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心理学家 越是聪明的人,心理问题越多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心理变态的人,以及为什么变态那么多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心理变态的人
  2. 你觉得你有或多或少的变态心理吗
  3. 为什么黄秋生演变态可以那么像
  4. 心理学上所说的变态是什么

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心理变态的人

产生心理疾患,导致心理扭曲,最后不能自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而论。

我现仅从个人理解做下回答:我认为从外界因素讲,跟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从小父母没有好好教育,就是所说的没教养,无德,即上梁不正下梁歪;从自身角度讲,世界观不正确,极端自私自利,唯自己利益高于一切,小人之心,要么极度不自信,患得患失,要么极端自大,目中无人,这样的人心理很容易扭曲,心思不用在正地方,有的甚至做出极端不道德、违法违纪、自生自灭、损人不利己,或者自作孽不可活的事情,最后不会有好下场。

社会是复杂的,说到底,要避免心理疾患,就是要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要有德,善良,宽厚,仁爱,平衡心态,做到宁愿别人负我,我不负别人,与人交往,好则相处,不好远而避之。相信作恶之人如臭狗屎一般,早晚会被人铲除的。

你觉得你有或多或少的变态心理吗

人心有两个心房,左心房装着快乐,知足,自信;右心房装着悲伤,遗憾,自卑,在岁月的跋涉中,挣扎着,抵抗着,当双方因意志的利益产生分歧时就会有变态心理也是常态,出现幻想,消极,自负,嫉妒,自卑,愤怒,在七情六欲和百味杂陈中体验生命因缺陷而美,击干石浪,潜深渊,从长风破浪会有时,到直挂云帆济沧海,从“变态心理”中提升自我,因心胸和格局的不同,有的选择前行,有的选择停滞,有的选择放弃,所以,才出现不同的旅途,不同的风景,人生便在生与死,恩与怨,聚与散,苦与乐的交织中变态的变化中痛而奔跑,示人的是鞋,感受的是脚!

为什么黄秋生演变态可以那么像

好的角色可以吸粉,也比较简单,坏的角色,会给人留下阴影,身临其中,难度不言而喻。而所有角色中,超级难演的一种,叫做变态。

所谓演变态像,也是演技好。把变态一角演的出神入化,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好演员。而以出演变态著称,当属黄秋生,他也称得上华语片变态的代言人。

作为影帝,黄秋生的演技是无可挑剔的,可是把变态演的这么像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94年黄秋生首次获得金像奖影帝,也是唯一一个靠出演变态杀人狂获此荣誉的人,当时评委给出的评价是,他塑造的“变态杀人魔”一角实在太过出神入化。

那部影片是《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据说播出之后,那一年,香港人没有敢吃叉烧包。

一个角色出名,找来的都是类似的角色,获得影帝之后,并不是戏约多了,而是他人认为身价肯定会涨,戏约就少了。被逼无奈,只能接类似角色。

初次接触变态角色,黄秋生开始另辟蹊径,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风格。相比其他变态角色的疯疯癫癫,咋咋呼呼,他选择了一种沉静式的疯癫表演。

他把那种疯癫隐藏在表情和心理变化中,相比其他变态张狂式的表演,黄秋生那种人前的伪装,背后不经意间透露出邪恶表情,两者形成强烈对比,观众看到与他对戏的演员被他欺骗之时,那一瞬间,所有人不寒而栗。

黄秋生出演变态像,是他独特的表演方式,外表和行为的可怕并不可怕,而让人感受人心的可怕,才是真正的可怕,而他是赢在把握观众心理。

黄秋生式表演也说明了好的演员是演什么像什么。

心理学上所说的变态是什么

各位伙伴,大家好!我是渡仁心理咨询团队的CBT君,作为一只在心理咨询行业一直勤勤恳恳的心理咨询师,看到任何关于心理学的话题都是很兴奋的,上次和大家讨论了从心理学角度讲碎片化阅读的影响,这次看到“变态”二字就更忍不住了。

虽然题主的这个题目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范围非常的广,如果仅仅是只想知道其定义或者包含了哪些心理疾病的话,完全可以翻本变态心理学的书籍或者网上度娘。所以接下来我想从我实际工作中来谈谈对于变态的理解。

