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我认为法国二战投降是很明智的,为什么这么多人嘲笑法国这个问题,为啥不建议留学德国法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移民到法国好不好
现在还问这话就有点不合适了!法国,包括欧洲大部分国家目前是问题多多,失业,难民,以及由此带来的强奸,恐怖袭击等社会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北非,中东难民的拥入,使欧洲再不是你想像的传统的欧洲了。你没听说近年来,欧洲中产阶级因此都在纷纷移民吗?
我认为法国二战投降是很明智的,为什么这么多人嘲笑法国
这种“内行话”,法国人都没脸说出口。
当年缴械投降,法国人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从军事角度来说,打不下去了。
仅一个多月时间,法军就损失了约两千多驾飞机,四千多辆坦克,226万多万士兵。
截止至法国宣布投降前,法军成建制的部队只有64个师,而德军有142个师。
这种军力差距,显然是肉眼可见的。
当然,法国此时还有五百万预备役。但欧洲列强间打仗,战争烈度极高,不像亚非拉的军阀混战,一个师长带几个军官,随便抓个几千壮丁,就敢组成一个“师”,投入战场。
而且还能在战场上发挥一点作用。
那边的一个“师”,非得要有成体系的指挥和军事装备才行。否则在钢铁洪流面前,有再多的人,都只是炮灰。
所以,法国人在军事体系已经瓦解,且本身又没有战略纵深的情况下,选择投降,也不是不能理解。
再一点,站在法国人的角度而言,他们认为投降也并非不可接受。
因为一方面,他们自认为是高等民族,与斯拉夫人和犹太人不是一回事。德国不会像对待苏联人和犹太人那样,往死里蹂躏他们。
另一方面,根据谈判,法国政府还保留了一些利益。比如法国舰队、法属殖民地,可以不参与德国对英国的作战;除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外的地区,民政事务由法国人自理等。
总之,以法国人当时的立场而言。投降,也不是那么不可接受。
但是,这是不是说法国人就以投降为荣,沾沾自喜,嘲笑抵抗者都是白痴呢?
实际上,并不是。
美剧《兄弟连》第四集,有这样一个情节。
盟军解放荷兰的埃因霍温,当地的抵抗组织把城里曾经与纳粹德军睡过觉的女人,全部抓到广场上进行凌辱。
凌辱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精神羞辱,如群嘲谩骂,冷落孤立等;肉体羞辱,如当众扒光衣服,在众目睽睽之下剃光头,在脑门上刻上纳粹标记等。
这是对待女人。如果是与德国合作过的男人,抵抗组织直接就把他们毙了。直接杀,不用进行审判。
抵抗组织领导人认为,这就是当“荷奸”该有的下场。
投降前,觉得投降也并非不可接受。
投降后,又觉得投降太羞耻,没面子。把自己的不甘和羞愧之情,用纳粹党的方式,疯狂报复在自己的同胞身上。这就是当时包括法国人在内,西欧人的纠结心态。
关于法国人在战后是如何清算法奸的,法国电视台做过一期节目。
仅巴黎一地,就有两万女人被认定在占领时期,与德军“通奸”,而被以剃头游街,在脸上和身体上画上纳粹党徽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羞辱。
而参与其中的很多法国人,当年的表现并不比这些女人强多少。他们也是懦夫。他们之所以会如此的积极,只是为了泄私愤或者像别人表明,自己不是懦夫,假装自己是抵抗运动的积极分子而已。
▲一个满脸是血的法国女人被“英勇”的法国男人掐着脖子,迫看着镜头
▲一群剃了光头的法国女人被“英勇”的法国男人强迫游街示众
网上有些大V总喜欢说,你看看人家西方人活得有尊严,活得多像个人。哪像某国,竟然把投降视为一种耻辱。
这些大V,既不懂什么叫耻辱,也不懂西方人的思维。他们纯粹是吃饱了撑得,脑子里刚产生一点点自以为是的感悟,就迫不及待的要表达出来。
实际上,这世界上哪有那么纯粹的,没脸没皮的民族?
