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蓝玉案是怎么一回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明史案称为什么冤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为什么清朝撰写的明史中,会高度评价袁崇焕
我们常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史书甚至可以说是胜利者炫耀的旗帜,袁崇焕作为明朝抗清名将,历来对他的评价始终存在争议,或褒或贬,可是他却得到了清政府在史书上的“善待”,清政府并没有抹黑袁崇焕,但是要说在《明史》中高度评价袁崇焕的话貌似也不至于,张廷玉甚至对袁崇焕杀毛文龙之事进行了批判,但是努尔哈赤和乾隆倒是挺欣赏袁崇焕。
袁崇焕早在天启年间便开始经营辽东,在与后金的较量中取得了几次具有代表性的战役的胜利,但是因为受到魏忠贤的排挤最终辞官,直到崇祯即位并强势除掉了魏忠贤以后,袁崇焕才重新又得到了重用,仍然督师辽东。在崇祯二年时,袁崇焕以手中的尚方宝剑借故斩杀毛文龙,至于原因,有说是毛文龙对袁崇焕傲慢无礼、不听将令,有说是因为毛文龙私通后金被袁崇焕察觉,因为历史上对于毛文龙的“忠奸”不定,所以斩杀毛文龙一事也成了袁崇焕历史评价褒贬不一的原因之一。
当时明朝政府经过阉党和东林党长期争端的消耗,后来崇祯帝在形势未稳的情况下诛杀魏忠贤,使得虚弱的国力几近枯竭,当然在魏忠贤被杀后,朝堂秩序仍然没有稳定,阉党虽然没了,可是武将却有抬头的趋势,于是文官集团又逐渐将矛头指向了武将。崇祯有雄心也有壮志,可是却缺乏雄韬伟略,生性迟疑多疑,最终在明朝即将崩塌、正值用人之际,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努尔哈赤:“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乾隆:“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努尔哈赤和乾隆对袁崇焕是持欣赏态度的,清朝在后来也将袁崇焕塑造成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这又是为何?原因其实也不复杂,满清入主中原,以区区几十万众统治无数汉人,在经过剃发易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失心人的历史事件以后,如果满清政府不想办法笼络人心的话,估计很难享国三百载。从乾隆对袁崇焕的评价中可以看到,乾隆说袁崇焕是忠臣,然后又说崇祯昏庸无能,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清政府积极评价袁崇焕的目的,明朝既然将袁崇焕定义为乱臣贼子,甚至将他凌迟处死,那么清朝便为袁崇焕鸣不平,将袁崇焕定义为忠臣,以此表示明朝皇帝已经失德,已经失民心,清朝是顺应天意的,清朝得国极正!
如果崇祯不急着杀魏忠贤,如果对武将有起码的信任,或许明朝也不会这么快消亡,崇祯也不会吊死在煤山的那棵歪脖子树上了。
呜呼!
蓝玉案是怎么一回事
蓝玉本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小舅子),是洪武后期最有名的将领之一,为大将军、凉国公、太子太傅。蓝玉勇敢杀敌,所向披靡,堪称常胜将军,曾南征云南、北征大漠,平定叛乱,为明初的稳固与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就在蓝玉平叛胜利,于二十五年十二月班师回朝时,等待他的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胡惟庸案刚刚告一段落,到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又发生了一个案子,叫做蓝玉案。蓝玉本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小舅子),是洪武后期最有名的将领之一,为大将军、凉国公、太子太傅。蓝玉勇敢杀敌,所向披靡,堪称常胜将军,曾南征云南、北征大漠,平定叛乱,为明初的稳固与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就在蓝玉平叛胜利,于二十五年十二月班师回朝时,等待他的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转年正月初十左右,蓝玉回到南京。