先来个定义,百度百科对于变态的解释是“指事物的性状发生变化,也指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还指人的心理方面的不正常(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偏离心理学上的相对正常),通常带有贬义。”

从这段话,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变态”基本是偏离了正常的范围的。从心理统计学专业来说,量化的标准就是±三个标准差之外的,都属于变态范围,相当于人群中共有0.6%的人是属于变态范围的人,这样说来概率还是蛮大的,1000个人里有6个人是属于变态的范畴。

又是统计学角度,每天大街上人来人往,我们一生会遇到大概2920万人(不知道是不是科学统计),一生按照八十岁来计算的话,平均每天我们要遇到1000多个人,那相当于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大概6个左右的属于“变态”范畴的人了,可不可怕(反正CBT君已经被自己这波数据成功吓到了,并且到现在都还健康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表示非常的感恩)。这么大的概率,所以这部分人成了心理学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这就有了变态心理学这门学科。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最新的关于变态心理学中对于“变态”的研究来看,“正常”和“异常”之间不再那么界限分明了,如今临床医生中越来越多把心理问题视为连续谱的一部分,这个连续谱的范围从健康、功能正常的行为、思维和感受,到不健康、功能失调的行为、思维和感受。

最新的DSM-5也对变态的进行了重新定义。意思是与传统的心理学把“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作了泾渭分明的划分(如许又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灰色地带”,也有可能互相转化。

这是有了这样的一些更新的观念,在心理咨询的临床范畴中,心理咨询师这一群体有了更多可以工作的空间,比如之前心理咨询界认为一旦是得了抑郁症就一定不能做心理咨询,事实上,在抑郁初期或者康复期,对抑郁症患者除了精神类药物治疗之外辅以心理咨询,能够帮助患者更快速的康复,同时不容易复发,(当然在这里CBT君不是鼓吹心理咨询能治愈一切心理疾病,事实上心理咨询师能做的真的非常有限,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心理咨询师不能诊断不能开药也不能做治疗,来访者情况一旦超过心理健康范畴的大多数咨询师就不会接了,在这里为自己及同行掬一把辛酸泪,哈哈)。

当然,CBT君也认为,在讨论“变态”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这里有几个例子“一个男人用钉子刺穿自己的手掌,一个女人绝食数日,一个男人学狗叫并在地上爬行,一个生病的女人说自己听到了上帝和她讲话并治愈了她的疾病她就真的痊愈了......”

大家觉得这是正常还是变态呢?从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和文化背景来看,这些表现行为绝对是“有病”的,变态的。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关于非洲有个非常有名的摩尔西(Mursi)族,位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这里的女人把下嘴唇拉长透空,用泥做的盘子填充支撑,把嘴唇撑得很大,形成了大盘子嘴的奇景(胆小者慎搜),因此她们又被称之为唇盘族。

在我们外界人看来这样的行为绝对属于变态,那又回想一下咱们清朝的老祖宗些,女人为了好看嫁个好人家,从小把自己的脚趾掰断裹起来,形成了三寸金莲、银莲、铁莲。如果这些行为放到我们现在这个新时代,有人还这样做是不是完全就是变态了。所以说,在我们了解了变态的客观量化标准之后,我们也不能直接就以这个标准去条条框框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还需要结合其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才不会出现误判。

最后呢,CBT君想就大众口中的“变态”来谈谈,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天才、神童、超人”,大家常规的思维里对于这类人是充满了崇拜和羡慕的(CBT君还有嫉妒和恨,哈哈哈),毕竟1000个人里能出一个就不错了,但是很不幸的告诉大家,这类人在心理学界也被划到了变态的范畴,因为他们是属于±三个标准差之外的(估计有些人都不想成为这类人了吧)。人们常说的变态其实都是带有贬义的,就像是挤个地铁遇到咸猪手,上个幼儿园遇到色狼老师,大街上遇到裸奔等,大家看到了就会狠狠骂一句变态,如果遇到抑郁症、强迫症患者很多人其实不会直接骂其变态的,这就是人们日常观念和专业定义的差别,事实上这里说的天才超人、神经症患者或者精神病患者等都是属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关于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心理变态的人,为什么变态那么多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个动作测试心理变态与否 揭秘心理变态的人有多可怕 11

标签:# 的人# 我的# 现在# 为什么# 心理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