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为什么经常说英特尔挤牙膏,为什么说英特尔是牙膏厂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Intel为什么不做ARM芯片
在悟空问答上的723个问题,只写接地气的科技内容,欢迎关注。
英特尔作为全球第一大桌面级处理器生产制造企业,从最基础的专利技术,到芯片的设计生产,最后的商业化应用,全流程都掌握在手中。因此技术层面来说做ARM芯片,英特尔是能够做的。为何不做,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历史问题,也有本身利益层面来考虑。
英特尔崛起的两个关键因素英特尔本身作为全球最老牌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之一,创始团队本身就是半导体行业的奠基者,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索“仙童半导体和八叛徒”的故事,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而言之,英特尔的创始人本身就是半导体行业的开创者,提出了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并且至今依然有效。不过英特尔崛起的关键,还是依靠两个决定性因素:一个是微软,另一个是全球最著名的营销事件。
从微软这边来说,英特尔本身作为处理器制造企业,商业化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应用才行,也就是处理器本身如果没有实用价值,速度功耗等等都是浮云。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特尔和微软两家企业进行了“暗中勾当”,开始了大名鼎鼎的“安迪比尔”定律,安迪指的是时任英特尔CEO安迪·鲁宾,比尔指的是时任微软CEO比尔盖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微软操作系统只能够运行在基于英特尔X86架构的处理器上,同时微软会不断升级系统的需求,吃掉现有处理器的运算能力,迫使厂商需要购买英特尔性能更高的处理器。就是这样一个利益捆绑,两家厂商用了接近30年的时间,达到现在很难撼动的地位。微软成就了比尔盖茨这个世界首富,而英特尔成为了著名的“牙膏厂”,慢慢迭代产品,压根不担心竞争对手,躺着赚钱。
从营销事件来说,英特尔在当时通过大额的补贴和返点,让各个电脑制造商(戴尔、惠普、联想等)企业在自己的机箱上面贴上了“Intelinside”字样的小纸片,全球几十亿台电脑上面都出现了这样的标志,给全世界人民洗脑“使用了英特尔的处理器才是最好的电脑”这样的观点。
这样几十年过去,如今的消费者虽然对这张卡片已经见怪不怪,但是英特尔的名声早就深入人心。这场营销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营销手段”,英特尔靠着一张小小的纸片,占领了用户的心智,拿下了全球处理器业务的市场。
错失手机行业的先发优势英特尔做过手机处理器没?其实是做过的。应该说英特尔是最早从事移动芯片研发的企业之一。早在2000年的时候,英特尔就收购了一家设计ARM架构芯片的企业,获得了设计移动处理器的能力。并且在第二年就推出了基于移动平台的“XScale”手机处理器,开始进行商用。
但是大家别忘了,那是在2000年左右,对于手机产业来说,还仅仅停留在功能机时代。从当时的商业方向判断下来,未来取代手机的不应该是现在的智能手机,而是风靡一时的PDA,中文名字叫做“掌上电脑”,这里大家有兴趣又可以去搜索一下HTC和多普达的故事。并且在当时即便是巨头诺基亚,塞班系统也并不适合作为智能操作系统使用。到了2006年,英特尔就将手中的移动芯片业务卖掉了。
可是造化弄人的是,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未来取代手机的不是PDA,而是智能手机……英特尔内部由于之前踩了这个大坑,于是对于是否要重启移动芯片一直飘忽不定,争论了3年左右的时间。等到准备开始做的时候,行业内部已经成熟,苹果已经自己设计出了A系列处理器,高通手中握有大量通讯专利。并且做手机处理器需要集成很多东西,除了CPU之外,还有GPU、ISP、DSP、基带模块等等,这些对于英特尔来说都是从来没有尝试过的领域。
因此到了2010年,英特尔才收购英飞凌无线业务部门,获得了基带设计技术。到了2012年才推出了自己的移动芯片Atom平台。别忘了这可是2012年,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第二轮价格战的洗牌当中了。并且Atom平台是基于X86架构设计,运行安卓等系统本身会有兼容性的问题。最终,英特尔在2016年彻底放弃了移动处理器市场。
