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如何评价朱清时院士

互联网 -
朱清时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大家好,关于如何评价朱清时院士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朱为什么没有连任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历任镇海中学校长.
  2. 朱棣为何选一个腿脚不便的儿子继位
  3. 为什么明朝没有丞相
  4. 如何评价朱清时院士

历任镇海中学校长.

宁波市镇海中学历任领导姓名职务任期盛炳纬镇海县中创始人1911

黄声远镇海私产辛成初级中学创办人1945

曹位康首任校长1911-1913

朱叔高校长1933-1934

王元斌校长1934-1940

沃继唐校长1949-1949

梅汀荪代校长1945-1946

李价民校长1946-1948、1949-1955(辛中)1956-1958、1963-1964(镇中)

郑芳华校长1949-1960

张定璋校长1947-1948(镇师)、1949(辛中)

乌崖琴校长1948-1949(辛中)

高冀程校长1948-1949(镇师)

张士杰校长1960-1963书记1963-1968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0-1973

朱一靖党支部书记1956-1958陈幼明党支部书记1959-1962

王师荣书记兼校长1978-1982书记1982-1983

何性善校长1982-1999季芳校长1999-2000

倪文奎支部书记1986-1988党总支书记1988-2000党委书记2000-2003

朱棣为何选一个腿脚不便的儿子继位

朱高炽不仅腿脚不便,而且胖得连马都骑不上。戎马一生的朱棣,对这个儿子,实在是看不上眼,登基之后,拖了整整2年,不肯立太子。

但是,反复衡量的朱棣,最终还是违背了对朱高煦的承诺,选朱高炽做继承人。

他这一艰难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他最爱的孙子朱瞻基,还考虑到了明朝的传承、官员的意见。

朱高炽这20年的太子生涯,实在不好过。外有弟弟虎视眈眈,内有父亲刻意打压。然而,20年来,地位稳固,最终顺利登基,也不仅仅是靠生了一个好儿子。他也有着自己的大智慧。

朱棣在继承人上的纠结,要从靖难时期说起。

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的第2年,朱棣起兵靖难。此后长达4年的时间里,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留守朱棣的大本营,当时还叫做北平的北京,而次子朱高煦,则跟着他一起出征。

在朱高炽镇守北平的日子里,朱高煦在朱棣身边,立下汗马功劳,并至少3次,救了朱棣的命。

1400年,白沟河之战,朱棣被包围,射光了箭,砍断了剑,眼看就要抵挡不住了。是朱高煦及时赶到,救他突围。后来,朱棣兵败东昌,连大将张玉都战死了。又是朱高煦及时率军赶到,击退敌军,把他了救出来。1402年,浦子口之战,朱棣实在打不过盛庸,军队也到了强弩之末。朱棣都开始打退堂鼓,准备议和退兵。还是朱高煦赶到,帮助他转危为安。

也就是在浦子口之战中,朱棣看到赶来救场的朱高煦,大喜过望,拍着他的背,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好好干,你的大哥身体不好。

《明史纪事本末》:燕王欲且议和北还,会高煦引北骑至,王大喜,遽起按甲,仗钺抚煦背曰:“勉之!世子多疾。”于是煦殊死战燕王率精骑直冲庸阵,庸军小却。

这句话,实在太暧昧了。

可以理解为,朱棣只是纯粹地,偶然地,在这么微妙的场合,叙述了一个朱高炽身体不好的事实。

更可以理解为,作为大哥的朱高炽身体不好,朱高煦大有希望,成为朱棣的继承人。

而朱高煦,理所当然地把这句话放在了心上。

他奋勇杀敌,跟着朱棣进入南京城,看着朱棣登上了皇位。

而远在北平的朱高炽,则只等到了朱棣的一条命令:北平改名为北京,朱高炽镇守北京。

此时的朱棣,是大明的天子。南京,是大明的都城。而作为朱棣嫡长子、燕王世子的朱高炽,只能留在北京。

《明史》:成祖践阼,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

大局已定,朱棣也登上了皇位,就该考虑立太子的事了。

而且这种事还不好拖。朱棣已经42岁了,在古代,这个年龄算半个老人家了。他的几个儿子,也早已成年。

历史上的皇帝,在这种时候,早就把太子定下来了。

但是朱棣,却把这件事拖了整整2年。

他实在拿不定主意,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立自己不喜欢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还是任性一把,立自己喜欢、靖难中也立了大功的朱高煦做太子。

