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第一次远征军入缅甸作战中日双方人数,为什么要远征缅甸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 古代中国为什么要控制沙漠遍布的新疆,而不征服富饶的东南亚
- 第一次远征军入缅甸作战中日双方人数
- 忽必烈政权大军为什么没有继续南下打到现在越南、缅甸、泰国的东南亚地区
- 吴三桂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缅甸他的实力完全够啊
古代中国为什么要控制沙漠遍布的新疆,而不征服富饶的东南亚
因为对于古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者而言,新疆的战略价值要远高于东南亚。
就拿清朝来说。
乾隆时期,清军与缅甸爆发过四次战争。三败一平。
与越南爆发过一次战争。先胜后败。
表面上看,清朝无法征服缅甸、越南,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东南亚气候恶劣,导致战事不顺,令乾隆皇帝打了退堂鼓。
但实际上,翻一下乾隆时期历次战争开支就知道了:
四征缅甸,清军耗费军饷900万两。
平准、平回,清军耗费军饷3000余万两。
两征大小金川,清军耗费军饷7000万两。
清军在东南亚的数次用兵,属于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乾隆看起来好像很重视与缅、越的战争,恨不得“不破仰光终不还”,“不破占城终不还”。咬牙切齿也要拿下缅、越。
但其实,清廷用于东南亚的军费开支,少得可怜,比起征讨大小金川(两个县城)所用的开支,连零头都不到。
众所周知,开疆扩土等于要打仗。打仗又等于要花钱。
归到底,能否成功开疆扩土,首要因素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舍得花银子。
皇帝老儿舍不得掏钱,还谈什么开疆扩土?
梦中开疆吗?地图开疆吗?
再看大小金川之战和平准之战。
为了消灭金川土司和准噶尔汗国,清军当年也是没少吃亏。动辄就是千里行军,后勤压力极大。出兵五万都算大规模用兵了。
面临的敌人也是极为强悍。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从京城调往新疆前线的4800名京营八旗,战死了4583人。
其中,有18人是正二品以上的高级将领。
战后,京城八旗几乎家家戴孝。
这样惨败,清军在对缅、越的战争中,何曾遇到过?
你要说东南亚有疟疾,有瘟疫。那新疆也有茫茫千里的大沙漠。
瘟疫能要人命,干渴也一样能要人命。
所以,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的战事不顺,并是清朝无法征服东南亚的关键原因。
真正的关键原因,其实就是东南亚在乾隆眼里不重要。
在乾隆看来,自己犯不着掏光腰包去征服东南亚。
而新疆就不同了。那是自己砸锅卖铁也一定要拿下的。
那么为什么在乾隆看来,新疆的重要性要远高于东南亚呢?
这是因为,乾隆的地缘思想,是基于民族与文化层面的。
在这种思想层面下,新疆的各大势力都要被纳入清朝的统治秩序中。
换言之,有金国的前车之鉴,清朝对蒙古有深深的恐惧感。
蒙古,那是必须吞并的!要么接受统治,要么被铲除。
蒙古没有向清朝称藩,与清廷共生的可能。
准噶尔属于蒙古人,且又盘踞于新疆,那新疆就必须要拿下。
而东南亚国家,历史上从来就未威胁过中原王朝的统治根基。
它们对中原王朝的伤害,仅仅只限于边境上的小打小闹罢了。
因此在乾隆的地缘战略中,东南亚就没有一定要征服的必要。
如果能一战搞定,以极小代价征服,乾隆当然不会拒绝到口的肥肉。
但如果不能一战征服,要掏空腰包了,乾隆就会掂量掂量。这么干,到底值不值?
以清朝入关的历史背景不变来说,要想让乾隆砸锅卖铁,征服部分东南亚地区,并让这些地区成为现代中国的一部分。那东南亚地区就必须要存在一个类似准噶尔,让乾隆不得不去征服的政权。
比如,南明。
这就跟康熙收复台湾的性质一样。
清初的台湾岛,对于康熙而言,未必有什么很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
但对于康熙而言,消灭岛上的明郑政权,很重要。因为这涉及到清朝的正统地位。
我们把历史线拉长了再看,其它王朝,其实也是一样的。
中原王朝统治西域,始于西汉。
西汉王朝为什么要对西域用兵?
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打击匈奴,巩固汉廷在中原的统治。
赞曰: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者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西,列四郡,开玉门,通四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书·西域传》
要不是为了斩断匈奴对中原的威胁,汉武帝会不会去西域开疆扩土,很难说。
如果,我是说如果。
如果历史上没有匈奴,当时对汉廷最大的威胁来自印度。
可能西藏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的时间,就是西汉时期了。
中原王朝将势力延伸至东南亚地区,也是始于西汉。
其实,要论实际统治,东南亚部分地区被纳入中原王朝的时间比新疆还要早。
公元前214年,秦军占领岭南。
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分设为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
其中的象郡,其辖境北达今贵州南部,南至越南中部。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将势力范围延伸至东南亚地区。
当然,象郡的实际管辖范围到底有多大,现在仍然存疑。秦朝是不是真正管理过越南中部地区,也有待研究。
但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天的越南北部设立交趾郡,中部地区设立九真郡和日南郡,这是实实在在的,连越南人都没有否认的一段历史。
而中原王朝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那已经是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期的事了。
也就是说,汉朝统治越南中北部的时间,比新疆早了50年。
但是,统治时间更早,不能代表重要性。
在西汉统治者看来,控制新疆很重要。属于不能动摇的国策。否则,北界不能安宁。
而东南亚地区,那里有什么?有类似匈奴一样的强大外患吗?
