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为何从汉至隋皇帝一般称为帝,唐宋为宗,明清直接称年号这个问题,历史冷知识皇帝称号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历史上皇帝称号“帝”和“宗”有什么区别
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通常此祖先已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奠基人),当他驾崩后,后人便不能再追封为太祖,改为使用高祖。
比如李渊登位后,李虎(李渊祖父)被尊为皇帝,庙号唐太祖。
庙号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没有靠祖上的基业,较近的几代祖上也没有太显赫的人物,得天下后,同常被称为太祖。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於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为何从汉至隋皇帝一般称为帝,唐宋为宗,明清直接称年号
这个涉及到皇帝的称号问题。
从夏商周开始。中国王朝对帝王的称呼一般有六种。
1、讳:即名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帝皇也不例外。如汉武帝的原名是刘彘,后改名叫刘彻。
2、日名。也有说是在家中的排行。或者是祭祀方法+祭祀日期。这个一般都是在天干前面加一个字构成。比如盘庚,武丁,太乙等等。
为什么这么叫呢?
现在的学者,有的说是因为古人的太阳崇拜,所以将天干引入对帝王的称呼。当然,这个是死后用的。类似于后来的谥号。比如盘庚。庚就是一个天干。盘是用来区别同一个天干的帝王的。比如后面还有太庚等等。
商王武丁与妇好
也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在家中的排行的。比如太甲,应该就是在家中的众多儿子中排行老大的。前面的那一个字,是用来区分在家中相同排行的人的。
还有学者认为,这是祭祀方法+祭祀时间的。比如盘庚。就有可能是在庚时,用盘子来祭祀。所以叫做盘庚。
当然,现在的学者还是比较赞同第一种说法的。
3、谥号
从周穆王开始,基本上每一个帝王都有谥号(秦始皇除外)。所谓的谥号,就是帝王死后后人给予的评价。比如汉武帝的“武”,汉灵帝的“灵”就是后人给刘彻,刘宏所起的谥号。
汉武帝
4、庙号
在唐朝之前,一般的君王死后,都会都会有自己的家庙进行祭祀。但是几代之后,就会毁去家庙,进入太庙一起祭祀。而如果对家族有特殊贡献的帝王,则会特别追上庙号,永远立庙祭祀。
5、年号
从汉武帝开始,每一个皇帝一般都会用年号来纪年。如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武德九年。“武德”就是唐高祖的年号。我们经常听到的康熙,雍正等等都是年号。
6、特殊称号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帝王还有另外的一些特殊的称号。比如在秦朝,就有秦始皇,秦二世,在汉朝,有汉废帝,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有前后废帝。这些都是特殊的称号。
秦始皇
那么,这么多的称号,我们怎么来统一对帝王的称呼呢?
首先,称呼帝王的名称,这个现在看起来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在古代却是对帝王的大不敬。是砍头的重罪。所以是绝对要避免的。而且不仅仅不能称呼帝王的名字,连作为帝王的姓名的那一个字,也是不允许平民百姓叫的。要用到这一个字,得用别的,这叫做“避讳”。比如在唐朝,大名鼎鼎的虎牢关就因为要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而被改称“武牢关”。三省六部当中的“民部”要避李世民的讳因而改成“户部”。比较特殊的,汉宣帝刘病己因为认为要百姓避讳“病己”太过麻烦而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刘询”了。所以,皇帝的名字一般是叫不得的。除非你是明朝的马皇后或者是皇帝的老爹。
朱元璋
其次,一般只有夏朝和商朝的帝王称呼日名。后世因为起日名太麻烦,在周朝就不用了。特殊的称号也不是所有皇帝都拥有的。
所以,对帝王的称呼,一般就只有谥号、庙号和年号了。
而人们对帝王的称呼,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诚如悟空问答所问,在汉至隋一般称为什么什么帝,也就是称呼帝王的谥号,唐至明初一般称为什么祖或者什么宗,用庙号,明中后期以后一般用年号,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皇帝的好大喜功和人们追求简便造成的。是文明发展的结果。
首先,从汉朝到隋朝,一般都是用谥号。这是因为汉朝初年,恢复谥号和庙号。每一位皇帝死后都有自己的谥号。比如汉文帝汉景帝等等。称呼起来非常方便。而且这些谥号还包含着对皇帝的评价。
在汉朝,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拥有庙号的。汉朝严格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说法,只有对汉朝有大功的帝皇才有自己的庙号。汉朝只有七位皇帝有庙号。分别是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东汉的世祖刘秀、显宗刘庄、肃宗刘炟。
汉朝一开始还没有年号。而且自有年号开始的一千多年间,帝王的年号更变比较频繁。汉武帝就用了多个年号。每当遇到大喜事或者天灾人祸的时候,就要改变年号。称呼起来不方便。
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隋朝。