朝中的大臣,也分成了两派。

以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为代表的武将,站在朱高煦这边,

《明史》:时议建储,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善高煦,时时称高煦功高,几夺嫡。

而文官们,大多支持朱高炽。

《明史》:独忠以为不可,在帝前历数古嫡孽事。……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朱棣犹豫了整整2年,考虑了整整2年,和大臣商量了整整2年,终于,在永乐二年,把朱高炽从北京召到南京,立为皇太子。

《明史》:永乐二年二月,始召至京,立为皇太子。

朱棣最终选择了朱高炽,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

一、朱棣要“拨乱反正”

朱棣的皇位,不是他的父亲朱元璋传给他的,而是他自己起兵,从侄子朱允炆的手上抢过来的。

在唐朝,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之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但是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控制父亲,夺得了皇位。

接下来,李世民的皇位继承,又出了岔子。他的长子李承乾造反被废,他出于私心,没有按照继承顺序,立嫡次子李泰为太子,而立了嫡三子李治。

这给唐朝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头:唐朝的皇位,可以无视继承法,靠实力抢过来。

从那之后,唐朝没有多少次皇位交接,是正常传承的,是没有争议、血腥和杀戮的。

如今,朱棣已经靠起兵夺得了皇位。他的皇位能不能顺利继承、平稳过渡,有可能影响后世的皇位传承。

为了明朝的稳定,为了明朝的千秋万代,他也该按照继承法,立嫡长子朱高炽当太子。

而不是为了私心,立他喜欢的二儿子朱高煦。

二、文官集团的支持

朱棣时期的文官集团,力量还相对弱小,还没有发展成后世那个庞然大物。

但是,朱棣依然不得不倚仗他们。

毕竟,打天下,靠的是武将,治理天下,靠的是文臣。

而这些文官,是礼法的最大支持者。他们坚定地站在嫡长子朱高炽这一边。

他们总是在朱棣面前说,立储,以嫡以长。对着朱棣一一列举,历朝历代,因为立储不立嫡长子,出的那些乱子。

朱棣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三、“好圣孙”朱瞻基的作用

朱棣和很多大臣商量过,到底应该立谁为太子,却总拿不定主意。

直到有一次,他和大才子解缙谈到了这件事。

他问解缙,朱高炽和朱高煦,到底该立谁为太子。

解缙毫不犹豫地说:皇长子(指朱高炽)仁爱孝顺,天下人都心悦诚服。

朱棣听了,没有说话。显然,他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

解缙又磕头,说了3个字:好圣孙。

朱棣终于被打动了,点头同意。

《明史》: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

好圣孙,指的就是朱棣的大孙子,朱高炽的大儿子,朱瞻基。

朱棣对于这个孙子,非常宠爱。不仅仅是因为隔代亲,也不仅仅是因为朱瞻基的性格和他的脾气相投,还因为,朱瞻基的出生,对他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吉兆。

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已经快被朱允炆逼到了绝路。为了自保,甚至要装疯卖傻,好骗过监视他的人。

就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的父亲朱元璋递给他一个大圭,对他说,把这个传给子孙,大明会永远昌盛。

大圭,是皇位的象征。

第二天,朱瞻基就出生了。朱棣见到这个孩子,觉得他英气满面,应了自己的梦境。

这个梦,对于朱棣而言,实在是太有象征意义了。

对于朱棣而言,梦里朱元璋说的那个“传之子孙”,指的就是朱瞻基。

《明史》: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也就是说,如果朱棣不立朱高炽为太子,不把皇位传给朱高炽,他这个宝贝孙子,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他这个梦,也许就没法应验了。

明朝的人,是很迷信的。

所以,为了朱瞻基,为了这个梦,他也要立朱高炽做太子。

朱高炽等了整整2年,才来到南京,当上太子。可是这20年的太子生涯,实在是不好过。

不仅朱高煦一个劲地捣鬼,意图夺嫡,朱棣也经常打压他。

初期,不给他太子的权力。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直接参与政务,而朱高炽,经常只能陪进京朝见的堂兄弟们吃饭。朱高炽监国期间,训斥贪婪的官员,也要被朱棣批评;监国期间处理的政务,经常被朱棣宣布作废。东宫迎驾事件,朱棣亲征回京一个月后,突然找借口说,当初太子迎接他,晚了一步,并以这个理由,逮捕大量东宫官员。就连朱高炽减肥,朱棣也要亲自管,厨子给朱高炽多煮了点吃的,朱棣都要杀了厨子。

