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钢锯岭真实事件(钢锯岭的原型)

匿名 -
血战钢锯岭 真实事件改编,新兵一生没拿枪杀过敌,却获得最崇高的荣誉勋章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钢锯岭真实事件,以及钢锯岭为什么不用飞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如何评价诺兰电影《敦克尔克》为什么票房那么少
  2. 钢锯岭真实事件
  3. 谢尔曼为什么有“朗森打火机”和“谢馒头”的称号,苏联为什么不想用谢尔曼
  4. 打扫战场是什么体验

如何评价诺兰电影《敦克尔克》为什么票房那么少

《敦刻尔克》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战争历史片。该片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也是盟军和纳粹的历史性转折点。诺兰直接把一个真实历史事件,用自己独有的电影风格,改成了诺兰版的敦刻尔克。

影片几乎使用全IMAX-77mm拍摄,整部影片的台词非常少,伴随着汉斯季默配乐大师的音乐,让观众体验前所未有的陆海空交叉视听,体验前所未有的历史真实。

《敦刻尔克》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了8.6,但是票房却不如人意。前几天刚去看完《敦刻尔克》,说实话有一些小失望。本以为诺兰的电影应该是《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这样的超级大片。但《敦刻尔克》在我看来并不是这么好看。影片的故事情节过于平淡,对白又少。影片中关于陆海空三段叙事,诺兰用一周,一天,一小时的极简方式来进行叙述,看似将剧情简单化了,但实际上却使观众有些雾里来云里去。

但是不论如何,《敦刻尔克》是诺兰的第一部战争片,作为一个诺兰迷,都应该去影院观看一次,用100分钟去“经历”,“体验”一次敦刻尔克大撤退。

钢锯岭真实事件

《钢锯岭》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

1945年,道斯所在的部队奉命进攻冲绳岛的钢锯岭,这是一个近乎垂直的悬崖,日本人盘踞在这里,有着他们修筑好的工事暗堡,这让美国军队在这里寸步难行,而且牺牲巨大。事实上,冲绳岛战役也确实让美国和日本损失惨重,在这座40平方公里的岛屿上,日本有十万士兵牺牲或被俘,而美国也付出了8万多人伤亡的代价,而道斯就是战斗在这片战争地狱里。

谢尔曼为什么有“朗森打火机”和“谢馒头”的称号,苏联为什么不想用谢尔曼

谢尔曼被称为朗森打火机这一说法目前究竟出现于什么时候还有争议。

网上有种说法,说谢尔曼坦克在北非战役中被德国坦克击中容易起火,所以有人用朗森打火机的广告词“朗森打火机,一打就着,每打必着”来形容谢尔曼,说谢尔曼很容易着火。

早期谢尔曼被击中以后确实容易起火,一是因为它使用的是汽油机,更主要是早期谢尔曼的弹药容易起火,后来谢尔曼加装了湿式弹药架,也就是把弹药架改成用水箱来支撑,这样依赖被击穿起火的概率由60%-80%降低到15%左右。

不过现在也有人考证,说朗森打火机“一打就着,每打必着”这一广告词最早出现在1950年,并非在二战时期,因此谢尔曼虽然容易起火,但是不大可能被称为朗森打火机。

不管怎么说,改进后的谢尔曼可靠性其实已经很好了,着火概率也并不比其他同吨位的坦克更高,所以朗森打火机最多是用来形容早期的谢尔曼坦克。

50年代的朗森广告:FirstTime,EveryTime!

至于谢馒头,只是中国网民根据谢尔曼外形和谐音取的外号。

苏联对于谢尔曼的态度在英美援助的坦克里算比较欢迎了。在二战里,美国共援助了苏联4102辆谢尔曼坦克,是美英援助苏联坦克里数量最多的一个型号。苏联评价谢尔曼坦克的有点是可靠性好,通信设备齐全,比苏联坦克的通信设备可靠先进,另外苏联拿到的谢尔曼很多是长炮管型,因此对于谢尔曼的穿甲能力也比较满意。

但是由于苏军装备的大部分是苏系坦克,援助的谢尔曼坦克数量相比下太少,配置给部队的话对于维护、后勤都是麻烦,而且谢尔曼和苏军自己的T34相比,综合性能上并无优势,所以苏军对于谢尔曼接受程度一般。

