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解析俄乌冲突的前因后果 是乌克兰咎由自取,还是俄罗斯冲动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俄乌战争前因后果是什么,以及tank为什么离婚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你在《魔兽世界》里捡过最大漏是什么
  2. 俄乌战争前因后果是什么
  3. 为了看“战狼2”,差点离婚。你们呢
  4. 戚继光晚年有多凄惨原因是什么

你在《魔兽世界》里捡过最大漏是什么

以前有个BT团,找不到T说。最后在说谁去做T团长就嫁给他,然后我就去了,后来加入她的公会,然后聚会,各种曲折。最后也真嫁给我了,彩礼都没给。不知道算不算捡漏。

俄乌战争前因后果是什么

前因是北约东扩,一扩再扩,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又加上鸟克兰一个劲的想要加入北约,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不容忍的。

为了看“战狼2”,差点离婚。你们呢

因为之前有过教训,所以在车上,我左思右想,是主动交代自己独自看电影呢,还是被她发现进行一场恶战?到了电影院之后,我想通了,主动总比被动好,或许会被原谅呢。当我把这事告诉老婆的时候,老婆气坏了,说如果是其他电影就算了,但是是战狼2啊,本来要跟我一起看的,我却独自一人去看了,说我没信誉,没良心,不会照顾女人等等,总之不理我了。到现在还在生我气。不过当我看到影片的时候,这些事情根本就想不起来了。即使这样,我也觉得值,不然我今晚真的睡不着了。

戚继光晚年有多凄惨原因是什么

后台倒了、工作丢了、儿子死了、老婆卷走家里所有的财产跑了、至亲的弟弟一家三口也死了,年已58岁的戚继光迎来了人生中的真正考验和至暗时刻。

作为明朝中后期数一数二的将领,戚继光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一抹亮色。他以一人之力,创造了多个奇迹。

戚继光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荡平了困扰大明朝200多年的倭患;

随后,戚继光北上镇守蓟州重镇,十六年时间,蒙古各部不敢侵扰大明一寸土地;

他一手练成的“戚家军”,“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的军队”。

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戚继光打仗一流、练兵最强,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诗人、书法家、著作家、建筑家等等,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民俗风情,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但这么一个文武兼备、样样精通,又善于搞政治的军事奇才,为什么会落得个如此悲惨的结局呢?

这一切,还得从戚氏父子的一次对话开始。

“军事奇才”戚继光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悲惨结局的?

01世代为将,年少志气大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他的祖上戚祥是朱元璋的亲兵,在云南阵亡后,朱元璋特赐他的后人为“明威将军”,并世袭罔替。

身为将门世家,戚继光自小喜欢舞刀弄枪、研读兵法,他十分佩服历史上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将军,特别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他早早便立下宏愿:

“这些才是真正的英雄,长大后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戚家虽然世代为官,但不贪污不纳贿,一家老小就靠着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的一点薪俸过日子。

一次,一位朋友见戚家过得实在艰难,就忍不住对戚父劝诫道:“你一味为官清廉,儿孙们都大了,你要拿什么留给儿孙呢?”

戚景通不以为然,他把戚继光叫到身边,一半是对儿子的教导,一半是对朋友的回答:“我留给你的就是国家的土地和一颗忠君爱国的赤子之心,你一定要好好保卫它!”

16岁的戚继光狠狠点点头,他将父亲的这番话,深深刻在了心里。

不久,戚继光子承父业,当上了正四品登州卫指挥佥事,从此,戚继光正式踏上从军生涯,并靠着卓越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为大明守住了万里江山。

但此时的戚继光还只是职场上的一个“小透明”,他每天除了处理政务,就是读书,除了工资低点,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可戚继光的内心却像受刑一样煎熬。

当时,东南沿海倭患横行,到处侵扰、劫掠百姓,戚继光大为震怒,当即写下了一首千古名句: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往后余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549年,戚继光心心念念的机会终于等来了。

是时,蒙古鞑靼部侵袭明朝北境,劫掠人畜、财产无数。

嘉靖帝震怒不已,立即下令将蓟州列为北方九个重镇之一,并抽调山东、河南的官兵,充实蓟州,时年21岁的戚继光便在此次征调之列。

在仔细查看了蓟州的地势、地形后,戚继光将自己的应敌措施——《备俺答策》上奏朝廷,虽然嘉靖帝未采纳他的建议,却记住了这位年纪轻轻、见识不凡的将领。

在此期间,戚继光以普通人的身份入京参加了武举考试,并一举中第。

好巧不巧,戚继光刚考完试,就碰上蒙古俺答汗率兵十几万,过古北口长驱直入,逼近京师。

戚继光积极请战,并再次向朝廷上疏,陈述御敌方略,危急时刻,兵部官员同意了他的主张,并提拔戚继光负责京城九门的防卫工作。

最后,俺答汗见京城防卫森严,只得仓促退兵,史书将这次战争,称为“庚戌之变”。

鉴于戚继光在此战中的出色表现,他的大名很快被人熟知,机会就这么不经意间降临了。

1553年,戚继光在蓟州五年戍防期满,刚回到登州,就被张居正推荐,升任正三品署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的抗倭事宜。