可以说,朱高炽这20年的太子生涯,过得是如履薄冰。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废掉。

但是,无论朱棣对朱高炽多不满意,终究没有废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朱高炽能撑过这20年,最终顺利继位,不仅仅是因为礼法的约束,群臣的支持,朱瞻基的帮助。这和他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大智慧,也是分不开的。

1、能力出众

朱棣是一个闲不住的皇帝。要么巡幸北京,要么御驾亲征,经常远离首都。

在这20年里,朱高炽6次监国。时间长的,近4年。时间短的,也有4个月。

监国期间,除了必须朱棣亲自处理的军国大事之外,明朝的大事小事,都由朱高炽一手掌管。

朱棣在外打仗,也是靠朱高炽做好后勤工作。

而他的监国成绩,除了朱棣对他不满,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一些事件,可以说是人人称赞。明朝在他的手下,一切井然有序。

2、众望所归

朱高炽是一个仁慈的人。

有一次,他从南京启程,被朱棣召去北京。路上,看到男男女女沿路捡草籽。一问,才知道,原来当地闹了饥荒。

朱高炽赶紧命令当地官员,开仓放粮。然而,没有皇帝的命令,官员不敢承担责任。

此时的朱高炽,正被朱棣怎么看都不爽。但他还是告诉官员,只管放粮,一切的责任,由他承担。

他崇尚儒学,友爱大臣,名声非常好。在当时人的眼里,他是近乎完美的未来君主。

3、顺应时势

历史的趋势,打天下之后,必然要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期。

明朝经历过朱元璋开国,朱棣靖难、御驾亲征,国力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无论谁做下一任皇帝,都要与民休息,发展文治。

而朱高炽,就是那个擅长内政、擅长文治、关心民生的人。

他的选择,他的举措,符合历史潮流的发展,顺应时势。

所以,即便朱棣不喜欢他,打压他,他的地位依然稳如泰山。

永乐九年,朱棣把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立为皇太孙。这相当于昭告天下:太子地位稳定,无需再有小心思。

毕竟,自古以来,皇帝废太子就不容易。如果太孙在,废太子的同时也要废太孙,一次性废黜两个储君,更不容易。

从朱瞻基当上皇太孙开始,朱高炽的地位,就再也没人能撼动。

写在最后

朱棣心目中的继承人,要像自己一样,勇武,果断,能干。

无论是朱高煦,还是朱瞻基,都是这样的人。

他的长子朱高炽,却一点都不像他。

朱棣健康硬朗,朱高炽又瘸又胖,走路都不利索。朱棣能征善战,朱高炽连马都骑不上。朱棣暴戾残酷,朱高炽厚道仁爱。

然而,处于礼法和明朝发展的考虑,朱棣依然舍弃了他喜欢的二儿子朱高煦,立朱高炽为继承人。

不过,朱棣这么喜欢朱瞻基,立朱高炽当太子,也就意味着朱瞻基是未来的皇帝。

这么一想,估计朱棣的心理也平衡不少。

你觉得呢?

为什么明朝没有丞相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明朝初期还是有丞相的,不过朱元璋时代就逐步废除了,慢慢演变为内阁制度。

中国古代中央政权有四大威胁,分别是:宦官、外戚、权臣和王爷。

宦官

宦官容易理解,他们得到皇帝的信任,有可能掌握国家大权,成为代理皇帝。

而一旦宦官掌握了实权,逐步就会形成自己的集团,甚至可能架空皇帝。

在唐朝后期,宦官已经成为唐朝实际统治者,甚至可以随便废黜皇帝,甚至杀死皇帝。

但宦官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只要有制度避免宦官可以得到实权,就不足为患,明朝这点做得很好。即便刘瑾、魏忠贤之流,权力也是空的,只是皇帝推到前面的傀儡,随时可以干掉。