到了唐朝的唐高宗时期,这样的状况发生了变化。李世民的谥号本来是“文皇帝”,庙号“太宗”。但是武则天向唐高宗建议,这样的谥号不足以表达李世民的伟大,应当加一些字。所以,唐太宗的谥号被加为“文武圣皇帝”,后来又被加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这样的称呼显然叫起来非常不方便。唐朝包括唐朝之后的一些帝皇,为了歌功颂德,往往给自己的祖宗上的谥号字数很多。比如唐宪宗的谥号是“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宋仁宗的谥号是“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这样称呼起来非常不便。
武则天剧照
另外,从唐朝开始,皇帝的为何彰显自己的功德,每一位皇帝都有自己的庙号。而且庙号都是比较短小精悍的,比如唐太宗,唐哀宗,宋仁宗,宋孝宗等等。称呼起来非常方便。而且跟唐之前的谥号一样,能对皇帝有所评价。
而唐到明初,皇帝的年号虽然总体上不像以前一样更改频繁了,但也还是有所更改的。称呼起来不是特别的便利。比如唐高宗就有很多个年号。明英宗也有两个年号。
这样的状况,到了明朝时期有所改变。
首先,明清时期的皇帝的谥号更是空前绝后了。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乾隆的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这样的谥号,叫起来更麻烦了。
清圣祖康熙
而明清时期,除了明英宗因为两次即位,有两个年号“正统”和“天顺”之外,皇帝的年号都只有一个。生前可以用这个皇帝的年号多少年来称呼,死后用这个年号来称呼这个皇帝,非常方便。比如康熙十五年,康熙帝等等。比称呼皇帝的庙号要方便得多了。因为称呼庙号的话,皇帝死后还要改口,称呼这个皇帝的庙号,不太方便。
所以,对皇帝的称呼,要合乎礼仪,不能直接称皇帝的名讳,而汉至隋称呼皇帝的谥号,唐至明初称呼皇帝的庙号,明中后期到清朝称呼皇帝的年号,它的原因最为主要是——方便。
为什么到明清两朝对皇帝的称呼都以年号称
诚如楼上诸君所言,我们现在对皇帝的称呼基本上分为三类:谥号、庙号和年号。
谥号汉文帝刘恒
谥号有很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在周公定周礼的时候,并且逐渐确立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谥法,帝王、诸侯乃至士大夫以及大臣们都有被定谥号的资格,后世又出现了私谥。谥法有很多版本,比如《汲冢周书》中这一段“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刚彊直理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大志多穷曰武……”很长很长。秦始皇称帝之后觉得谥号是以父议子,以臣议君(因为谥号只有死人才有,除了魏明帝),便把谥号取消了,汉朝又恢复。最初谥号都是只有一个字,像汉高帝刘邦(谥法里边没有“高”,但一般都用在开国皇帝身上)、隋炀帝杨广等等,但是后来的皇帝(唐朝之后)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爹英明神武,怎能一个破字了得?便开始加码,到努尔哈赤是个顶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所以后来渐渐地就不在用谥号来称呼帝王了,因为太长了,相信连他儿子都记不住。
庙号唐太宗李世民
庙号起源于商朝,比如太祖汤、太宗太甲等等,庙号是供在庙里的,开国的一般称“祖”,后面的一般称“宗”。但是周朝并没有沿用庙号制度,秦始皇也看不上这一套,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汉朝才开始恢复。庙号也经常和谥号连用,比如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等等。唐朝皇帝谥号加码之后,便基本上用庙号称呼先皇了,比如唐太祖、高宗等等。
年号永乐帝朱棣
年号主要是用来纪年的,咱现在说公元多少年,但是古代没有啊,便用当时帝王的年号来记,正式的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每当国家有事(有祥瑞、有封禅、有战争、新皇帝即位等等)皇帝就会“改元”,意思是换个年号。最初皇帝们都热衷于改元,比如下图中,一个皇帝可能有很多很多年号。
改元上瘾的皇帝们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后,觉得频繁改元实在是太混乱了,自己都过糊涂了,于是终太祖一朝都称“洪武”,太祖这么办,后世皇帝也都没再改元,清朝也沿用了这种方式,于是明朝及清朝的皇帝,一生都只用一个年号,国内使用时间最长的当然就是康熙了。此时,我们一般用年号或者庙号来称呼之前的皇帝,可以说明太祖,也可以说洪武皇帝,也可以直接叫朱元璋。就看哪个流传度最高了,就像说天聪皇帝或崇德皇帝,清太宗,清文帝大家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说皇太极,大家就清楚了。
历史上皇帝还有什么别称
“皇帝”的称号是秦始皇创立的,秦之后不同时期皇帝还有许多不同的称呼。
东汉时称皇帝为“国家”,这是由于古代称诸侯为“国”,称大夫为“家”,人们便以“国家”作为国的通称,皇帝是国的化身,因而称皇帝为“国家”,晋代仍然沿袭这种称呼。唐代称皇帝为“圣人”,在皇宫里面称皇帝为“宅家”,因为皇权至高无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故称“宅家”。宋代以庙、祖称皇帝,如称宋神宗为“神祖”,还有称“官家”“官里”的,是取“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的意思。
此外,皇帝的别称还有天子、陛下、皇上、上、飞龙、乘與、车驾、驾、万岁、万岁爷、至尊、人主、圣、家家(北朝)、狼主(辽、金)等,也有以年号作为皇帝别称的。
OK,关于为何从汉至隋皇帝一般称为帝,唐宋为宗,明清直接称年号和历史冷知识皇帝称号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