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文征明行书越学越不想学,为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啥不建议学文徵明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为什么学小楷不写汲黯传
据史料考证,原帖后序由文征明题跋,如果是赵去世前一两年写的,那时候他患重病且有眼疾,要写这样工整的小楷确实很吃力,怀疑是他的弟子俞和写的,又因落款是延佑七年,与延佑五年的快雪时晴帖跋文,延佑六年小楷《洛神赋》差别巨大,《汲黯传》结字方硬,用笔相对简单,后生学习兴趣大减,不大临此类小楷。
文征明学书经历
文徵明8岁时还不会说话,有人怀疑他是个白痴,但父亲文林却很看重他,认为他会大器晚成。
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
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
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
文征明行书越学越不想学,为什么
文徵明书法早受受教于李应祯,沈周、吴宽等人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除章草外,文徵明诸体皆能,是自元初赵孟頫以来又一位全能的书家,而且“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是被人称为“四绝”的全才,然而,题主所疑惑,为什么学习文徵明的行书会越学越不想学呢?
未能悟透文徵明行书的魅力精髓,导致审美疲劳,所以越学越不想学,学习古代书法家的书法,一定要从内心里感受到书法家书法的魅力,当然了,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才更能深得体会,文徵明的行书取法晋唐两代书家,深得王羲之、智永、欧阳询的笔法精髓,可以说是集众大家之所长,这就是文徵明行书具有魅力精髓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在学习行书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学习文徵明的楷书,其小楷功力深厚,取法赵孟頫、王羲之、欧阳询,而后自成一家,或许有人会担心同时学习两种书体会产生不良好的影响,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同一个书法家的书法五体的笔法都是相互影响和变化的,而且学习楷书之后,就可以学行书,所以楷书、行书两者相互轮流学习,就可以提升学习的兴趣了,
文徵明行书分大小两种,学习时可大小两种行书同时学习,不易审美疲劳而厌倦,开篇就说到文徵明诸体善精,是一个全能的书法家是有道理的,自古以来很少有哪个书家可以大小两种行书都擅长,其中,文徵明大字行书受沈周影响,有明显的黄山谷笔法,而更浑厚,小字则以行草为主,取法赵孟頫、智永,而自成一家,代表作品有《自作诗》《西苑诗》《杂花诗赋》,
书法是一种不需要“写生”的视觉艺术,所以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会有越学越不想学的心理,这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学习书法要讲究灵活性,只要不脱离严谨的“用笔、结体、章法”三要素,可以同时学习同一个书法家的其它书体,审美不易疲劳,书法的兴趣就依然存在,多领悟书法带给自身的益处,比如,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但不要去想着以书法来获取“功名利禄”,这样学习书法就没有任何压力。
文征明的字可不可以长期练习
文征明的字毕竟是学二王黄山谷的,学习书法一定要寻根求源,还是要从源头学起,才能得到真谛,所以学文一段时间,后应该换位,继续追踪二王。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文征明行书越学越不想学,为什么和为啥不建议学文徵明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