如果有,那一定是大V臆想出来的。
实际上,投降归投降,嘲笑归嘲笑,这是两码事。一个人既然选择投降了,就必然就要做好被别人嘲笑、鄙视的心理准备。别人哪能什么好处都让你占了。
这不管在哪国,哪个民族,都是如此。
当年自由法国陆军司令勒克莱尔怒斥俘虏:
——你们身为法国人,为什么穿着德国人的军装?!廉耻何在?!
俘虏答道:
——您不也穿着美国人的军装吗?
当年北约开会,法国代表很不满:
——为什么我们开会要说英语?
英美代表回怼了一句:
——因为我们保障了您不说德语的权力。
为什么法国人对戴高乐那么尊重?
为什么法国人对非洲移民普遍比较接受?
因为人家当年为法国立过功,流过血。他们是法国人现在堂而皇之能坐在安理会五常椅子上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当年的自由法国陆军,56万人,其中法国本土白人才6万左右。其余50万人,都是来自非洲殖民地的雇佣军。(包括北非白人)
当这些跟法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殖民地雇佣军在为法国独立和国家尊严浴血奋战时,真正的法国人,又在做什么?
真正的法国人的政府,主动把犹太人送到了德国的集中营,与德国展开合作。
大部分真正的法国人,则在为这个傀儡政府服务,为纳粹德军提供战斗物资。
当时真正的法国人,敢于拿起武器,与纳粹战斗的,才区区几十万人。
真以为法国人不要脸呢?其实法国人比谁都要脸。只是二战这件事,确实没面子,确实无法狡辩。所以,他们也只能找些搪塞之言当作借口,给自己找台阶下罢了。
一战结束后,法国为什么对德国极力采取严厉制裁
1918年11月《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标志着一战正式结束。随后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齐聚法国巴黎召开会议,主要讨论对战败的德国的处置问题,即巴黎和会。众所周知,这次对德和会的主宰是美英法三大国首脑,他们都主张对战败的德国实施惩戒。但法国和英美的想法却有较大的差距。
威尔逊想建立美国领导下的欧洲世界秩序,尤其是成立国联。对处置德国问题不是很关注,反对过分压制德国。英国主要是打算在战后继续维持欧洲均势格局,同时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它要防止德国再次破坏欧洲和平,也不想让战后的法国在欧陆上一家独大。因此主张惩罚德国的同时不要太过分了,这样不利于英国利益。然而法国却完全不同,克里蒙梭提出的方案简直是要“整死德国”,甚至是想把德国“从地图上抹去”。因此尽管英美不停的调节,但在法国的坚持下,最后还是通过了严厉惩罚德国的《凡尔赛和约》。
法国之所以对德国极力采取严厉制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法国想借机“复仇”法德之间的历史恩怨不是一天两天了,远一点的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中的普法矛盾就不说了。最关键的莫过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了。法国的战败不但损失了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比如根据《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及梅斯要塞给德国。还赔偿了50亿法郎。更重要的是这是法国自拿破仑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耻辱”。从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就能深刻地感受到这场战败对法国人的刺痛,就好比甲午战争对中国人的痛一样。因此法国人自从那时起就想着如何“复仇”。
不但如此,德国统一后,宰相俾斯麦为了防止法国崛起以及危及到德国的安全,他费尽心思的孤立法国。俾斯麦先后缔结了德奥同盟、三皇同盟、三国同盟、两次地中海协定等等,这些几乎都是有针对法国的因素在里面的。可以说从普法战争后到1894年这段时间里,法国被俾斯麦“虐哭了”。俾斯麦的政策核心是:
建立一个以德国为核心的联盟体系,孤立和打击法国,避免法国与其他大国结盟,保障德在欧陆上已取得的霸权地位。在均势原则上联合奥匈帝国,拉紧沙俄,亲近英国,反对法国。因而在这段时间里法国几乎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一般,在欧洲被德国一直打压和孤立。直到1894年“法俄协约”签订后,法俄结盟才打破了这种孤立。所以这种孤立法国、打压法国的政策给本来就紧张的法德关系加上一层阴影,增加了法国对德国的有一种“仇恨”。
