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司马懿家风差,为何孩子都成才,诸葛亮家风好,为何后代不成功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司马炎为什么厚待曹奂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司马懿家风差,为何孩子都成才,诸葛亮家风好,为何后代不成功
这个问题真是太不实事求是了。
首先,“司马懿家风差”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我们先来看看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他对儿子要求很严格,即使儿子成年后,也要求“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意思就是老爹不叫进门绝不敢进,老爹不叫坐下绝不坐下,老爹不指明让你回答绝不抢答。所以八个儿子在他面前都乖得不得了,在外人面前也是谦恭有礼,因此赢得了“八达”的美誉。
司马防教子有方,八个儿子全部成才
当然口服并不一定心服,司马懿善隐忍的性格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他面对诸葛亮送裙子的侮辱不发火,面对曹爽的逼迫装病装怂。史书虽然没有记载司马懿对其儿子具体的教育,但司马懿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他会怎么对待他的儿子,用脚后跟都想得出来。
这样的家风,能说是差吗?
其次,“司马懿的儿子都成才”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和二儿子司马昭都很厉害,但是,司马懿可不是只有这两个儿子啊。
司马干:性乖恒理,愚不可及
司马干,司马懿第三个儿子。他患有严重的间歇性精神病,喜欢把财物堆放在露天风吹雨淋,即使腐烂了,他也不管。还有更离谱的表现:“爱妾死,既敛,辄不钉棺,置后空室中,数日一发视,或行淫秽,须其尸坏乃葬之。”意思就是,爱妾死去不下葬,每隔几天打开棺材看一次,有时候对尸体做无法言状之事,等到尸体腐烂后才盖棺下葬,细思极恐啊。
司马亮:危厦何堪一木支,材庸器小更难持
司马亮,司马懿第四个儿子,和他的大哥二哥相比,完全是云泥之别。他作为晋武帝的托孤重臣,执政后先是滥封滥赏,大失众望;接着因为想夺楚王的兵权,引发楚王政变,叛军在夜间把他包围起来。他的卫队请求抵御,司马亮居然不听从,反而和叛军讲道理,说我可没有叛变啊。
叛军自然是不准备和他讲道理的,他的长史刘准就说:“看样子一定是奸人的计谋,府中的俊杰之士多的很,可以尽力抵抗。”司马亮又不同意,最后被叛军轻而易举地擒杀。唐代名臣房玄龄指出司马亮“失于无断……构怨连祸,递遭非命”。正是因为其无能又胡作非为,才导致了八王之乱。
司马伷,武功既畅,饰之以温恭,抑宗室之可称者也
司马伷,司马懿第五个儿子。这倒是个人才,独领一军,在灭吴战争中立下战功,“斩道降附五六万计”。性格也不错,立功之后“克己恭俭,无矜满之色”。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他的妻子是诸葛诞的女儿,诸葛诞因为反对司马氏被司马昭杀了,为了保护妻子,他只能一辈子夹着尾巴做人。
司马京,司马懿第六个儿子。二十四岁就死了,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事迹。
司马骏:文教克宣,加之以孝行,抑宗室之可称者也
司马骏,司马懿第七个儿子。这也是个人才,从小聪明过人,五六岁就能写信,是个神童。长大后文武双全,长期镇守晋吴边境,还大破过鲜卑。为人非常孝顺,听说母亲生病,常常都担忧的吃不下饭,或者定期前往看望。后来晋武帝怀疑自己的弟弟司马攸,把他排挤出朝廷,司马骏上表劝谏,因为晋武帝不听他的意见而发病去世,可以说才能品德都非常出色,遗憾是死得太早。
司马肜:挟怨陷人,自坏长城,误(周)处之罪尚小,误晋之罪实大
司马肜,司马懿第八个儿子。这个人聪明是聪明,但既无忠义也无品德,声名狼藉。他镇守关中时,因为与建威将军周处(就是有杀虎斩蛟之勇的周处)有矛盾,就只给周处五千兵去攻打氐族,然后断绝后援,使其兵败战死。入朝后依附赵王司马伦为非作歹,赵王司马伦篡位叛逆,他当了司马伦的宰相,主持朝政。后来司马伦战败推诿,他又第一个上表弹劾司马伦父子叛逆,应当诛杀,使司马伦赐死,诸子被处死,忒不是个东西。
司马伦:凶暗之极,未之有也
司马伦,司马懿第九个儿子。这个人才能平庸,人品败坏。侄子司马炎称帝后,他居然想偷司马炎的御裘穿,事发后被判死刑,因特赦才捞回一条命。他镇守关中时因为刑赏不明,天怒人怨,激发陇西羌族和氐族大规模反叛。入朝担任太子太傅时,为了自己的野心,使用离间计,使得太子司马遹被皇后贾南风害死,然后又鼓动太子旧部及齐王起兵,废黜并杀死贾南风。又趁机杀了与其有旧怨的张华、裴頠等贤臣,自封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了政权,然后逼迫晋惠帝退位,自己称帝。
狗尾续貂
司马伦篡位后滥封官员,官帽上要用的貂尾不够,就用狗尾巴来代替,给我们留下了“狗尾续貂”这个成语。府库的储备不够赏赐,金银不够铸印,这种搞法,谁都知道他是兔子尾巴,长不了。果然很快就被诸王起兵击败,他还想退位保命,结果被赐毒酒而死。
总结一下,司马懿九个儿子,四个成才,三个不成才,一个精神病人,一个早死。这怎么能说都成才呢?
