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如何看待有人觉得国家应该保护方言,不推广普通话,不建议使用普通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逐渐普及普通话,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2. 普通话取消入声是不是对中国文化和后人的不负责任
  3. 跟家人不说家乡话而说普通话是一种什么心态
  4. 如何看待有人觉得国家应该保护方言,不推广普通话

逐渐普及普通话,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我认为这是好事。一个国家,有各个民族,各种语言及地方方言是人类进化产生的必然结果。但是,当国家统一后越来越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流动性越来越大,交流越来越广,为了便于发展经济,人文交流,国家提倡公共场所讲普通话,大大方便了工作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是一件大好事。至于各民族的各种语言及方言,留给各自民族及地方之间使用。还有就是搞研究的人去研究就可以了。

普通话取消入声是不是对中国文化和后人的不负责任

现在汉语普通话里,确实没有“入声”,而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不过,普通话没有“入声”,不是哪个人或哪个机构故意取消的。

所以,也就谈不上“对中国文化和后人负责任或不负责任”的问题。

第一,普通话没有“入声”,在音韵学上,被称为是“自然的变化”。

第二,这种变化,不是现在,也不是近代,而是在魏晋就开始了,元代已经十分明显。

汉语里,有“语调”,有“声调”。“语调”,可以通过一句话,甚至一个短语,表现不同的“语义”和情感,这不是音韵学研究的问题。“声调”,指单个字的读音或叫发音,是音韵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古代汉语里,通常认为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音韵学教程里,通常会举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为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古时都押入声韵。

现在的普通话,“绝”读“阳平”;“灭”读去声;“雪”读上声,都与古代声调不合了。

现在的普通话,还是四个声调,成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时候的“入声”怎么定义呢?

其实,通俗地说,或者叫一般来说,“入声”就是一个很短促的调子。

《康熙字典》,在前面专门有一个《字母切韵要法》,里面讲到了“分四声法”,其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里面讲的,包含“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两个方面,篇幅所限,不详赘述。

语言,是人们使用最频繁的交流工具。通过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延展和变化,语言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就汉语来说,就包括声调的变化。

上古时期,“入声”包含“长入”和“短入”两类。

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入”的韵尾[t][k]就已经脱落了,变为去声。

还有些字,上古的时候,有“长入”和“短入”两读。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和宋代的《广韵》,还标记了不少“去、入”两读的字,举例如下——

积,子智切,又子昔切;醵,其据切,又其虐切;刺,七赐切,又七亦切;

闭,博计切,又方结切;帅,所类切,又所律切;裞,他外切,又他活切;

植,直吏切,又市力切;孛,蒲昧切,又蒲没切;尉,於胃切,又纡物切;

吓,呼讶切,又呼格切;怫,扶沸切,又扶物切;炙,之夜切,又之石切;

气,去既切,又去讫切;射,神夜切,又音石。

到了元代,北京话和多数北方方言里,“短入”韵尾[p][t][k]也消失了,转变为平、上、去声。

这种声调的变化,都表现为“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的变化,比如说,浊音变清音,以及发音时送不送气等等。

所谓“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由此可知,在元代,北京语音里,已经基本没有“入声”了。

古“入声”,在北京话里,分别转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例如——

转入阴平的:

鸭=鸦;七=妻;出=初;脱=拖;失=诗;一=医

转入阳平的:

匣=霞;滑=华;合=何;仆=蒲;福=扶;察=茶

转入上声的:

尺=齿;匹=痞;乞=起;曲(戏曲)=取

转入去声的:

纳=那;莫=磨(磨坊);落=摞;密=秘;立=利;木=慕;鹿=路;玉=欲

等等。

元代,浊音基本消失,但留下的痕迹,体现在声调上——清音字,表现为阴调类;浊音字,表现为阳调类。所以,自元代始,平声就分了阴平和阳平。

在现在的许多方言里,仍然保留有“入声”,比如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湖南方言、山西方言等等。

不少方言,还能分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就是说,古四声变为了八声。

粤方言的广州话,有九个声调,多一个“中入”,是从“阴入”分离出来的。

汉语音韵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水”,深得很。

跟家人不说家乡话而说普通话是一种什么心态

谢谢邀请!

我个人认为跟家人说普通话的人,都有点爱装。

我老家一邻居的儿子,我跟他从小玩到大,后来他去湛江当兵了。当兵没几年回老家探亲,他见谁都是一口湛江腔的普通话,听着好恶心。村里有好几个人在广东呆了十几年的,回老家一还是一口地道的家乡话。

如何看待有人觉得国家应该保护方言,不推广普通话

提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第一:无知、糊涂,鼠目寸光。连为什么推广普通话以及推广普通话会带来哪些好处都没弄明白。第二:故意挑话头,以为好玩,殊不知,真有人信了,好比现代人硬要仿效原始人。第三:别有用心,其心可诛,倒行逆施。第四:明眼人会识别,知道那不过是疯言疯语。第五:方言作为“化石类”语种保护,在研究范围内并没有什么不妥。小范围群体交流也从来无人反对,无所谓刻意保护。

关于本次如何看待有人觉得国家应该保护方言,不推广普通话和不建议使用普通话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方言# 普通话# 如何看待# 我的# 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