此外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后,法国在摩洛哥问题上和德国又产生了矛盾,更加激化两国的“仇恨”,也推动了法英两国的和解,最终法国决定联合英国一起对抗他的“死敌”——德国。因而历史的问题给法国留下了很深地复仇情绪,也是法德对抗的重要因素。当德国战败后,法国心中的怒火自然就会爆发出来。
二、战争本身的原因:法国损失最大1914-1918持续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战争的主战场就在欧洲,而且就在西欧地区。虽然这场战争我们称之为帝国主义争霸战,法德都有战争的责任。但不得不说法国在战争中损失比较大,尤其是和其他的几个战胜国大国相比,法国元气大伤。不但死伤士兵人数是几个大国中最多的,法国大约有500余万军民伤亡,而且由于战争主要就是在法国境内展开的,因此其经济损失和对生产生活的破坏也是最大的。
因此,这种在战争中受到极大损失的情况不但进一步增加了法国的怒气,而且也使得战后法国需要大量的补偿来弥补经济损失和恢复发展经济。所以在凡尔赛会议上,法国对德国的战争赔偿问题是最积极的。英美两大国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将关于战争赔款问题的主导权交给了法国。
从最后的《凡尔赛和约》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国主导的赔款委员会对德国开出了“天价”战争罚单。根据和约德国政府需要支付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当然不是一次性,可以“分期”后来具体的赔款变化较大)。由此可见法国直接是打算“把德国卖了来补偿法国的损失”。
而且赔款委员会规定,德国的赔款要先用于补偿法国的损失,其次才用于赔偿美国的债务等。从后来的鲁尔危机(1923年德国没能按时赔偿,法国联合比利时将军队开进德国鲁尔区造成的危机)来看,法国真的很需要这笔钱来恢复经济发展。然而这次行动让法国失去了赔款的主导权,改由美国主导,即道威斯计划的出台。
因此,战后法国主张严厉制裁德国的原因在意于想要“牺牲德国”来补偿法国的损失,相比而言,英美在这个问题上对德国的态度就好多了,尤其是美国,不愿意把德国的经济彻底击垮。从后来的道威斯计划到杨格计划就体现出美国一步步的在减轻德国的战争赔款。
三、安全困境:法国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一战的爆发给大国们的启示之一就是他们处于一个不安全的欧洲环境之中。尤其是法国。它与德国直接接壤。历史和现实的考量让法国人感觉到即使是战争结束了,但并不是安全期就到来了。
因此,法国的战略是通过一次彻底的打击,让德国永远不得翻身,也不能再和法国对抗。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严厉的制裁德国,让它永远不能够再威胁法国的安全。这种考量体现在《凡尔赛和约》中就是有关军事条款的规定:
莱茵河西岸的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德国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以下,不得拥有坦克等进攻性武器,取消总参谋部;德国不得拥有空军,废除义务兵役制等等。通过以上内容可知,几乎把德国变成一个“没有抵抗力的国家了”。在法国的坚持下,哪怕英美不希望过多的限制德国,尤其是英国(不想让欧洲均势被破坏),但还是做出了严厉的军事惩罚措施来限制德国的军事力量。如果德国真的能遵守这样的协约,恐怕真的法国的安全就高枕无忧了。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条款对德意志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侮辱,德国是一个大国,怎么可能只有这点武装?显然不可能,但法国还是想尽可能的制裁德国,以防止它再度威胁自己的安全。
四、霸权的需要:法国想独霸欧洲不得不说,在保障自己安全的同时,法国还是想趁此机会称霸欧洲。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法国这个“天然的欧洲的大国”就从来没有放弃过获得欧洲大陆霸权的努力。为此还引发了多次欧洲战争,拿破仑战争就是很好的例子。
