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如何去痰湿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如何去痰湿的知识,包括湿痰者的解决办法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痰湿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排出体外
化湿必先温阳
小时候,我们家里都有炼猪油的习惯,菜市场买来的猪板油用高温加热以后化为液体,液体冷却之后硬化,变成白色的猪油,我们将这些猪油用容器盛出来,到炒菜的时候用高温又融为液体。炼油要买猪身上的肥膘或者肥肉,炼出来的猪油最多。曾经有个朋友减肥成功,减了10公斤。他开玩笑地说:“看看有多恐怖,整整减下两大脸盆的肥肉和肥油啊!”话丑理正,还真是这样,你不知不觉减下去的肉集中起来就是有这么大量。猪油要高温才能融化,人身上的油脂又何尝不是需要高温融化呢?
那么,人身上有没有这口高温锅呢?如果有的话,在哪里或者说是什么部位呢?中医认为:脾喜温喜燥,脾主运化。我们可以把肠胃形容为加热油脂的容器,肠胃的温度高低与否直接关系着油脂能不能正常融化。也就是说胃虚寒者,体内容易产生内湿;胃温阳者,体内不容易产生湿。脾主运化,脾的运化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湿能否形成,能否正常代谢排出。为什么有些人胖,体内湿重,就是脾的运化能力不强。脾与胃相表里,几乎所有脾胃虚寒之人都是湿重之人,几乎所有的大胖子都是湿重之人。这就是为什么祛湿除湿的方法不奏效,勉强有效果维持时间也不长就反弹回去。而且脾主肌肉,用祛湿法减肥会产生皮肤松弛的现象,会伤了脾阳,导致人精力不济,动辄气喘吁吁。也就是说如果脾气不旺,脾阳不足,肠胃不温,再好的除湿祛湿都是假的,是不彻底的。
真正能排出湿的手段应该是:化湿。化湿必先温阳,温阳才能化湿。山西名医阎钧天提出来治疗湿邪的两个基本思路:“凡欲祛湿,必当温利,不温则湿难蒸发,不利则湿无去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的办法,重振脾阳,加强脾运化水液的作用。所谓利,就是利小便,让湿有去路。
如何去痰湿
可以应用二陈汤等药方加减调理。
中医除了化痰祛湿治疗之外,尤其重视从脾胃及调理气机治疗为主。
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胃位于中焦,能够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促进人体水液的代谢,如果这个功能失常,就容易形成痰湿痰饮,日久化热,灼伤津液形而顽痰难化,从而会出现痰湿症状。
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脏腑功能衰退,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而容易导致痰湿,痰液粘稠焦灼,阻塞气管喉咙之间。
擅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通过调理脾胃气机,理气化湿而有助于化痰,比如化痰的药物的基础之上,可适当的佐助柴胡、白芥子、莱菔子、香附等药物调顺体内气机,皆有利于化痰祛湿。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中医科普,点头像关注郑医生,有疑问可以私信……治疗痰湿的中药有哪些
谢邀。痰湿生怪病,所以大家都非常畏惧“痰湿”这件事,而且对于痰湿的来源也基本都略知一二。也是,现代饮食作息生活方式的确为痰湿的生成提供了温床。一说到“痰”,大家会想到从肺治,会觉得那是脾虚,要补脾。这些不是说没有道理,但是还理解的不够深入。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比如有很多人不爱喝水,一喝水就堵,这样的人千万别每天8杯水了,如果喝一口都堵,您再喝那么多水排不出去,留在身体里都变成湿气了,如果到腿上就会变成水肿。这时您再上点儿火,遇上点儿风寒,就会变成痰。为了化痰,您还得吃化痰药,每天吃药再灌点儿水,又会产生痰,这样就把自己变成一个"生痰机"了。
显然多喝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要根据自己身体本能来喝,喝完以后就上厕所,这样的人喝水没问题,多喝也没问题。有人喝3瓶水,能撒出4瓶尿来,这样的人怎么喝都没事。而有的人喝3瓶水,就撒出一瓶尿来,另外两瓶哪去了?在身体里面成湿气了,成水肿了,这样的人一定要少喝水。还有哮喘病的朋友,一哮喘就有好多痰液,又是虚寒体质,这样的人绝对要少喝水,否则哮喘好不了,除不了根,水也代谢不出去,都变成痰了。
中医讲:百病皆因痰作祟。它的产生和增多又会引发人更多的疾病,所以祛痰,从古至今都是让医家和病人头疼的事情,需要仔细挖掘病根才行。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肾主水,脾运水,肺布水。三脏配合运行,保证了全身水液循环流转。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脾属土,土能克水,从而可以调控人体水液的代谢,如果人体水液代谢失常,体内就会有痰湿浊生成,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诸痰怪病,皆属于脾肾,痰证的治疗需要从脾肾入手,而不是见痰治痰。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不是学中医的人往往会想到从口中吐出的痰。实际上,中医学中痰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对于有形之痰大家可以自己分辨主要有寒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无形之痰指的是气郁生的痰(脂肪瘤、囊肿、扁平疣),血滞生的痰(血脂高)"痰蒙心窍"就是指的血痰。看到这,是不是觉得化痰如此重要了呢?
