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周族起源是什么

投稿 -
周氏家族的起源

大家好,周族起源是什么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周人为什么自称夏人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周族起源是什么和周人为什么自称夏人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华夏这个词的来源是什么
  2. 周族起源是什么
  3. 为什么周人认为自己是夏后
  4. 上古的夏人到底从哪来

华夏这个词的来源是什么

夏朝存在于传说中,目前还不能确定,不过周人肯定认为夏朝存在,并且认为夏朝是商朝灭亡的,而周人又是夏人之后。这些在《尚书》“八诰”都有反映,代表了商末周初的观念。从此之后周人就自称“夏人”。之后西周推行分封制,夏人分散到全国各地,与被征服部族融合,夏人进一步扩大。

至于“华”的来源,有的解释为“华胥”、有的解释为“华族”、有的解释为“华山”,这些其实都是错的。所谓“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华”和“夏”当是音近而假借使用,即使到今天这两个字韵母也是一样的。所以“华夏”其实就是“夏”的意思。“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当然也是后人的解释。

“华夏”作为一个词使用是在春秋时期,有时候也只称“夏”,对应的是“四夷”“蛮夷”。这时候的“华夏”从部族概念开始具备了政治共同体概念,并且往往和“中国”等同。周人集团就是华夏中国,而周文化系统之外的就是蛮夷戎狄。之后的秦汉王朝直到现在,也都习惯以“华夏”自居。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周族起源是什么

周族起源的故事:有邰氏女姜原在郊外踩到巨人脚印,怀孕而生弃。弃长大后因为善于种植被尧帝封为农事主管,名后稷,获封在邰地,弃即周人祖先,以姬为姓。他的后代一直到夏初都沿袭这一职务。大禹治水时也邀请后稷及其部落作为同盟军给予支持。

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应该是母系氏族阶段历史特点的反映。而弃善耕作明显是继承了母系姜原(姜姓炎帝神农氏部落分支)的特长。

姜原→弃(封邰)→...→不窋(迁北豳)→鞠→公刘(迁豳)→...→公亶父(迁周原)→...→周文王

邰: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

北豳: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

豳:陕西省咸阳市彬县、旬邑县

周原: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扶风县和眉县

有学者认为周人实出于白狄,这是有一定证据支持的,如建立中山国的白狄就同样是姬姓。后来夏朝政事衰微,不务农事,不窋失去了后稷之职,就流窜于戎狄之间。与其子孙在犬戎之豳地开荒务农、辛勤劳作,开创赫赫宗周之辎基。《诗经》中《豳风·七月》、《大雅·公刘》等篇就是这一段历史的赞美诗。

从祖先源流的相关地域来看,周人即便不是戎狄,也是在与戎狄部落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

从前文关于姜原的分析,周人的母系起源应为炎帝部落。华夏族基本是到周朝才基本融合形成的一个民族。在此尤其是夏朝之前,中国有三个部落联盟:华夏、东夷、苗蛮。炎帝和黄帝族融合形成的华夏部落联盟就是后来华夏族的主要源头。据考证,黄帝部落也是从黄河上游地区迁徙到中下游地区的中华文明发源地一带的。

所谓西戎、白狄也是与炎黄部落操同种语言(原始汉藏语)的部族,他们有近似相同的起源,也可以认为是部落联盟的边缘组成部分。夏和周都起源于这一部落联盟。而商和秦起源于东夷。

所以我们知道,戎狄的一些部落和华夏部族不是泾渭分明的关系。

文明在交流中进步:炎黄就是在东迁的过程中与东夷文明充分交融而脱颖而出,东夷部落中与西部文明接触较早的商人也最终建立了殷商王朝。

为什么周人认为自己是夏后

发源地相同,族中供奉神兽相同。

上古的夏人到底从哪来

关于夏人的来历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比如中原土著说、东夷说,中国东、南、西、北、中所有方向都被猜了个遍,可谓是众说纷纭。不过,就我个人看来,我更倾向于夏人来自中国的西北方,也就是四、五千年前的青甘宁一带。