“拜十万户,总督三营二十四卫所,备倭山东”。——《明史·戚继光传》

从此,戚继光正式走上了抗倭战场,属于他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02南平倭寇,战必胜、攻必取

自明朝建国开始,倭寇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到了嘉靖时期,由于东南沿海军备废弛、卫所建制大幅减员,倭患尤其猖獗。

1555年,27岁的戚继光又被调任浙江担任参将一职,防御宁波、绍兴、台州三郡的倭寇。

结果,戚继光位置还没坐稳,就因为抵御海盗汪直不力,被就地免职。

戚继光心里这个火啊,他生平最恨的就是倭寇,本想大展身手,谁知却出师不利。

为了一雪前耻,戚继光再次请战,在张居正的力保下,朝廷批准戚继光戴罪立功。

为了更好的防御倭寇,戚继光痛定思痛,通过不断观察、总结,他发现,上万明军之所以会败给千余人的倭寇,主要在于当地的士兵既没胆气,也没纪律,更别提战斗力了。

“往日浙江等处兵士,未练无胆,执之临敌,每每弃之,反以截阻我兵马,几乎弃而不用”。——《练兵实纪》

但让人欣慰的是,戚继光发现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而且擅长械斗,打架时不打个胜负出来绝不停手,戚继光眼前一亮,这就是理想中的好兵啊!

在请示过上级胡宗宪后,戚继光立即在金华、义乌两地,招募了一支3000人的部队,并严加训练,这,就是日后威震海内的“戚家军”。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戚继光自幼熟读兵书,可谓是这方面的专家。

在发现并解决了己方的问题后,戚继光又发现倭人的厉害之处在于个人战斗力强,移动速度快、近战杀伤率大。

为了彻底压制对方,戚继光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攻守兼备的“鸳鸯阵”,所谓独虎难敌群狼,个人再厉害也不如群体相互配合发挥的力量大。

在此基础上,戚继光又特制了一种武器——狼筅,倭寇再擅长近战,只要戚家军狼筅在手,倭寇只能在2米外干瞪眼。

后来,戚继光又不断变换阵法,衍生出“五行阵”和“三才阵”。

一年后,准备充分的戚继光在岑港大败汪直,倭寇死伤众多、狼狈逃窜,戚家军一战成名。

提起戚继光的名号,倭寇人人闻之色变,纷纷称之为“戚老虎”。

自此,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成了名副其实的“常胜之师”,创造了战场上的多个奇迹。

这一年,戚继光年仅30岁。

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闽、浙一带,胡宗宪急派戚继光前去增援,结果,戚家军将进犯的倭寇全歼,自己则损伤无几,取得了“台州大捷”;

1562年,倭寇又进犯福建等地,当地官兵不敢反击,胡宗宪大怒之下,只好再派戚继光前往,结果,戚家军捣毁贼营60余所,将倭寇几乎全歼;

1563年,倭寇主力攻陷兴化,戚继光临危受命,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带领戚家军,从海上杀出了一条血路,不仅成功收复兴化,还杀敌3000多人;

此战之后,戚继光被升任正二品福建总兵,连一向妒贤嫉能的上司胡宗宪都忍不住称赞道:“自有倭以来,未有若迩来数捷之痛快人心者……”

后来,戚继光又率戚家军和俞大猷一起辗转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先后取得横屿、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终于将嚣张的日本浪人赶出了中国东南沿海,荡平了困扰大明朝200多年的倭寇之患。

时任福建巡抚的谭纶对此盛赞不已,他上疏称戚继光:“岂直当今之虎臣,实为振古之名将”!

一直到今天,在闽南一带,仍流传着戚继光“血战歼倭,勋垂闽浙”的故事。

“南倭北虏”一直是悬在大明朝头上的两把利剑,如今南方的倭寇已经平定,戚继光来不及喘息,又被朝廷调往了遥远的北方。

03镇守北疆,十六年敌军未敢来犯

1567年,39岁的戚继光奉命北镇蓟州。

上任伊始,戚继光满怀壮志,他向已经升任蓟辽总督的老上司谭纶申请,想要在蓟州训练十万精兵,以此作为护卫京师的钢铁长城。

但很快,戚继光遭到了现实的狠狠一击。

戚继光的申请一提出,就遭到了群臣的大力反对,他们纷纷批评戚继光“求望太过,志意太侈”,其实还不是担心戚继光手握重兵在外,不好节制。

此后不久,戚继光又被明升实降,成了“蓟镇总兵”,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训练十万精兵的想法彻底变成了泡影!

