也取消了这种圆铁片设计,他们似乎也慢慢琢磨出味道来了,原来大家都上了营销天才马克沁的当啦!
有人说苏联版的马克沁总要装上两个轮子,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叫做索科洛夫轮式枪架。
马克沁M1910重机枪,是沙俄仿造的重机枪。
客观来说,在那个年代,重机枪都是重武器,沙俄干脆归属炮兵系列。
重机枪难以机动,基本是守住一个阵地(比如战壕),进行静态消耗战。重机枪往往坚守很久,甚至几个月,直到全军撤退或者阵地被敌人攻占。
简而言之,在沙俄看来,重机枪和火炮一样,是一种固定防御的重型武器。
在重机枪长距离转移的时候,都是使用马车或者汽车运载,人是搬不动的。
短距离转移时,西欧的重机枪可以拆卸为枪身和枪架,然后由士兵搬运,再租装起来使用。
大体上,西欧重机枪的枪重有10多公斤,枪架有20多公斤,壮汉都是可以搬动的。
简单来说,西欧的重机枪还是比较强调短距离转移,以更换阵地。
但沙俄则没有太多的这方面观念。
沙俄的重机枪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很重的防盾,还有两个轮子,两者重达44.23公斤。
防盾主要是在固定阵地射击是,防止远距离射来的榴弹以及炮弹破片,对射手起到一定的保护。说通俗点,还是将机枪当做固定炮台使用。
至于两个轮子,主要是如果在战场做恨短距离移动,可以直接推着机枪走。
但是,大家都知道,战场尤其是野战战场,基本都是泥泞不堪,弹坑纵横。
依靠区区两个轮子在这种地形,能走多远?
基本就围着阵地转圈而已。
代价是,上面也说了,索科洛夫枪架和防盾重44.23公斤。
全枪连枪架和冷却水一起重65.8公斤,重量太大了。
所以,马克沁M1910重机枪基本是用于防御使用的单一武器,太大的重量即便有轮子也无法有效短距离机动。
实际上,到了二战,马克沁M1910重机枪就已经过时。它的重量太大,难以机动,也难以快速转移阵地,很容易被摧毁。
二战不同于一战,步兵装备了诸如迫击炮、步兵炮、掷弹筒、无坐力炮、火箭筒等武器,对于重机枪是很大的威胁。
重机枪如果不能频繁转移阵地,那么它是生存不了多少时间的。
朝鲜战争和中印战争中,我军用了不少苏制重机枪,都有这个讨厌的轮式枪架。
轮式枪架极为沉重,让徒步高速行军的解放军战士非常不满。
尤其是中印战争都是在高原地带,普通人走路尚且气喘吁吁,何谈背负一个二三十公斤重的枪架。
马克沁知名度为什么高
马克沁重机枪致民率高是因为在二战时期使用时结构简单,火力猛能长时间射击。
马克沁重机枪是水冷的,他可以连续射击四小时以上,每分钟600发的射速。在二战时的一场战役中一天的时间就击杀了六万左右的英法联军。同时期的其他重机枪多少会有这种那种的缺点。
为什么在机枪中捷克式轻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较为出名
马克西姆机枪出名,那是因为它是划时代的一款战争利器,它前面的格林机枪必须手动转曲柄才能连发。而它是利用子弹燃气后座的动能来实现抽壳、抛壳、击发、填弹一整套射击流程,发明人马克西姆被誉为自动武器之父,而该款机枪在战场颇受士兵青睐。在日俄战争的旅顺要塞战役,俄军就用密集的机枪火力网接连打退日军乃木希典指挥的数次攻击波,当天阵毙两万多日军,自此有了“寡妇制造者”的杀名。
一战时期,索姆河战役,英军不信邪,非要强攻由德军100多挺马克西姆机枪组成的堑壕火力网,当天就战死了六万多士兵。直到英军祭出坦克,才克制了这款武器。
后来兜兜转转。马克西姆机枪进入到中国市场,成了抢手货,北伐战争,军阀混战,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因为它占据了重火力的生态位,有它的无可替代性,当时工业水准落后。风冷的重机枪玩不转,只有少数的裝列。(二战时苏联都用的马克西姆机枪的改进型)
由此看,从民国伊始到末尾。马克西姆机枪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之上。所以被人们所称道。
捷克式轻机枪也一样,自面世之日起就流传着它各种神话,据说,捷克造刚出来时,性能测试阶段,就有好几款竞争者,而捷克造的表现非常优异。捷克国对这款枪寄予厚望。因为是1926年定型生产,取名ZB26轻机枪,捷克国当时急需资本回拢,大量出口到国外,中国军阀混战,市场需求巨大,也拍了很多订单。
捷克式轻机枪有个好处,是枪机偏移式闭锁,精准度不算差,熟练的老兵上手后。短点射几乎能指哪打哪,抗战时期,日军中就流行新兵怕跑,老兵怕捷克式,因为被圈定目标了,基本就挂了。
捷克式机枪也能快速更换枪管,就是把前边手把一转,往前一撅就能拆下来,让后把备用枪管换上去,非常省事,日军的歪把子机枪是固定死的,所以就此来说,火力持续性上有巨大的优势。(缺点火线太高,弹匣遮视野)总之比那个动不动罢工的歪把子强多了,后来日军也仿制捷克式轻机枪造出了9799式机枪。
正应为zb26综合性能太优秀了。他还有衍生系列的佳作,如英国的布伦机枪就是zb33为蓝本设计的,后来为了适应中国战场7.92毫米毛瑟弹,敦请加拿大设计了79勃然机枪。
zb26轻机枪因为不很重,机动性还行,所以在不打阵地战的扰袭战中被广泛应用。
二战时英国特种部队就装有布伦机枪参与特别行动。
捷克式轻机枪在战争史里可谓一代奇兵,历史尤为弥久,在抗美援朝时期还有在用。直到60年代才淘汰给民兵训练。
文章分享结束,马克沁知名度为什么高和为什么马克沁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