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的一些知识点,和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什么失败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那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还说它失败了
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实现了国共合作,消灭了三方军阀因为蒋介石的4.12政变和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导致革命成果被国民党反动派窃取
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判断一场革命是否成功,应该有一个客观标准,而不应依据个别人或个别团体的主观感受。这个客观标准可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但也可以是一个简明的标志。这个简明标志是:革命目标是否实现。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什么?谈到这个问题,人们会马上想到孙中山制订的革命纲领。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之际,孙中山就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研究这个纲领不难发现,四句十六个字,主要是两个内容:一是“驱除鞑虏”,即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二是“创立民国”,即结束帝制、创建民主共和的现代国家。
前者是民族革命,后者是民权革命,这是一些革命理论家如胡汉民等都详细阐明过的。至于“恢复中华”和“平均地权”,前者是推翻满清的附带结果,后者则是未来的蓝图,需要在革命成功之后去实现。
辛亥革命虽然常被说成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通过其革命组织同盟会领导的,但考察革命的事实,从武昌首义到各省独立,同盟会领导的地方并不多。所以,十六字纲领也罢,三民主义也罢,并不是发动起义的新军或宣布独立的咨议局所共同遵循的。
同盟会之外的其他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共进会、文学社等,大多没有接受“平均地权”的纲领。革命之际,即使是同盟会领导的地方,如上海等地,也没有把“民生”或“平均地权”作为革命目标。
综观各省独立的情况,其革命目标集中表现为两个:一是民族主义目标:推翻满清统治;二是民权主义目标:结束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在个别的地方,则只有“一民主义”:推翻满清统治。除此之外,辛亥革命没有其他目标,也没有其他必需完成的任务。
既然如此,帝制终结了,民国建立了,就应该是革命已经成功。一定要称之为“失败”,是说不过去的。
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发动了10次起义,都失败了。那是真正的失败,标志很明显:革命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被革命对象所打败,革命者或者牺牲,或者逃亡,而革命的对象岿然如故。
但武昌起义不同,它不仅打败了清军,赶跑了清吏,还守住了武昌,建立了全国革命的中心根据地。各省的独立运动除山东之外也都是成功的。
正因为各省革
命的成功,才有了最后的清帝退位和专制帝制的终结。从1911年10月10日革命爆发,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没有血流成河,就在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推翻了清王朝268年的统治,而且结束了秦王朝之后2120年的君主专制,创建了东方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实现了革命的基本目标。这样的革命还不算成功吗?
按照当代中国人熟悉的说法,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那么,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帝国”变为“民国”,国家主权已经从皇家手里转移到了国民手里。无论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还是袁世凯做临时大总统,是否真正代表全体国民的意志,那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但从法律形式上讲,他们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权力来自代表民意的票箱,而不是来自暴力掠取或政变劫夺。这就是国家政权性质已经改变的根本标志,也是民权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标志,也是人类社会之现代与前现代的分水岭。
至于革命之后是否能够进一步完善民主共和制度,历史进程是否会出现波折,那已经不属于辛亥革命的范畴。根据通例,即使革命胜利后出现波折,甚至是复辟和倒退,也不应该影响对革命本身成败的认定。法国大革命之后出现了“热月政变”,反反复复好多年,没有人因此而说法国大革命是失败的,历史学家论及那段历史,也从来未见“法国大革命失败之后……”这样的说法。
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政治观点不同,战略意图不同,基本出发点不同,两党与国外的外交关系不同,所以决定了两党的分裂,也决定了两党不同的命运
1927大革命失败主观原因
国民革命(1924--1927年),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任务的革命斗争。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一,反动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1927年初以来,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买办阶级和其他一切反动派联合起来,向革命力量进攻。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以帝国主义为靠山,并和形形色色的反革命势力相勾结,残酷镇压革命势力。这时,虽然广大工农群众是坚决拥护革命的,但有组织的力量太弱。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帝国主义是扼杀这次大革命的元凶,蒋介石、汪精卫是断送这次大革命的千古罪人。
第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是使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不努力扩大自己的队伍,而只依仗其暂时的同盟者国民党。其结果是当国民党背叛革命时,使革命陷于失败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实践证明,陈独秀的投降主义错误是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第三,这时的党还是幼年的党。党组织有较大发展,但没有巩固;党员人数不少,但缺乏马列主义教育,有不少投机分子混入党内,没有清洗出去,党处于敌人和同盟者的阴谋诡计的包围中;党内出现了很多活动分子,但没有来得及造成中坚骨干。这些都说明党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等一些根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因此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没有担当起巩固革命胜利的重任。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过
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此战的具体经过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经过1925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一周年之际,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7月6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7月12日至18日,共产党为了讨论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上海召开了4届中央第3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
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27年3月,帝国主义借口外国领事和外侨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命令它们在下关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伤2000余人的南京惨案。
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7月15日,汪精卫召开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
1、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者在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政策,以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1927年4月,在蒋介石反革命活动已经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反而和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要求工人不要听信“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等“谣言”,企图以此来拉住蒋介石。蒋介石四一二叛变后,又吹捧汪精卫是国民党左派的“中心领袖”,最终汪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2、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武装斗争问题上,陈独秀继续反对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张,并压制工农武装。结果,在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屠杀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大革命归于失败。所以在大革命失败后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主张。
文章分享结束,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和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什么失败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