二月初八日,早朝即将结束时,突然有人控告蓝玉谋反,说他与景川侯曹震等企图趁朱元璋出宫举行“藉田”仪式时,发动兵变。蓝玉被当场逮捕。一天后,朱元璋就下令将他处死,其家人也全部被杀。当时受株连被杀的,列入《逆臣录》的就有一公,十三侯,两伯,两万五千人。为什么蓝玉在刚刚取得平叛胜利时,却因谋反获罪,在入狱第二天就被处死,并且株连如此多的人?这些都成为疑点,而且都与前不久刚刚发生的胡惟庸案极为相似,以至于后人常常把他们并称为胡蓝之狱。《明太祖实录》、《明史》均记载,蓝玉与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都督黄略、吏都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以及蓝玉的部将等密谋,准备趁皇上举行出耕藉田仪式时,乘机劫驾,以图谋反。二十六年二月,为锦衣卫指挥蒋发现,告蓝玉谋逆。审讯群臣,案情属实,于是蓝玉等伏诛,列侯以下坐蓝玉党灭的不可胜数,详情都列在《逆臣录》中。《明实录》、《明史》都是以《逆臣录》为依据的,所以《逆臣录》就成为研究蓝玉党案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文件。《逆臣录》是在蓝玉案发两个多月后,由朱元璋亲自作序,翰林馆臣编辑的,详细记载了蓝党谋反的主要事实,包括试图谋反的具体时间、参与人物、活动地点,言之凿凿,似乎是铁板钉钉,不容置疑。以至于人们虽对朱元璋借端株连,兴起大狱,颇有非议,但却认为蓝玉及其党徒谋反确有其事。谈迁的《国榷》、查继佐的《罪惟录》、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均遵照了《明太祖实录》、《明史》的说法。朱元璋定胡惟庸案时,曾将案犯的狱词编为《昭示奸党录》,公布于世,不过它失传了。而《逆臣录》却保存下来,其传抄本藏在北京图书馆。《逆臣录》共五卷,选录出近千人的口供,并记载近千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前往蓝玉的公爵府饮酒赴宴、密谋造反的事情。于是,这位曾经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军,霎时间变成了一个阴谋造反者。蓝玉谋反了吗?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逆臣录》果真是证实蓝党罪状的依据,还是恰恰说明它正是一桩冤案呢?吕景琳《蓝玉党案考》一文,对目前保存下来的《逆臣录》加以考证,认为《逆臣录》破绽百出,疑窦丛生。首先,蓝玉并未招供。在这部供词汇编中并没有蓝玉、景川侯曹震的口供,表明两名主犯根本没招供。另据郑晓《异姓诸侯传》载,蓝玉被告谋反时,朱元璋曾召集群臣廷议,蓝玉极力辩护,不肯牵连他人。詹徽恐吓蓝玉,逼蓝玉招供,蓝玉于是大声喊道,詹徽就是我的同党,吓得詹徽只好作罢。供词汇编竟然没有主犯的口供,这个狱词的真实性就颇值得怀疑。其次,蓝玉在洪武二十五年六月自西北罕东地区南下川西,平定月鲁帖木儿叛乱。八月二十二日,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升,以交通胡惟庸罪被处死。十一月二十七日,中军都督佥事谢熊奉命前往成都,奉旨召取蓝玉回京。据谢熊供词,十二月二十二日,在凉国公宅第,蓝玉问:“谢都督,你怎么来的?”谢熊说:“我来取大人回京。”蓝玉说:“我知道,必是我亲家靖宁侯胡党事内有我名字,差你来提取。实不瞒你,我如今回家看动静,若是果有这话说,好歹下手做一场。你回去休要泄机,若事成时,大家得安享富贵。”接着,便在四川到处活动,二十六年正月初一二到武昌,初三到九江,初七到安庆,一路上明目张胆地联络谋反事宜,令人咋舌,但随后的活动,更令人瞠目。
明朝唐伯虎作弊案的真相是什么大才子唐伯虎真的作弊了吗
影视剧里的唐伯虎风流倜傥,搞笑幽默,”四大才子”之一。历史上唐伯虎一点也不潇洒,甚至生活的很窘迫。一切都是因为那起考试“舞弊”案件。
1498年,唐伯虎在好友的劝说下,走出了失去亲人的阴影,去应天府(南京)参加乡试。二十九岁的唐伯虎得了第一(解元)。主考官梁储看到他的试卷赞叹不已:“士固有若是奇者耶?解元在是矣!”。
唐伯虎考过后,该是尽快去北京,尽心求读准备京城会试。唐伯虎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他的确是去北京了,只是在船上遇到了富二代徐经。