诸葛瞻: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诸葛亮的儿子,只有一个,就是诸葛瞻,他七岁诸葛亮就死了,实际上是缺乏教导的,所以没有执政带兵的才干。但他的个人品行完全没问题,在国家危亡之际,和儿子一起为国尽忠战死,已经很不错了。
晋朝是个什么样的朝代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复杂动乱的时代。皇权衰落、门阀政治和外戚专政并存,因此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乱世是可以理解的,我这里不再多言,但因此把它称为停滞不前、漆黑一团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经济发展南方经济得到很大发展。西晋末期,北方大批人口南下,带去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江南土地大量开发,南方经济得到长足进步。农业上兴修水利,精耕细作,扩大耕地面积,大量种植北方农作物;手工业方面冶炼、纺织、制瓷、造纸、造船等发展较快;商业兴盛,城市繁荣。当时形成了三个经济文化区:一是长安(西安)为中心的关中经济文化区;二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经济文化区;三是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经济文化区。
民族融合我国古代历史上经历过三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一次是春秋战国,一次是魏晋南北朝,一次宋辽夏金元。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我国历史上许多古老民族,如匈奴、乌桓、鲜卑、氐、羌都是这一时期走完它们的历史进程,融合到汉族中了。
思想文化先秦以后又一个百家争鸣时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国名将邓艾的死,警示一个什么道理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邓艾的结局,正应验了这句话。
公元264年,卫瓘让护军田续快马加鞭追至锦竹,把囚车里的邓艾父子就地处决。三国时期战死和意外身死的名将无数,例如:周公瑾,关云长,孙策等等,但众多的名将中,每每说起邓艾之死,都会令人五味杂陈。
寒门出身的邓艾,在灭蜀一役中居功至伟,可以说没有邓艾奇袭阴平关,司马氏根本无法兵临城下,让刘禅开城投降。可是邓艾立下如此大功,却遭到了钟会的诬陷,最后死于田续之手,
儿子尽皆被诛,族人被流放至西域,后世许多人曾为邓艾叫冤,但如果细数邓艾的生平,会发现邓艾有如此的结局,纯属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
邓艾到底做了什么?
邓艾有此结果,正验证《无间道》一句台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邓艾没想到,正是他当年的所作所为,一点一点把自己推向了深渊,要说邓艾干了啥,首要回顾一下邓艾的前半生经历。
邓艾是荆州新野人士,他的家族是新野的一个大族,可惜邓艾年幼丧父,不过由于家族的关系,童年邓艾还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公元208年,曹操夺取荆州,导致邓艾随着族人北迁至汝南屯田,年少时的邓艾为了生计,成了放牛娃,不过少年时期的邓艾,少年时的邓艾立志要出人头地。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成年的邓艾虽然胸怀大志,但因为口吃,说话不流利,被屯田都尉打发到一处仓库,成了看粮草的小吏,但毕竟有了稳定的饭碗,邓艾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干了20多年,由于成绩优异加上资历,后被晋升为典农功曹,
公元240年,同僚没想到,说哈结结巴巴的邓艾,一夜之间就邓艾发迹了,短短三年的时间,邓艾从一名典农功曹,晋升为征西军事和南安太守,成为了坐镇一地的封疆大吏。
40多岁人到中年的邓艾,为何会突然发迹?