面对处处掣肘的朝臣,戚继光时常暗自徘徊,发出“捐身易、报国难”的感叹!

多年的征战生涯,养成了戚继光不肯认输、迎难而上的性格,在意识到“朝中无人、便寸步难行”后,戚继光开始转变策略,着意与朝中的首辅重臣结交关系。

从后来的事实来看,戚继光的这步棋走得是相当成功的。

在轻松“搞定”顶头上司谭纶后,戚继光又不惜花费重金,到京结交内阁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

这三个人虽然因为“内阁首辅”的位子争得不可开交,可奇怪的是,不管谁当首辅,他们都大力支持戚继光。

有了强硬的“后台”,戚继光在蓟州的日子好过多了,他不仅成功将3000名戚家军步兵,训练成了“中国第一支火枪队”,还编练了三万车步骑营!

1568年,蒙古朵颜部首领董呼哩率三万铁骑入侵青山口,戚继光受命迎敌,他一面命车营正面抵御,一面带骑兵从背后突袭董呼哩。

最后,戚继光以8000人全歼董呼哩的三万铁骑,还俘虏了董呼哩的侄子董长昂。

1573年,北蛮小王子联合董呼哩再次进犯喜峰口,杀伤、抢掠百姓无数,戚继光得知后立即带兵讨伐,结果北蛮小王子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董呼哩差点被捉。

1574年,董呼哩的兄弟董长秃又率五万蒙古铁骑入侵,戚继光不费吃灰之力,不仅俘虏了董长秃,还将他的部下一举歼灭。

董呼哩身穿孝衣,亲率族人来向戚继光请罪,请求放回董长秃,并承诺放回劫掠的百姓和财产,此后再不进犯大明的国土。

戚继光同意了董呼哩的请求,自此,蒙古朵颜部再不敢南下叩关。

自南平倭寇之后,戚继光又北上镇守边疆,不战而屈人之兵,“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戚继光以一己之力,筑成了大明朝最坚固的长城!

04文武兼备,不世出的军事奇才

很多人只知戚继光是一个军事专家,却不知他还是一个发明家、著作家、诗人、书法家、政治家等等。

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戚继光做不到的。

戚继光利用作战空隙,将自己的选兵、操练、出征、排兵布阵等实战经验和理论方法,汇编成册,写成了著名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等。

此外,戚继光充分认识到武器在战场上的重要性,所以,在仔细钻研后,他不仅发明了狼筅、单面开刃的戚家刀,还发明了比鸟铳(chòng)更具杀伤力、比佛郎机更好携带的“虎蹲炮”。

为了从根本上防御蒙古骑兵,戚继光还大力修筑金山岭长城并创造性地增建了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如今,我们见到的绝大部分明长城都是出自戚继光之手。

除了军事上的成就,戚继光在文学上也成就斐然。

他在晚年出了一本诗集——《止止堂集》,“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便是其中的名篇。

作为一个常年握刀的大将,戚继光还写得一手好字,都说字如其人,他的字雄浑洒脱,让人一眼看去就有一种盖世英雄气。

和南宋的岳飞,之后的袁崇焕不同,戚继光搞政治也是一把好手。

在戚继光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他,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高居首辅时,戚继光既是他的得力干将,也是他的“重要财源”之一。

为了争取这位权倾朝野的首辅支持,戚继光不惜自降身份,多次以“门下走狗”自称,此外,戚继光总能别出心裁,把“礼”送到张居正的心坎里。

听闻张居正喜欢美女,戚继光就“时时购干金姬”送入张府,同时还贴心地附送“房中药”。

得了好处的张居正,自然对戚继光照顾有加。为了让戚继光能放开手干大事,张居正多次利用权柄,将对戚继光不利的官员统统调离。

“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明史·戚继光传》

由上来看,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大将,不管怎么说,也应该安享晚年的。

可实际上,戚继光的晚年生活,用“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05英雄末路、凄凄惨惨戚戚

1582年冬,张居正刚去世不久,吏科给事中张鼎思,就向万历皇帝进言,说戚继光擅长抗倭,却不善拒虏,不如将他调去南方。

很快,万历皇帝一纸令下,戚继光被剥夺兵权、调离要塞,来到广东担任总兵。

当时,朝野上下掀起了一股清算张居正的狂潮,戚继光不愿落井下石,就以病为由,向朝廷递交了辞呈。

但,万历皇帝并不打算让戚继光保持令名,全身而退。

不久,兵科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是“张党”余孽,万历大怒之下,将戚继光贬为平民、赶回了老家。

