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有些人建议恢复繁体字以挽救传统文化,你怎么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怎么不建议回复甲骨文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 有人建议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等传统文化,你怎么看
- 甲骨文的很多字比简体字都简单,为什么好多人还是鼓吹繁体字
- 我们已经很方便的使用简体字了,为什么有人提出要恢复繁体字呢
- 有些人建议恢复繁体字以挽救传统文化,你怎么看
有人建议恢复繁体字,恢复汉服等传统文化,你怎么看
于其说回复繁体字,倒不于说重新回到象形文字年代得了!那该有多形象啊!比如马字,就画一个??,是不是很形象啊,不用发音就知道是个什么东西!文字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是字音和字意的统一体,应该是越简单明了越好!我们的文字应该向英文方向发展,一个音母即表音也表意,这应该是现代文字的发展方向!衣着方面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有人硬要穿汉服,我想不会有人反对,提倡各已所好嘛,如果他想穿长袍,我想也不会有人反对的,但别提倡不提倡了,别人爱穿啥就穿啥,谁管的了吗?
甲骨文的很多字比简体字都简单,为什么好多人还是鼓吹繁体字
甲骨文当中能够识别的只有一两千;还有大约四五千刻在龟板↑文字无人能识;加起来一共不过五六千,以此推论出“简繁之争”不符合逻辑。
甲骨文距离现在至少过去了三四千年;在这整个历史时期里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甲骨文中区区数千个符号哪里够用?
说白了,甲骨文中的“简体字”一直流传至今的数量不多,也只有少数象形文字比如“日月山水”之类;如果更加复杂表示心理活动以及抽象概念的字,仅仅使用象形文字是远远不够用的。
举个例子。繁体字的“爱”,是要用“心”的;现在简化字去掉。“心”那还是“爱”吗?再比如说“餐”这个字,尽管民间有简体代替,但是输入系统中就找不到那个字!
现在不完全统计,汉字的数量已经是十万级了;相像一下吧,如果数十万汉字全部都是简体字,那只能也符号代替,走拉丁化拼音文字的道路。
汉字当然必须简化;然而,这个过程应该是“自然”而非“人为”;此外,简化字也必须有一定的规则,不能“为了简化而简化”,这样反倒是去了精华,保存了糟粕。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一边大力推行汉字的简化,另外一边老百姓刮起了强劲的“复古风”,比如说爹妈在给孩子起名的时候,专门挑选那些繁体字异体字,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繁体字的魅力!
我们已经很方便的使用简体字了,为什么有人提出要恢复繁体字呢
我只谈谈个人看法,首先我不反对简化汉字,但是我反对如此粗暴的简化汉字。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就详细描述过中国简化汉字和日本简化汉字的对比。我们的方式简直粗暴的令人发指。
日本对汉字进行了彻底的清查,筛选出常用汉字进行简化,而中国没有做相应工作。这导致了一些几乎不怎么用的汉字被简化,但是常用汉字却未被简化。如:“餐、藏、翻、臀、蠢、罐、警”等常用汉字,然而一些非常用的却被简化:“糶(粜)、癤(疖)、籩(笾)、颸(飔)”。
日本简化汉字遵循类推原则,而中国相对特别随意。日本发布了简化汉字标准,而中国却使用约定俗成的方式。甚至发动农民造字,多么伟大的想法啊。这就造成了很多字结构混乱。如:“溝、構、購,被简化成了沟、构、购;講,却被简化成了讲;媾、篝等字,却又完全不简化。”
中国简化汉字只管方便,忽略系统的完整性。即造成了文化的缺失,更容易造成歧义。就因为那谁说:“汉字数量必须大大减缩,一个字可以代替好几个字。”
这样就造成指代鱼米之乡的“蘇”州和“甦”醒都简化成了“苏”。脸麵和麺粉都简化成了“面”。如果你仅仅觉得这些文化缺失没什么,那造成歧义就不可原谅了。
就像水浒传里:“薛霸起来烧了面汤,安排打火做饭吃”。你让现代人看还以为他要煮面呢,其实人家只是烧洗脸水。
再如,适和適,在古代不但是两个不同意思的字,连读音也不一样。“适”读kuo,是疾速的意思,“適”读shi,是到哪里去的意思。很多古人的名字就傻傻分不清了如:“李适、高适、沈适、赵汝适”。这就要命了,很多古人要强行改名如《梦溪笔谈》的作者沈适改成了:“沈括”。既然“摘”不用简化为何要简化“適”呢?
我们现行的这套简体字,简直是汉字简化史上最失败,最粗暴的一次。
有些人建议恢复繁体字以挽救传统文化,你怎么看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一点,繁体字为什么演变成为了简体字?为什么要简化,目的是什么?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用的繁体字,简体字是上个世纪中叶才出现的。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许多人都因长期战乱没有接受教育而成了“文盲”。1956年,我国政府决定颁布一些简化的汉字,提升人们的识字率。
经过教育部门和专家学者的认真调研,出台了简化汉字方案。简化之后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因为笔画减少,写作时间也跟着减少了,相同的书写时间内可以写出更多的文字,表达更多的意思的同时也提升了效率。其次就是便于识字学员学习和记忆,以前笔画多的时候记忆起来就很麻烦的。当“文化”有着普遍适性后,老百姓的文化素养也会全面提高。
随着我国人民精神和物质的丰富,人们对于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2008年有20多位文化界名流曾提出增加繁体字的议案,称要保住传统文化的“根”。后来影视界也加入其中,出发点和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都知道汉字产生发展的历史,但作为使用几千年的文字工具。随意改来改去肯定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在1949年建国后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简化汉字20年之后,文盲率为9%,不能不说是简体字的功劳。
简体字的出现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文明演变过程,对于新中国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当时文字改革是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完成特定目标就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为建设新中国服务人民大众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实汉字由简再回到繁已经是多此一举,但文物考古界,国画书法,金石篆刻等诸多领域还是喜欢用到繁体字的。任何人只要是一任简体字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学习繁体字,可以辨认出它是什么字是不难的。世界上所有文字只是一种工具越简越实用越好,繁体字做为历史研究考证、书法艺术保留既可延续它的生命力!在平时的社会交际中应该运用简易的简体字,而繁体字也应该受到保护传承,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中,可以适当的在业余时间,给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去认知一些繁体字,讲一讲简体和繁体的历史由来。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