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长孙无忌难怪斗不过武则天 成也重情,败也重情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长孙无忌杀了李治多少兄弟的一些知识点,和李治为什么杀长孙无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要杀长孙无忌
  2. 为什么长孙无忌一定要支持李治
  3.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什么人
  4. 长孙无忌杀了李治多少兄弟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要杀长孙无忌

为人臣子,最好的结局会是如何?是身名远扬、名留青史,还是光宗耀祖,深得帝心?

对于那些陪唐太宗李世民夺得天下,给他铸就繁华盛世的臣子们来说,他们能争取到的最高礼遇,便是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而在这二十四人中,位次最高者,便是人们常听说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鲜卑族,生于河南洛阳。作为李唐功臣、皇室外戚,长孙无忌算是大唐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长孙无忌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可惜父亲早逝,他便连同母亲、亲妹妹一同投靠舅舅高士廉。

透过舅舅这层关系,长孙无忌少年时便结识了李世民,并与之交好。在高士廉的撮合下,李世民娶了长孙无忌的胞妹,二人成了姻亲。

在李渊起兵反隋后,长孙无忌一直跟随在李世民身边。

在玄武门之变前,他是唯一留在李世民身边的得力助手。在李世民登基后,他先后担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刺史、扬州大都督、检校中书令。

贞观十七年(643),他以第一位的殊荣,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太子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作为新皇舅父、辅政大臣,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起初,唐高宗对这位看着自己长大的亲人非常依恋和信任。在唐太宗刚刚在行宫去世的时候,年轻的李治除了悲痛就是慌乱,丝毫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而长孙无忌一面劝说李治尽快从痛失亲人中走出来,一面安排李治回京,稳定了朝野。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曾记载,洛阳有个叫李弘泰的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结果高宗二话不说,直接将人斩首。李世民一家人对长孙无忌的信赖,可见一斑。

然而,长孙无忌自己却在自己一次次被李家偏爱之后,有了骄纵的眉头。

永徽四年(653),他奉命审理房遗爱谋反案。本来这事是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和他的妻子、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阳公主折腾出来的宫廷政变,但长孙无忌却公报私仇,将吴王李恪也牵扯了进来。

最终,这场谋反的参与者房遗爱、高阳公主、荆王李元景、巴陵公主、驸马薛万彻、驸马柴令武都被斩首,李恪也被诬陷致死。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记载,李恪曾在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然而长孙无忌像是下定了决心,要将李唐皇室其他可能威胁到唐高宗的人赶尽杀绝。

不久后,与长孙无忌不和的江夏王李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都被以参与房遗爱谋反案的理由被流放江南。他的这一番举动,让人们见识到了他对自己权势的滥用。

永徽五年(654),唐高祖想要废除王皇后,另立武则天为后。王皇后和唐高祖的婚事,是同安大长公主牵的线,李世民亲自选的人。长孙无忌于情于理,都是站在王皇后这一边的。因而之后,高宗亲自带着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宴饮,赐给长孙家众多财宝、官位,长孙无忌还是毫不动摇地反对废王立武。

礼部尚书许敬宗劝说不管用,自己母亲多次登门请求也不管用,自己和皇帝亲自出马劝说长孙无忌还是不管用。

为此,武则天对长孙无忌的不满越来越甚。等到了第二年,高宗不顾群臣反对,力排众议废王立武。武则天认为长孙无忌当初接受了重赏却始终不支持自己,实在可恶,便彻底和长孙无忌成为仇敌。

四年后,即显庆四年(659),为了打击关陇集团,加强皇权,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达成共识,决定削弱重臣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的实权,并将其调离京城。只是这事在执行的时候,在长孙无忌身上,闹得很不好看。许敬宗向高宗密奏,说监察御史李巢意图拉拢长孙无忌谋反。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高宗当即派许敬宗和侍中辛茂前去审讯,并说:"我家不幸,亲戚中频有恶事。高阳公主与朕同气,往年遂与房遗爱谋反,今阿舅复作恶心。近亲如此,使我惭见万姓。"

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候唐高宗早已下定了铲除长孙无忌的决心。

许敬宗的诬陷,更像是配合高宗演的一场戏。

出于这么多年的情分,高宗还是表达了对长孙无忌的信任和不忍。不过许敬宗最终拿汉文帝杀薄昭的例子和"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道理说服了高宗。

不久后,长孙无忌被削去官爵,流放黔州。他的儿子们也被削官流放。

到了七月,许敬宗领命复查这一谋反案。但他却派中书舍人袁公瑜等去逼迫长孙无忌自缢。

最终,这位李唐的功臣,就这么葬身黔州。

都说伴君如伴虎,长孙无忌作为唐太宗知根知底的挚友,倒是没败在他手中。而作为唐高宗的舅父和辅政大臣,他却在政治上与皇权产生了冲突。加上皇后武则天的敌视,长孙无忌最终成为了整个皇室的仇人。

为什么长孙无忌一定要支持李治

为什么长孙无忌一定要支持李治?