打扫战场是什么体验

1948年10月28日拂晓时分,辽沈战役之辽西围歼战基本落下帷幕,蒋军为救援锦州而组建的“西进兵团”(以第九兵团为基干)11万人马全军覆灭。当喧嚣的战场沉寂下来之后,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的战地记者,曾经跟随打扫战场的部队,来到辽西广袤的旷野中。

根据记者的描述,在方圆几十里的战场上遍布遗弃的军用物资,大至汽车火炮,小到一条军用毛毯,马牌香烟美国罐头等等等等,上至兵团司令下到普通士兵所用的一切,可谓是应有尽有。车炮有的停在乡间公路上,火炮还挂在牵引上;有的倾倒在路边,烧得只剩下黑呼呼的车轱辘,余烟袅袅,既惨烈又令打扫战场的战士们兴奋。

当然,更多的还是横躺竖卧的尸体(此处省略数十字,可能会引起不适和遭到审核),其中很多尸体上的衣服已经被扒掉。尤其是战场上的死马,大多数被砍掉了马腿,所以啊第一条,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的官兵,还真干不了打扫战场的活,因为除了战利品之外,你还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惨状。

为什么出现前述状况呢?别忘记了,双方几十万大军已经在辽西大地厮杀了不止半个月(比如之前的黑山阻击战等等)时间,附近几十个叫“某某窝棚”的村庄早已十室九空,并且粮食也被一扫而光,老百姓需要衣服、需要吃的,所以会第一时间弄走衣服和马肉。另外野狗成群,据说战地记者骑的骡子,走着走着都吓得朝回跑。

战斗结束后,野司通常会命令没有作战任务的一些师、团,专门派出部队打扫战场,实际上一些比较好拿的武器战斗结束就被各部队带走了,剩下的都是不好清理的物资。但是辽西围歼战结束后,东北野战军各主力纵队必须马不停蹄进军沈阳,所以留给各部打扫战场的时间并不许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清理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也算是个技术活。

记得《亮剑》里丁伟吹过的牛吧?他的一个师横扫廖耀湘的一个军,然后打扫战场又快又收获颇丰,人称“铁扫把”,说的就是这次战役,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在整个辽西围歼战中,东北野战军歼敌11个师,缴获各种火炮1571门、轻重机枪3800余挺、冲锋枪6500支和数万件轻武器,以及607辆汽车。

听起来数字不小是吧?可是你别忘记了,东野此战出动了几乎全部主力,除4纵、11纵在塔山方向、12纵在长春之外,其它九个野战纵队共40多万大军全部投入了辽西战场,战利品中的这么点武器装备,仍然算“狼多肉少”。

所以打扫战场的第二条经验是下手快有机灵劲,甚至得有点霸气,因为打仗时是比较混乱的,有些武器说不清楚到底谁缴获的,动作慢了好东西都是兄弟部队的了。比如原来的2纵5师师长丁伟也就是丁伟的部分人物原型,那抢战利品都是有名的,故事直接编排进了《亮剑》里面王有胜小同志的战场经历。

同时还有两点也是很关键的,那就是打扫战场还必须专业和警惕,所谓专业,就是对武器装备的特性得了解,既不损坏和不能产生意外。抗战时期,冀东八路军有一位英雄营长名字叫欧阳平波,他就是在战斗胜利后,被警卫员误伤牺牲的。

当时这个警卫员在打扫战场时缴获了一支新枪,高兴的不行,一边朝回跑一边喊好枪,结果意外走火,击中营长酿成悲剧。而1948年的美式武器、弹药、炸药更加种类繁多,确实需要点水平的,好东西不能糟蹋了,危险物品处理方式正确。

所谓警惕,就是打扫战场时也不能太大意了,辽西围歼战的战场编布120平方公里,漏网的残敌或者伤兵大有人在,不是每一个敌人都会乖乖缴枪的,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也很重要。平型关战斗胜利结束后,就有若干名八路军战士,是在打扫战场时被日军伤兵打冷枪击中的,而此时出现伤亡显然是不必要的。

钢锯岭真实事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钢锯岭为什么不用飞机、钢锯岭真实事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抗日神剧要这么拍,就不怕观众手撕导演了

标签:# 钢锯# 我的# 真实# 事件#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