这一年,戚继光56岁。

“张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明史?戚继光传》

而这,对已步入老年的戚继光来说,还只是悲惨的一个开头而已。

在回乡的路上,戚继光收到了弟弟戚继美一家三口的死讯,原来,自戚继光受到排挤后,一直跟随哥哥南征北战的戚继美,也被免除了云贵总兵的职务,之后,戚继美的儿子暴病而亡,连番打击之下,戚继美也很快病死了。

好不容易回到了家乡蓬莱,戚继光还没来得及享受天伦之乐,次子戚安国就一命呜呼了,正妻王氏承受不住打击,遂将家里所有的财产席卷一空,一走了之。

戚继光曾身挂将印30余年,临了却落到了“家无余田,囊无宿镪,惟集书数千卷而已”的境地。

更令人难过的是,戚继光常年征战,落下了一身伤痛,可他家徒四壁,实在拿不出请医买药的钱,只能硬生生地扛着。

两年后,戚继光病入膏肓,困病而死,享年58岁。

一代名将,就此陨落,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1589年,戚继光的长子戚祚国不愿看到父亲在黄泉下还身负恶名,于是上疏恳请万历皇帝“天恩恤悯”,万历思来想去,发现戚继光这一生“有大功而无大过”,这才下诏,命人以皇家大典,祭祀戚继光。

然而,万历虽恢复了戚继光的名誉,却下狠手绞杀了戚继光留给大明最宝贵的遗产——戚家军。

戚继光死后,戚家军便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有恶战,戚家军上,领军饷,戚家军退后。戚家军气不过,多次聚众讨饷,却被别有用心的人弹劾称“南兵屡躁乃蓟镇痼疾”。

于是,时任蓟州总兵的王保,在万历皇帝的授意下,以“倡乱”为由,对戚家军大肆屠杀。

“及甫入校场,而王保挥兵乱斩,死者无数。”——《明神宗实录》

20多年后,努尔哈赤带领八旗铁骑进犯大明边境,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带领幸存的戚家军血战浑河,可因迟迟等不到救援,戚家军全军覆没。

此后三四百年间,再无一人能达到戚继光的高度,也无一支军队能与戚家军相提并论。

戚继光的晚景凄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从表面上看,戚继光晚景凄凉的最主要原因是,张居正去世了,他的靠山倒了。

张居正的死,是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也是戚继光个人生涯由盛转衰的开始。

没有了张居正的庇护,朝中好事之人便开始拿二人不寻常的关系大做文章。

一次,戚继光手下的一位总兵,向朝廷揭发戚继光曾连夜给张居正送信,并质疑道:“其意欲何为?莫非反状乎?”

万历皇帝虽不相信戚继光有谋反之心,可他有谋反的能力,对一个皇帝来说,这才是最致命的。

所以,在我看来,戚继光晚景凄凉的最根本原因,是戚继光“功高震主”,他太能干了。

戚家军虽名义上是大明的军队,可实际上却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私人武装”,戚家军越是战无不胜,戚继光的处境越是危险。

只要戚继光在,他随时可以令戚家军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而戚继光一旦有了反心,朝中将无人是戚家军的对手,这才是令万历最放心不下之处。

万历皇帝之所以不顾一切的“打倒”张居正,和将戚继光一撸到底一样,都是意图消除他们在朝中的影响力,以便将政权、军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万历在位48年,有28年不上朝,居然还坐稳了皇位,这肯定与万历的“大权独揽”是分不开的。

总结:

张廷玉在编修《明史》时,曾将戚继光与俞大猷相较,他说:“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这里的”操行不如“,显然指的是戚继光曾主动行贿张居正之事。

在我看来,二人的关系与其说是官场上的利益互换,不如说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

张居正重用戚继光,不仅仅是因为收了他的钱财,更重要的是,他看中戚继光有能力、能干事。

而戚继光之所以依附张居正,也只是因为他想实现“但愿海波平”的愿望,只有“朝中有人”,他才能招兵买马、才能南平倭寇、北镇边疆。

这样有勇有谋、和光同尘的戚继光,才无愧于“绝世名将”的称号啊!

至于戚继光的悲惨结局,不是因为他个人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过错,而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所在的朝堂,已经没了能臣干吏的立足之地。

当文官忙着敛财,武官忙于保身,皇帝一心揽权,这样的王朝,还有什么希望和长久可言?

戚继光,他的名字和功绩,成了大明留给世人最后的荣光。

这,是独属于戚继光的荣耀,却是整个大明朝的悲哀!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俄罗斯不再提去乌军纳粹化,战争性质变了吗

标签:# 是什么# 前因后果# 我的# 战争#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