一战爆发之前,德国的统一和崛起不但打击了法国的利益,还使得法国彻底失去了欧洲大陆霸权。然而这次德国战败了,可以说是数十年来欧洲大陆上最适合法国称霸的时机了。俄国以及彻底完蛋了,新成立的苏联直接被大国们排挤在国际秩序之外了,更谈不上参与欧洲事务了。因此德国的失败可以说让整个欧陆上只剩下法国一家独大了。只要把德国彻底的击垮,严格限制他的发展,那么法国就将获得欧洲的霸权。而一旦不能严厉制裁德国,让其那天死灰复燃的话,别说称霸了,自己的安全都恐怕有问题。
这种彻底削弱德国,维持法国优越地位的打算,在和约中也体现出来。首先是法国收回了自己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一点理所当然没问题。还规定了德国永远禁止与奥地利合并。德国承认卢森堡和波兰等地独立等等。这样就等于斩断德国的左膀右臂,让其不能在联合其他国家变得强大起来。后来法国又与这些独立的国家建立“小协约国集团”目的就是想牢牢地限制住德国,以维护自己的优势地位和安全。
综上所述,基于以上四点原因,即历史原因:法国想借机“复仇”、战争本身的原因:法国损失最大、安全困境:法国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霸权的需要:法国想独霸欧洲。法国在一战后比英美等其他国家更加的想严厉限制德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法国直接想把德国瓜分了,让其永远不能翻身。当然这是英美坚决不允许的,因此最后法国也不能得逞。
但不得不说的是,通过《凡尔赛和约》我们可以看见,在法国的影响下以及英美确实也需要对德国进行制裁的情况下,和约对德国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惩罚。当然也埋下了战争的阴影和新的仇恨。
法国人和德国人是世仇吗为什么
国与国之间都是以利益作为平衡的,那么对于欧洲各国之间更是如此,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对于英法两个国家来说,本身作为资本主义萌芽之地,在欧洲大陆上,国家与国家之间就产生了竞争。而这种竞争并不算出世仇,只能算着国家之间利益上的平衡。
而德法两个国家作为欧洲大陆的核心国家,等生就存在着相互竞争和相互利益制衡的关系。无论是在19世纪还是在20世纪,法德两国都是在为争夺欧洲大陆的主导权而进行着相互之间的争夺。无论是拿破仑横扫欧洲时期还是普法战争时期,几乎都是想要争夺欧洲大陆的主导权。
尤其是第一次是世界大战,更是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角逐。而法德两国作为对立的双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都建立起来,相互的阵营。但是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依然离不开欧洲主导权的竞争。而最终由于美国的参战,两败俱伤的团体,最终在美国的主导下,以德国所在协约国方面的战败而剧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样,德国出现了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让德国走上了欧洲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并且,德国创造了很多著名的军事战争史,比如闪击战波兰,快速逼迫法国投降。这些都是德国比较有成就的地方。只是二战时期的法国表现得确实有点儿不像大国的味道。希特勒会见法国傀儡政府总统贝当
因此,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参加一战百年庆典,因为马克龙要主张建立欧洲军队,对法国发推特说,“在巴黎,他们不得不在美国人到来之前学习德语,到底还要不要为北约掏钱!”特朗普所指出的就是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史。法国也确实是一个没有刚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表现的也极为差劲。实力远强于当时中国的法国,是最应该能够坚持抵抗德国的入侵行动的。可是现实是法国宣布了投资,中国却坚持着抵抗!
OK,关于我认为法国二战投降是很明智的,为什么这么多人嘲笑法国和为啥不建议留学德国法国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