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古代为什么把粮食称为粮草,以及为什么说粮草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古代为什么把粮食称为粮草
  2. “救兵粮”这种野外植物的由来是什么
  3. 一直有个疑问,古代打仗运送的粮草都有什么
  4. 古代打仗粮草很重要,为何大家舍得烧粮草却不愿直接毁庄家

古代为什么把粮食称为粮草

古代战争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战争就没有历史!就没有人类对战争更为深刻的反思,更珍爱和平!

战争取胜第一位的是什么,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历来最大的最具有战斗力兵种是什么,战国之前是车战,车要靠马拉,马要吃草!还有一个核心就是士兵,就是人,人要吃粮食,民以食为天啊,不吃粮食人就死了,体力就没有了,还打什么丈,必败无疑!战国之后是骑兵,更是人与马!没有骑兵你的战斗力高不起来!你的速度也上不来,骑兵就像近代的坦克车,装甲兵!推进快战斗力强!马要吃草,人要吃粮食,所以粮草最重要!

粮草被断或者跟不上被打败的不在少数!曹操烧袁绍粮草后袁绍战败,典型的以少胜多,粮草被烧而战败的案例!

诸葛亮六出祁山,几乎每次都是粮草问题,否则我们的诸葛卧龙丞相也不用造木牛流马了!呵呵

“救兵粮”这种野外植物的由来是什么

你说的就是火棘,别名救军粮、救命果。小时候放牛,特别爱摘,尤其是那些果子大的,酸酸甜甜略带涩味,吃着很过瘾。

火棘救兵粮的由来

火棘,又名火把果、救军粮、救命果,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相传在东汉时期,兵粮缺乏,士兵经常会用火棘果实充饥,得到生存机会,所以火棘又叫“救军粮”,以后很多时期士兵在饥饿环境都会食用火棘果实。虽然各地的传说不尽相同,但是结果却千篇一律,那就是果子能充饥。

一直有个疑问,古代打仗运送的粮草都有什么

“粮草”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史》,《食货志》有【河东察访使李承之言:“太原路二税外有和籴粮草,官虽量予钱、布,而所得细微,民无所济,遇岁凶不蠲,最为弊法。”】之语。

古代打仗运送的粮草不仅仅是粮食和动物饲料,还包括布帛、药品、兵工原料等。正如《孙子兵法·作战》里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粮草,古又称饷军、粮秣等。

《皇朝经世文续编》里说:古之饷军以粟。

粟产量比较高,而且每年的产量都比较稳定,所以它可以作为军粮食用,但是粟蕴含的能量比较低,古代人饭量比较大,一个士兵每个月可以吃掉两石粟。

事实上古代士兵的主食其实是不固定的,一般以粟为主,其余的,打到什么地方便就地取材,如江南多稻米、西北多面食。

这些东西外,古代士兵吃得最多的食物是——柿子。

在明代引进马铃薯以前,柿子是古代士兵的主要粮食之一,属于主食,也兼具甜食之用,晾干了的柿子干就是很好的甜食。

在古代也有蔬菜可以长期储存——葫芦干。

古代士兵吃得最多的鲜蔬菜是芜菁和芥菜的根,现今俗称芥菜疙瘩,可以鲜食,也可以腌着吃。由于种植容易,产量高,成本就低。

而吃得最多的储存性蔬菜就是葫芦干。从西周开始,一直到清代,葫芦干都是士兵最常吃的干制蔬菜,直到今天也还是很多人常吃的食物。只不过现在叫干瓢条了。

其余时令副食,碰着啥吃啥,也会挖野菜来吃。也可以打猎、捕鱼,都是丰富士兵餐桌的手段。幸好古代野生动物很多,吃不完的鲜肉还可以干制,从汉代时士兵就常备肉干。

古代士兵吃的最多的调料——酱。

古代军需辎重里很少有盐,因为不易保存,怕雨浇,遇潮又会化。

所以古代食物军需,基本都是用酱,盐就在酱里。比如秦代,一斗米会配半升的酱。酱的保存时间久,不像盐的保存条件那么苛刻,直到近代,食物军需里,酱都是最重要的调料。

油料作物只有军马才能享用。

比如大豆,只有军马才有资格吃大豆,一般士兵是不能吃大豆的。直到现代,还有很多人认为黑豆是牲口饲料,而不像今天认为黑豆是上等杂粮。

糖不作为调料而作为药品。

糖在古代十分昂贵,军队里不作为调料,而当金创药使用。现代医学证实,在伤口上抹糖,能够吸收伤口的水分,抑制细菌滋生。在古代军队里,偷吃糖是死罪。

上阵的士兵会配发饭团,并对饭团的保质期有严格的要求。

以粟和黍米为主的带馅饭团,馅料就是酱,有条件的可以加一些时令蔬菜、野菜,再配上士兵自带的肉干,就是古代大多数时候标准的战地口粮。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携带型饭团有着严格的保质期要求,即使在炎热多雨的夏季,也要求在两天内不变质。

这种饭团制出以后特意放两天,先给“先行徒”“噪徒”们试吃,如果有人吃了以后闹肚子发病,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做出这种短期内会变质的饭团的伙夫,一律处死,并吊在营门口示众。

这种饭团,有些上年纪的人上山下乡的时候也吃过,他们是很熟的。

实物类军粮里还包括毒药。

其中一些配发给斥候,让他们去敌营投毒。

另一些配发给主要掌握军情的官吏,尤其是军中战斗力差劲的文职,基本人人都配发毒药。万一战事不利,为保证情报不落入敌军手中,必须服毒自尽。

此外,古代军需粮草其实大部分都不算“粮草”。

辎重里真正占多数的并非粮食,而是各种用品。比如用来缝补修复衣甲旗帜的布帛和皮革,帐篷,打造和修复兵器、马掌的燃料、金属原料,打造修复军用器械的竹钉、铁钉、竹竿、木料,制造弓箭所需的胶漆翎羽等等。

一般来讲,一队军需物资里,粮草的比例大概只有2~3,7~8都是这些称不上“粮草”的东西。

这也是因为《孙子兵法》里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所以古代士兵大部分时间里,粮食都是抢来的,抢敌军的,也抢百姓的,抢到什么吃什么。

直到清代,依然如此。清乾隆年剿灭大小金川,初时四川提督董天弼失利,乾隆帝派章佳·阿桂出任大将,阿桂上任后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洗劫百姓,纵兵抢粮。

古代打仗粮草很重要,为何大家舍得烧粮草却不愿直接毁庄家

这个我觉得很简单吧。因为粮草集中在一个地方,一把火就能烧得差不多,等别人发现的时候,你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庄稼分散在那么多的田地里面,你得花多少人多少时间去毁啊,而且还容易被发现。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代的战争中,为什么不担心士兵而害怕缺粮草呢 主要有三点原因

标签:# 粮草# 我的# 粮食# 称为#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