寒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欢喝热的,舌苔薄白。这种情况多由感受寒邪引起,患者可以多用些陈皮、桔梗等化痰的药物泡水,同时治疗风寒感冒。
热痰:痰黄黏稠,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来,病人怕热喜欢喝凉的,舌红苔黄。此时就要清热化痰。饮食要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鲜竹沥水或梨汁。
湿痰: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这是由于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过于油腻,缺乏运功等导致的运化失调。这时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药等食物,同时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燥痰: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觉口鼻咽燥,舌苔薄黄,这时要多喝水,可适药用沙参、麦冬等养阴的药物代茶饮,同时保持呼吸道湿润,室内可用加湿器。
中医讲"气郁生痰、脾虚生痰","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如气困重于湿困,应首选补中益气丸,健旺脾气(人参、白术、炙甘草),升补元气(黄芪、当归、升麻、柴胡),燥化湿邪(陈皮),如湿困重于气困,应首选二陈丸,燥湿化痰(半夏、陈皮),理气和中(茯苓、甘草、乌梅、生姜)。
肾为生痰之本之说,又如何理解呢?因为脾阳根于肾阳,肾阳充足是脾阳健旺的根本。而脾阳健旺是正气内存的根本,正气内存则是邪不相干的保证。所以健旺脾阳的同时,常要考虑是否存在肾阳不足之象,而适当配入温补肾阳之品如:附子、肉挂、细辛、淫羊藿、吴茱萸等。
祛痰湿也可选用一些中成药:脾虚造成,可用启脾丸、参苓白术丸、木香顺气丸等健脾祛湿,平日少吃猪肉、肥鸡、牛奶、甜食、茶饮、酒类等助湿生痰之物,不过多饮水。在吃完肉食后可服用大山楂丸来避免肉食生痰。温补肾阳的有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若平日腹胀、大便不爽时吃点加味保和丸,定会有很大改善,但从根源上看,还是要解散肝胆郁结之气,阻断生痰之源。逍遥丸、越鞠丸、小柴胡颗粒等也可参酌应用。当然精神状态的调整也重要。
还有一种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痰,称血痰。即血脂高。如果一个人血脂高,心血管就会堵塞,就会患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会得心梗。大家要知道这个原理。在这里我强力推荐一下:平日里多疏通一下心包经,它对于防治心绞痛疗效神奇,心包经就是化痰的,化血脂之痰,是专门预防高血脂的一条经络。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都在经络穴位中翘首待选,只看医者和本人会不会用它了。
痰湿嘴巴上鄂部有痰吃中药化痰有用吗
可以喝点中药进行化痰,建议去中医院看一下,医生会为你对症下药,开一些中药给你服用,当然也要因人而异,毕竟中药不是对每一人都有效果的。如果这时,普通中医院解决不了问题,就需要去当地的三甲公立医院中医学院的中医科去就诊,他们会有更好办法。
关于如何去痰湿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