外戚

外戚主要是太后、皇后当政时候,因自己势力不足,仗着娘家帮助执政。

于是,外戚就成为国家最强大的政治力量。

由于外戚和皇帝并不是同族,所以此举非常危险,可能出现篡位和改朝换代。

著名的隋文帝杨坚,其实就是外戚大将军,掌握北周的实权,随后篡位。

外戚在中国历史上是严重问题,比如篡汉的王莽也是外戚。

但外戚的前提是女人执政,通常是皇帝年幼或者有病、无能。

如果皇帝稍微有作为,或者制度上排斥外戚,就没事。

这点,明朝做的也不错。

明朝中后期,皇帝的女人大多是平民或者低级官僚的女儿。由于这些女人娘家太挫,不可能形成什么政治势力,所以外戚势力很弱,不构成为先。

王爷

王爷篡位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著名的晋朝八王之乱,互相杀得血流成河。

因为王爷和皇帝都是一家人,老百姓通常不在乎发,反正谁上台也都是这家子在执政。

明朝初期做的不好,让王爷掌握了一些实权,最终朱棣篡位成功。

但朱棣上台以后,立即将王爷架空,成为只能吃饭享乐,毫无实权的贵族而已。

整个明朝,王爷构成的威胁不大,宁王叛乱都是笑话。

权臣

权臣则是历朝历代都有的问题。

而最容易成为权臣的人,只有两种,第一宰相,第二地方的大军头。

其中,宰相尤其危险。

这是因为地方军头往往不太可能有太多兵力,就算造反也也容易对付。

相反,宰相往往掌握很多军政实权,是皇帝的重要助手。

尤其皇帝较弱的时代,宰相往往可以结党营私,进而把持朝政,架空皇帝。

所以,权臣是最为危险的,从古至今都存在。

而明朝初期很快废除宰相,改为内阁制度,就是对付权臣的。

内阁有很多大臣,首辅大臣只是领袖而已。

内阁的存在,将宰相的权力分散,而即便首辅大臣其实也只有票拟劝。

也就是在奏折上写出自己的处理建议,最后还要皇帝批准才可以。

只要皇上不批准,首辅大臣就等于没有任何权力。

在权力具体使用上,则主要是六部执行,轮不到内阁负责。

这样就将决策权、执行权、建议权分散了,避免了权臣篡位的情况,但又能发挥内阁精英的政治能力。

可以说,明朝这套制度是很先进的。明朝有的皇帝上期不上朝,但依靠内阁仍然可以维持国家的运行。

如何评价朱清时院士

评价一个人,要全面,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即使对朱清时这样社会上的负面人物,也应该做到这样,不吹不黑,就事论事。

严格说,朱清时是一个对社会有过贡献的人。他是中科院的院士,说明他在他的专业领域是有很高的水平的。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朱清时也不可能评得上院士。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的,要肯定他的成绩,就是朱清时在他研究的化学领域是一个有杰出贡献的人。朱清时还编辑过一些化学领域的教科书,这也是一个贡献。他有贡献,我们就应该实事求是的说出来。此外,朱清时还是做过学校高级领导干部的人,在教育上还是有贡献的,虽然并没有什么建树,而且他在做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任上,实际上是做失败了。但不能说朱清时在教育上完全没有贡献,这也是不客观的。

说了朱清时的贡献,就说说他对社会造成的负面效应。

作为一个教师,他所应该完成的,除了传播文化知识,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就是培养学习能力。传播文化知识,就比如硕朱清时为学生写书,这就是他在传播知识,值得表扬。但是,传播知识,只是搬运工,没有你朱清时,还会有李清时,马清时在做同样的事情,你朱清时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别人不可替代的。而培养学习能力,是比传播文化知识更加重要的事情。在这方面,朱清时起了负面的破坏性作用。朱清时这些年所作所为,都是在宣传迷信,他的所有的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言论,没有一个是科学实证过的,而是他的一种自我催眠。比如,朱清时练习打坐,感觉有了气感,就说有“真气”。但是,个人的主观体验恰恰是最靠不住的,朱清时这样说,已经不像是一个科学家应该说的话了。在培养学习能力方面,朱清时起到了不好的负面作用。说实话,朱清时已经丧失了学习能力。

31

好了,关于如何评价朱清时院士和朱为什么没有连任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朱清时院士称真气带来极大快乐,科学吗

标签:# 院士# 我的# 评价# 如何#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