如今已经没有任何机会英特尔在过去是否有机会?当然有,尤其是微软推出WindowsPhone系统的时候是最好的时机。在当时来看,市场方面系统呈现三足鼎立的阶段:苹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微软的WP。并且苹果自身有A系列处理器,Android因为开源所以有高通和联发科这样的企业,而微软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门派,完全可以跟英特尔联手打造一个新的生态出来。
不过微软在当时做了一回猪队友,不是坑的英特尔,而是各位曾经支持WP的厂商和消费者。当年WP7、WP8、WP10三个大版本之间使用了不同的架构,导致无法正常进行OTA升级,消费者必须要更换硬件设备才可以使用新系统。比如说对软件生态不重视,又更换架构,导致每一次大版本的更新,软件厂商都必须要重新进行移植。到了WP10之后,已经没有多少厂商开发新的APP了,微软还得找外包团队进行移植……
对于英特尔来讲,真正的朋友其实是苹果。因为苹果与高通之间专利方面的纠纷,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苹果的iPhone只能使用英特尔研发的基带芯片,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奈何英特尔自己不争气,基带芯片性能远不如高通,导致iPhone一直被吐槽信号差。最终苹果与高通和解,英特尔只能将自己的移动部门作价20亿卖给了苹果,全面退出移动业务。
更可悲的是由于常年在桌面处理器上挤牙膏,导致性能被AMD追上,如今WWDC2020上,苹果也正式宣布未来Mac电脑将搭载自己研发的桌面级处理器。其实这样看来,英特尔走到今天,错失了很多机会,中间也有自己作死的成分。不知道两年之后,当AMD性能追上来抢占市场份额,苹果也逐渐离开英特尔之后,这个昔日的巨头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为什么英特尔CPU处理器有巨大性能提升空间但总是挤牙膏似的提升
英特尔这几年一直挤牙膏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不过这里主要说的是i3/i5/i7消费级CPU,在高端至强CPU阵营中,英特尔的核心数量加的还是很猛的,还算不上挤牙膏。
2006年-2011年左右,英特尔ticktock战略使CPU的性能和效率每两年就上一个大台阶,架构两年一升级,工艺进步也非常稳妥,65nm—45nm—32nm—22nm,期间几乎没有翻过车,也使AMD彻底无法追赶,只能靠低价和英特尔争夺市场。
但是从2011年往后,也就是酷睿2000系列以后,英特尔不管是架构效能还是制造工艺进步都变得非常缓慢,然后被称之为“牙膏厂”,这里面当然有AMD不给力的原因,英特尔没必要下大功夫投入研发,把真本事全使出来,多年来一直在桌面CPU市场保持最多4核心,几代产品下去,性能增长都没有过去两年提升的快,不过这对于企业利益最大化来说也是很实际的做法。
然后再说内部原因,英特尔在移动芯片市场不尽人意,结果主打的PC市场不断萎靡,需求量下降,已经难以刺激到英特尔去投入重金研发新架构CPU了;X86架构本身已经非常成熟,很难在架构上做出大的改进,而且进入14nm以后,新工艺成本过高不说,良品率也很是问题,仅仅是14nm节点英特尔就用了四代处理器,这只能说英特尔想尽力但是却没有办法。
本来保持现状,稳步提升(挤牙膏)可以让英特尔保证效益最大化,但是AMD锐龙的横空出世让英特尔又不能挤牙膏了,至少在8代酷睿上终于从4核升级到了6核,但是效率上仍然原地踏步走,可以这么说,英特尔如今的酷睿CPU其实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了,如果不换架构,仅仅是靠工艺进步加核心加频率的话,很快就会达到瓶颈,虽说英特尔并不想这样。
不过我们也不能小看了英特尔这个巨头,它的技术储备和财力不是我们能轻易预估的,说不定过个一两年,突然就和当年的酷睿来一个横空出世的新架构,把CPU的效能推到一个新的层次也说不定哦。
为什么经常说英特尔挤牙膏
自从酷睿i架构诞生以来,AMD的产品在多年内都一直缺乏竞争力,特别是在旗舰级型号的对标中,英特尔的产品一直都是完胜对手(可以说大幅度抛离令对手绝望),以至于出现了“i3默秒全”的戏说。
鉴于对手的乏力,英特尔必然在产品的技术更新、性能提升方面缺乏动力------既然代际之间略有提升(甚至不提升),对手都无法追赶,为什么不悠着点把技术先储备起来呢?于是,N年以来英特尔就像挤牙膏一样,从来不把自己掌握的CPU技术毫无保留的拿出来做成产品,实现当年如P4到酷睿的那种革命性的跨越式提升(提升超过40%),而是每次提升一点点------代际之间提升不超过15%,因此留下来“牙膏厂的”恶名。直到AMD锐龙面世后,英特尔感到了压力,8代酷睿i终于牙膏挤的猛了些。。。。。。英特尔与amd外号的由来
英特尔:牙膏厂,主要因为ta家的处理器每一代的提升不大,像极了挤牙膏
amd:按摩店,拼音首字母(An'Mo'Dian)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