原因就在司马懿,当时司马懿为了防备东吴和蜀汉,想弄清楚那些地方适合屯田,增加魏国的粮食产量,典农都尉接到命令后,便指派邓艾去实地考察。
谁也没想到,邓艾考察完,竟然给司马懿提交了二个中肯的建议,司马懿看了邓艾的建议,明白邓艾建议的价值,不但非常的满意,立刻着手实施。邓艾也因为被司马懿赏识,一手把邓艾提拔起来。
邓艾迎来了事业的春天。邓艾心知没有司马懿这个伯乐,他终身的成就不过就是屯田小吏而已,因此司马懿、司马师在世的时候,邓艾对司马家是鞠躬尽瘁,屡挫姜维、安抚羌人各部,以靓丽的成绩单报司马家的知遇之恩。
邓艾也因为战绩彪炳被司马师封为城乡侯,代行安西将军,此时的邓艾是位极人臣,成为了司马师的左膀右臂。
这样看邓艾前半生似乎很完美,但邓艾没预料到,命运的转折来得如此之快。
?正元二年,才48岁的司马师突然在许都去世了,由于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接管司马家的大权后,邓艾地位没变,而且官职还不断上升,
但邓艾却忘记了一句名言: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明面上司马昭对邓艾是推心置腹,但实际上司马昭却不把他当心腹来看待,
邓艾也逐渐被司马昭边缘化,连同僚都感到邓艾被故意冷落,可邓艾却不这样认为,依然我行我素,由于后知后觉的邓艾,一次公然在朝堂上反对司马昭的提议,让司马昭极为难堪。
原来司马师去世后,朝堂内那帮忠于曹魏的大臣,与皇帝曹髦联手给司马昭摆了一场鸿门宴,以曹髦的名义,请司马昭进宫赴宴,席间两旁埋伏数百甲士,打算把司马昭剁成汤羹。
但是曹髦一伙走漏了风声,有人把消息告诉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先下手为强,把曹髦和一众忠于曹魏的大臣全给除掉。
虽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的弑君也是无奈之举,但依然引来了朝中大臣的非议,毕竟名义上司马昭依然是曹髦的臣子。
面对门阀世家的质疑,司马昭不能让此事持续发酵,因此,司马昭想伐蜀之战,建立一个不世军功来正名,同时震慑朝堂中的宵小。
由于伐蜀之战事关重大,特别是魏国许多名将,都知道姜维的厉害,因此司马昭提出伐蜀时,遭到了魏国大部分文臣武将的极力反对,唯一猜透司马昭心思的只有钟会。
见只有钟会一人支持自己,司马昭是相当的尴尬,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人就是邓艾,因为邓艾常年和蜀汉,并且战胜过姜维数次,同时邓艾在魏军和朝堂中的威信很高,只要邓艾站在司马昭一边,打包票伐蜀之战能完胜,那么群臣肯定不会再有异议。
最重要的是,邓艾是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完全可以说就是司马家的家臣,因此司马昭相信邓艾肯定支持他,
可结果呢?让司马昭大感意外,邓艾回朝后竟然没有揣摩司马昭的为何要伐蜀,反而是公然地上书,此时并不是伐蜀最佳时机,司马昭给了好几次机会邓艾,邓艾依然坚持己见,可把司马昭给气坏了!
见邓艾不识抬举,司马昭既无奈又气愤,但此时他需要邓艾的支持,所以他并没有处置邓艾,而是悄悄地让师纂告诉邓艾自己的想法,邓艾权衡再三,最终还是答应司马昭出身伐蜀!
《晋书》: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帝患之,使主簿师纂为艾司马以喻之,艾乃奉命。
邓艾没想到,此举成为他结局的导火索,其后在伐蜀的数次战役中,聪明一世的邓艾,却接连犯糊涂,一错再错下导致被死于宵小之手。
伐蜀战役中邓艾完全没想到,自己会开罪了三种人,而邓艾最终结局正是与三类人息息相关。
一:底层将士
邓艾作为一代名将,本应该是体恤将士,可是在伐蜀一战中,邓艾接连犯糊涂,造成了两处大错,
1:他为了取得奇袭阴平关,不顾魏军将士的生命,毅然下令让众将士滚落险峻的悬崖,看着陡峭的悬崖,魏军将士明白这一去很可能是九死一生,因此将士们都很不情愿,甚至部分魏军将领拒绝执行邓艾的命令。
其中之一将领就是送邓艾归西的田续,对于田续的抗命,邓艾并没有将他就地处决,而是在大庭广众下,对他严厉的责骂,虽然最终田续勉强答应了邓艾,一起跳下悬崖,但田续因此对邓艾心生不满。
不过这还是一个小插曲而已,毕竟跳下悬崖后,魏军的将士同仇敌忾,以少胜多地战胜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神话,但邓艾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为了彰显战功,也为了震慑蜀军,