没有。既然没有,那何必要劳民伤财。
后来的唐朝也是如此。
不控制西域,就无法遏制突厥和吐蕃。
你不去遏制他们,他们就该来长安城烧杀劫掠了。
至于交趾,貌似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
以上所说的重要,都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而言的。
如果站在古代老百姓,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南方沿海老百姓的角度。其实东南亚的重要性要远高于新疆。
因为,新疆离中原太远了。即便是与新疆毗邻的甘肃人去到新疆,也很远。
指望中原人自发的去新疆生活、定居,是不可能的。
(中亚国家虽然与我国相邻,但他们去到欧洲的距离,其实比来我国还更近)
但东南亚就不同了。东南亚距离我国的东南沿海很近。不夸张的说,只要明朝、清朝统治者什么都不做,只要别搞禁海,禁止福建和广东人下南洋,现在马来亚(马来半岛加新加坡)的主体民族,绝对是华人。
华人在菲律宾、越南的影响也不会低。
但是,由于清朝的禁海政策,中国民间往东南亚的迁徙被打断了。这导致华人往东南亚的迁徙,有一个两百年的空窗期。(即便如此,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华人在马来亚的人口比例也高达44%)
不难想象,如果历史上没有这个近两百年的空窗期,汉文化绝对会是现在东南亚部分地区的主体文化。闽南语和广府话,也绝对是现在东南亚部分地区的第一语言。
第一次远征军入缅甸作战中日双方人数
开始的时候,日本派2个师团入侵缅甸,攻占仰光之后,又调入2个师团,此时一共9.5万人。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派出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3个军,兵力一共10万。忽必烈政权大军为什么没有继续南下打到现在越南、缅甸、泰国的东南亚地区
忽必烈的大军曾经南下打到现在的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地区,与泰国也有间接接触。
先说越南,忽必烈的大军曾经3次攻打安南(大致相当于越南北部),也曾经攻打过占城(斩婆补罗,Campapura,大致相当于越南南部)。
《元史》记载:
至元二十年(1283),畏兀儿人阿里海牙为荆湖占城行省平章政事,帝欲交趾助兵粮以讨占城。也就是说,当时忽必烈意图一举发军征服占城,并拟将原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和待占领的占城合并为一个行省。但是这个战略目标并没有实现。
而与安南(陈朝)之间的战事,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1287年至1288年发生过3次,最终的的结果也是元军作战不利,不得已放弃占领安南。
再说缅甸,至元二十年(1283),征缅元军水陆并进,进攻蒲甘王朝。蒲甘国王的臣属建都(缅甸北部地区)王乌蒙、金齿西南夷等12个部落归顺元朝,蒲甘国王坚持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十一月才向元朝求降。蒲甘王国败于元朝之后,其领土就开始分裂,掸族乘机在缅甸东部发展势力,建立阿瓦王国;孟族也在缅甸南部发展势力,建立勃固王国。缅甸境内四分五裂,战事频仍,但很多土司都接受元朝的任命。
再说泰国,至元二十九年(1292)秋,忽必烈下诏,命不敦忙兀鲁迷失征伐“八百媳妇国”。所谓“八百媳妇国”就是兰纳(泰文:??????)或兰纳泰(1292-1558),又名勐庸,是泰国历史上的一个曾经控制泰北地区的王国,也是泰族先民早期的一个强大的政权。早在之前的1288年,云南省右丞爱鲁由鄯善(昆明)率军沿红河入安南,途经罗罗和白衣地区(今云南省红河、元江等地),爱鲁通过降人,得知在其西南有一个势力强大的八百媳妇国(勐庸),便决定以武力征服。此役中,元军平定了勐泐(傣族先民在澜沧江/湄公河中游地区建立的联盟国家),误以为是八百媳妇国而凯旋,兰纳躲过了此劫。之后兰纳和元朝的战争和其他关系不在本题涉及的忽必烈时期,暂时不表。
综上,忽必烈政权大军继续南下攻打到现在越南、缅甸等的东南亚地区,但之所以给题主『没有』的感觉,端在于忽必烈时期的元朝军队攻打这些地区的时候,因为气候、疫病、地形复杂等原因,在军事和经济上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最终也没有形成实际控制的关系而大多只是满足于建立名义上的宗藩关系,
换句话说,从蒙古征伐的单纯功利角度,忽必烈在这些地区基本上都是得不偿失的。
吴三桂为什么不直接灭了缅甸他的实力完全够啊
不管吴三桂的实力是否达到,首先缅甸地理环境险恶,又是蛮夷之地,贫脊落后,加之他与清庭貌合神离。权衡各方面原因吧,得不尝失!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