主要理由如下:

一、先秦史书为证

对于上古史,西汉以后的史书文献个人觉得参考性不大,一个是距离年代太远,二是言论被皇权左右,水分太大。所以,根据西汉以前的史书文献,我找出了一条夏人东迁的线路:

1、起源地:《史记·六国年表》里司马迁明确指出:“禹兴于西羌,汤起于毫”,可见西羌一带是大禹的老家,亦即青甘宁一带。

2、大本营:后来,大禹随着父亲鲧来到崇地,鲧后来成为当地首领,被称为“崇伯”(见于《国语·周语》),鲧被杀后,大禹世袭权位,继承了崇地。

崇在哪里?《诗经》有“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史记·周本纪》也有:“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周朝的丰邑又在哪呢?就在今西安市以南20公里处,崇地也应该就在附近。

3、第一个夏都:孔颖达注《左传·哀公六年》引《夏书》的“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说:尧治平阳,禹治安邑,相去二百余里,俱在冀州。

平阳在哪里呢?经过考古勘探,基本认定就是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

而安邑,指的就是今山西西南部的夏县,通过百度地图,从夏县到陶寺遗址,步行距离约107公里,古代道路崎岖,可能更远些,但无论如何,和孔颖达所说的相去二百余里还是比较吻合的。

至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清的夏族东迁的线路:

夏人西起青甘宁一带,在大禹早年随父亲迁到关中一带,接着在治水后又迁到山西南部,最后在此建立第一个夏都。

二、商朝甲骨文中的“土方”即为“夏朝”之说

这个说法最早是郭沫若提出的,商人在甲骨文中对“夏”只字不提,于理不合,于是郭沫若在《土方考》中提出,甲骨卜辞中的“土方”国,应该就是周人所谓的“夏朝”。

“土方”在殷商之西北,在商朝尚未建立时,商人与之时有摩擦,到武丁时期,战争愈加频繁,所以在相关卜辞中屡见“土方”之身影。

并且,郭沫若还把卜辞中的“土方”与文献史籍中的“土方”联系起来,比如,在《商颂》中就有“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他对后一句的理解是,大禹奉上天之命,下降于土方之国,治理洪水。

后来,胡厚宣先生也分析说,上古文字中的“土通杜,杜通雅,雅通夏,故而土为夏也。”

并且,从卜辞中可知,土方人的居住地在“唐土”,即唐地,上古时代的“唐”指的就是帝喾、帝尧一脉,大禹部族取代尧舜之地而居之,与文献中的历史也十分吻合,也与前面所分析的大禹后来迁居山西一带相互印证了,如此,土方与夏人关系应该比较密切,即使不是大禹嫡系,也应该是同族。

三、周人来自西岐

周人不止一次说过自己是夏的后人,常自称“有夏”,并把中原姬姓国家称为“诸夏”,可见他们确实与夏人渊源颇深,而周人为姬姓,姬为黄帝的姓氏,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过,大禹乃黄帝的玄孙,可见,大禹一族与周人一族确实存在亲缘关系。

周人的老家在哪里?西岐,也就是宝鸡一带,他们应该是在夏末商初时从山西逃回来的,《史记·周本纪》记载得很清楚:“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饹戎狄之间。”夏国政衰,周人祖先不窋逃亡到戎狄一带,他别的地方不去,为何独独跑到西北的戎狄之地?

很可能这里的风土人情他最为熟悉,也就是,周人祖上曾经住在这里,或者这里有他们同宗同源之人,换句话说,西北一带,很可能是夏人与周人祖上共同的老家,所以,周人的第一反应是回到这里,重新开始。

综上,无论从文献、甲骨卜辞还是从与夏人关系极深的周人历史考察,夏人一族应该就是从西北部地区一路迁徙至山西的,然后以此为据点,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商以前的一大方国与霸主。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周氏家族的起源

标签:# 是什么# 起源# 我的#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