徐经也是进京赶考的,他认为是否能进入仕途,文章重要。但是认得权贵,得到权贵的赏识更重要。于是唐伯虎跟着他,不停的穿梭在那些豪门权贵之间。
在京城负责主考的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位大文人。试题出的偏僻,很多应试的学子都答不上。其中有两张卷子答的非常好,被程敏政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唐伯虎)与徐经的”。结果这句话,被在场的人听到,并传了出去。
程敏政也是徐经与唐伯虎在京城拜访过的人,在被钦定是主考官后,还为唐伯虎的诗集做了序。他的话被平时忌恨他的人抓住把柄。一个叫华昶的给事中(官职名称)就上奏了孝宗皇帝。说程敏政受贿泄露试题,并内定其二人是本科会元和亚元。
这位华昶一告,后面跟着一帮人也告程敏政受贿泄题,使多数考生有意见失望。孝宗皇帝恼怒,下令程敏政不准再阅卷。凡是他看过的卷子,全有李东阳再看。并将程敏政,唐伯虎,徐经押往大理寺,派专人审理。
李东阳阅卷后,发现程敏政说的卷子,根本不是唐伯虎和徐经的。但是徐经在监狱里经不住拷打,承认了用金子买通了程敏政的随从,泄露试题并给了唐伯虎。唐伯虎见他招供,也无话可说了。
在刑部吏部会审时,徐经又反供说是屈打成招。皇帝亲自下旨,华昶举报不实,调离京城到南京太仆寺任主薄。程敏政出狱后悲愤而死。唐伯虎出狱后,本来是被安排去浙江“黔冲吏役”,就是做小吏。唐伯虎“一荣一辱”,好比跌入深渊,再无心情进仕途,直接回家去了。
关于这次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明史-程敏政传》记载:“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很显然,这是明朝官员之间的忌恨引起的争斗。而唐伯虎不光是没有作弊,而是毫无干系的成了受害者,本来可以进去仕途的他,只有卖画为生了。
明太祖朱元璋严查的三大案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三大案呢
明初洪武年间实际上是有四大案。称为洪武四大案,分别是指: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蓝玉案。而其中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常常被成为“胡蓝之狱”。
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最恨两件事:官员的特权和贪污受贿。而这四大案就是为了整治上述两件事情的。郭桓案和空印案,就是对涉嫌贪污的官吏进行大规模的镇压,这是为了惩治贪污;
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则是对官员欺压百姓,作威作福的特权阶层进行大规模的镇压,这是为了整顿吏治。
1.空印案与郭桓案都与贪污有关。空印案:按简单的来说就是在空白文书上先盖上公章,事情结束后再填上数字。而我们都知道,正常的流程应该是先核实完数字再盖公章的。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造假。此案杀了1000多位官员。
郭桓案:更是明目张胆的贪污。户部侍郎郭桓与他人合谋,一共贪污了2400万担粮食。此案杀了30000多名官员。
这两个案件,我们不敢说,没有杀错一个人。但我们敢说的,大部分的官员都参与了这些贪污受贿。洪武大帝的手段虽然激烈了,但不失为一番慈悲心,这慈悲心是对老百姓的。
2.胡惟庸案与蓝玉案。这两个案件,有很多人说朱元璋是为了诛杀功臣。嘲笑个人的看法是:一个开国皇帝的心胸是很大的。如果真的不是忍无可忍,他绝对不会采用如此极端的手段。
胡惟庸当时的宰相,甚至准备阴谋暗杀朱元璋。蓝玉当时的统军大帅,虽然私自带兵袭击大明关隘。
这两人的做法都是谋反。如果他们只是单纯的徇私枉法。可能株连的范围不会那么大。最终他们选择了最大逆不道的谋反。
这两个案件诛杀的官员成千上万。依然不否认有很多是被冤杀的。但通过这两件事情,大明初期的吏治极为清明。这在整个封建王朝中也是极为不多见的。还是那句话,洪武大帝的手段虽然太激烈,但不失为一番慈悲心,这慈悲心是对老百姓的。
关于本次蓝玉案是怎么一回事和明史案称为什么冤案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