这其中不乏政治原因。在长孙无忌看来,不论是李承乾或是李泰继位,都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有自己成熟的党羽,只有年纪尚轻的李治,日后可以为自己所掌控。

一、唐朝李氏太子之位之争。

在古代,在皇家大院,嫡长子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被立为太子、世子是老祖宗立下的规矩,立长不立贤一直是不容质疑的铁律。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黄袍加身,虽说在历史上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是权力和地位的争夺就是生死之战,这种利益冲突突破了亲情甚至伦理。李世民上位以后,确立太子也是一件大事,自古君王在位立储,都是要首先解决的大事。所以作为李世民长子的李承乾被确立为太子不在话下。

要说这位太子李承乾,可能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加上他对老师为师不尊,对父亲阳奉阴违,面前一套背后一套,甚至干出了“逼宫”的事情,想让李世民早点把位子给他,这不免让李世民凉风背后起、寒从心底生。由于李承乾的心术不正,所以李世民决定撤换太子。但是鉴于自己的切身经历,他不想把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弄僵,一直在思考权衡利弊。

二、长孙无忌的“金点子”。

李世民在思忖良久之后,想到了四皇子李泰来继承太子。李泰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他很有才华,也很聪明。但是李泰在李承乾逼宫事件中,有谋害亲嫡的举动,而且对于李泰任太子,也遭到褚遂良等大臣们的极力反对。李世民最终觉得青雀李泰杀子传弟的承诺不过是一句谎言而已,所以李泰最终也被否定。

就在李世民为立新太子绞尽脑汁的时候,长孙无忌替李世民想了一个点子。长孙为李世民推荐一人,那就是日后的唐高宗李治。长孙为何要推荐李治呢?一来为了解决主子李世民废立太子造成的尴尬处境;二来为了缓和皇子们之间的敌对情绪,不至于彼此交恶,让历史重演;第三,长孙出于私心使然。因为当时李承乾和李泰都有自己的一班人马,唯独李治没有,因为李治年纪尚轻,还没有成熟的党羽,日后若能当得了皇帝,李治肯定会感谢他这个舅舅,长孙无忌也好控制李治、控制皇室。

李世民在考虑了长孙无忌的建议之后,已然觉得李治是自己的不二人选。就这样,李治被推上太子之位。

三、唐太宗李世民的进退与立废。

在历史上,立储向来是皇室上演的一幕大剧。因为立储事件关乎国家命运、人民福祉,同样也牵扯到很多王公大臣的切身利益。可以说,这些大臣站对了队伍,就意味着新皇帝的加官进爵,但如果站错了队伍,即将面临的是流亡,甚至是灭族。所以,谁当太子,都会暗藏着腥风血雨、电闪雷鸣。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选择李治,包括在废立太子上如此慎重、费心思,主要是他联想到自己玄武门发生的种种事情,对于他自己来说,这是以前的人生污点,但他不想让类似的残酷事件在孩子们中间重演,不得不说在废立太子这件事上,李世民终于干了一件大事、正事。后来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承袭了大唐盛世,虽然没有大的功绩,但也没有什么大过,总的来说大唐比较风平浪静。

(您有什么高见呢,欢迎关注和点评。)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什么人

是李治的舅舅

长孙无忌(?—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幼年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结为姻亲。晋阳起兵后,前往投效,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颇有功勋,受封上党县公,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历任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迁司空、司徒兼侍中、检校中书令,封赵国公,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一。立储之争时,支持外甥唐高宗,成为顾命大臣。永徽年间,拜太尉、同平章事,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反对“废王立武”。

显庆四年(659年)为许敬宗所诬,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昭陵

长孙无忌杀了李治多少兄弟

李治生性柔和仁慈,但长孙无忌为了权力利益,借谋反的罪名,以李治的旨意杀害了吴王李恪,荆王李元景,贬斥了江夏王李道宗,而李治默认了长孙无忌的行为。

关于长孙无忌杀了李治多少兄弟,李治为什么杀长孙无忌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高宗李治为何非要杀害亲舅舅长孙无忌 难道长孙无忌不是忠臣吗

标签:# 长孙# 治多# 杀了# 无忌#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