邓艾竟然魏军将士,把战场上蜀军和魏军将士遗骸,堆成一座“京观”,纵观整个三国,大小战役无数,但堆砌的“京观”唯有邓艾一人,
而他不顾胞泽之情,还拿自己人堆“京观”举动,彻底寒了魏军将士的心,同时魏国大臣们对他的做法颇为诟病,就此邓艾失去了魏军将士的支持,为他后来被田续诛杀埋下了伏笔。
二:蜀汉群臣和门阀世家
不知道是否胜利来得的容易,导致邓艾心态飘了,邓艾对着蜀汉大臣又犯浑了,他完全没和钟会商量,甚至没给司马昭打声招呼,接纳了刘禅归降后,就自作主张的上表封刘禅为扶风王,封刘禅的儿子为魏国的侯爵等等。
并且对蜀汉的大臣们更是有些居功自傲,面对蜀汉的群臣,他大言不惭地说,要好好感谢他当初手下留情,没有赶尽杀绝。
甚至还不把蜀国的大将军姜维放在眼里,说姜维不过尔尔,不值一提,这种公然瞧不起蜀汉文武大臣的言辞,在外人看来完全是一种傲慢,
但邓艾忘记了一点,,东汉到三国时期讲究门第,邓艾是寒门士子,敢这样的藐视蜀汉的大臣与姜维,完全忽视了他们后面的世家,这样的做法被魏国和蜀国的望族眼中,完全是一种挑恤。邓艾在蜀汉的傲慢言辞和独断专行,得罪了底层将士,又得罪了门阀世家。
三:主帅钟会和司马昭
司马昭本来想伐蜀为自己树立威信,以一件连司马懿都办不到的奇功,来堵住魏国大臣的嘴,为最后禅让做铺垫,可对于伐蜀,当初邓艾三番五次的推搪,因此司马昭才让钟会主持伐蜀事宜,
邓艾作为副将配合钟会伐蜀,钟会命邓艾和诸葛绪为偏师,左右两翼齐头并进,让姜维左右无法兼顾,钟会主力攻取汉中后,被姜维阻挡在剑门关下,此时的钟会进退两难,司马昭也不想功亏一篑,打算让钟会撤回来,毕竟拿下汉中已经是奇功一件。
在这节骨眼上,邓艾却想出奇兵,还力邀同为偏师的诸葛绪一同走阴平道,诸葛绪拒绝了邓艾的建议,与钟会会合,其后钟会为了独揽军功,设法将诸葛绪押回洛阳,可钟会却没想到,他辛辛苦苦的和姜维对垒,
却被邓艾摘了桃子,邓艾不但奇袭阴平关成功,还以较少的兵力包围了成都,接纳了刘禅的投降,这可把钟会给气坏了,但邓艾建了奇功,司马昭是开心不已,此时钟会虽然郁闷,但毕竟他是主帅,也不好发作。
邓艾建立了奇功后的种种行为,让一直很郁闷的钟会看到的曙光,一肚子诡计的钟会想到的一个办法,悄悄的修改了邓艾和司马昭互通的书信,而此时邓艾还被蒙在鼓里,犯下最后一个大错。得罪了司马昭。
本来对于邓艾自作主张的上表封刘禅为扶风王,司马昭鉴于邓艾功绩太大,仅仅是回信说句“事当须报,不宜辄行”来提醒邓艾,反思要知道分寸,有事相互之间要商量,别忘记了司马昭才是老板。
可邓艾却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理由,并且搬出了春秋大义来为自己辩解,这样的做法让司马昭起了疑心,此时钟会密报邓艾有异心,由于钟会是司马昭的心腹,加上邓艾之前的种种行为,司马昭相信钟会所说。让监军卫瓘拿下邓艾押回洛阳。
卫瓘开始还是比较顾忌邓艾,因为邓艾掌管的一支精锐的魏军,但卫瓘没想到邓艾会如此不得人心,他私下召集众将领,表示此行是来抓拿邓艾的,邓艾手下的将领们不但没人去告诉邓艾,反而个个都想抓住邓艾立头功。
最后在田续的争取下,卫瓘让他带人去大营抓拿邓艾,田续抓拿邓艾顺利的让卫瓘都很惊讶,卫瓘没想到,就怎么轻而易举的抓住的邓艾父子,完全是不可思议,巧合的是邓艾诛杀的地方正是他筑”京观“的锦竹,
邓艾的结局,表面上看是钟会妒忌造成的,可归根结底,就是他情商太低。正是魏军将士,门阀世家,蜀汉君臣,还有司马昭、钟会的相互作用,邓艾才有此结局,而临终那一刻的邓艾,依然还搞不清楚自己错在哪里,还感叹白起的事为何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可见创立了不世之功的邓艾,最终却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和他人无关。
邓艾给我们警示一个道理,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首先人必须要谦虚和低调,特别是在获得巨大成功时,更需要低调行事,切忌给人一种嘚瑟的感觉,这会引来你的朋友和同事能力反感。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朋友、领导、同事和下属的支持!如果我们千方百计追求成功,不顾下属和同事的感受,不听取领导的意见,我们可能会取得短期的成功,最终的结果和邓艾一样。
无论是生活和职场,要懂得小心驶得万年船,同时时刻记住郑板桥这幅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关于本次司马懿家风差,为何孩子都成才,诸葛亮家风好,为何后代不成功和司马炎为什么厚待曹奂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