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普通人想提高文字功底,从哪个方面着力和神奇文字冷知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有啥好看又丰富知识的书,推荐一下吧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吧,胡淼的《唐诗的博物学解读》。
就像书名一样,用现代科学解读唐诗中的花草鱼兽。语言通俗,一点也不学究,普通读者可以轻松阅读,算是科普;另一方面,针对的也多是唐诗中的名篇名句,科普的同时也能读诗。
作者胡淼毕业于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之后长期从事植物保护的工作,所以算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07年他出过一本解读诗经的书,叫《诗经的科学解读》,也一并推荐大家看一看。
好了,还是说说这本书吧。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收录了唐代120多位著名诗人的500首诗篇,李白啊杜甫啊王之涣啊balabala你自己想吧,叫的出名的诗人都在。
涉及树木、花草、虫鱼、鸟兽、天文、地理、气象和水文等等,用现代科学知识对唐诗中的自然科学进行解读,纠正了历代注释和理解上的偏差。还是蛮专业的。
空口无凭,举几个例子:
植物类:
李百药《途中述怀》诗“拔心悲岸草”中的“拔心草”,是指莎草科的香附子Cyperusrotundus。与李贺《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诗“老莎似短镞”的“老莎”是同一类植物。两人因情景与心绪不同,致诗意迥异。唐诗中的枫,可能泛指数种植物。但李百药《途中述怀》中的“江上枫”,顾况《小孤山》中“古庙枫林江水边”中的枫,和杜甫《寄韩谏议》诗“青枫叶赤天雨霜”中的枫,都是指金缕梅科的高大乔木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叶色青绿,经霜变红,树液清香。常喻才高志大的在野人士。王绩在《阶前石竹》诗中以石竹自比。石竹Dianthuschinensis是一种野草,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有节,虽矮小,却有节气。诗人从石竹的寒凉处境,幽然发出一种呼唤天道公平的思想。《中药大辞典》载,石竹之名出自《杜工部集》,可能是指杜甫《山寺》诗中“麝香眠石竹”句,但王绩此诗要比《山寺》早130~140年。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茱萸,胡淼定为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重阳节时红果玲珑,鲜艳可爱,便于折枝佩插。吴茱萸生长在长江以南,花果都不好看,有浓烈气味,有人说香,有人说臭,且必须把它缝在丝锦囊里才可以佩插。昆虫类:
白居易在《送客回晚兴》诗“巴蝉声似磬”句中,描写了另一种可爱的蝉。笔者考证,认为这种蝉应是竹蝉Platylomiapieli,又名震旦马蝉,体型比蚱蝉还大,是我国蝉类中最大的一种。鸣声如“昂……”声音由强渐弱,远听若击磬。大发生时,对竹子有害。唐诗昆虫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蝼蛄与蚯蚓,究竟谁是歌女。长孙佐辅《山居雨霁即事》诗有“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蝼蝈”句,后来卢仝《夏夜闻蚯蚓吟》诗说:“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晋·崔豹《古今注》说:“蚯蚓一名曲蟮,……江东谓之歌女,或谓之鸣砌。”看来,卢仝是对的了。笔者童年时也常痴痴地听地下悠悠的叫声,大人们说,这是曲蟮在叫,信以为真。然而比崔豹还要早几百年的《礼·月令》却说:仲夏之月,“蝼蛄鸣,蚯蚓出。”宋代俞琰在《席上腐谈》中对崔豹《古今注》的说法进行了认真的批判,说:“崔豹《古今注》云:‘蚯蚓一名曲蟮,善长鸣地下,江东人谓之歌女。’谬兮!按《月令》:‘蝼蝈鸣,蚯蚓出。’曲蟮与蝼蝈同处,鸣者蝼蝈,非蚯蚓也。吴人呼蝼蝈为蝼蛄,故谚云:‘蝼蛄叫得肠断,曲蟮乃得歌名。’”现代动物形态学和解剖学都证明蚯蚓没有发音器官,而雄性蝼蛄的上翅有类似音锉的构造,可以通过振动翅膀摩擦发出声音,雄蝼蛄鸣叫,是为了招引雌性。兽类:
李白《蜀道难》诗中的“猿猱”是泛指,指金丝猴和藏酋猴,杜甫《石龛》诗中的“狨”是确指,狨即金丝猴Pygathrixroxellanae,又称蜼、狖等。《益部方物记》:“……惟毛色为异,……状实类猿,体被金毳,皮籍焉。”《埤雅》:“大小类猿,长尾作金色,今俗谓之金线狨者是也。生川陕深山中。人以药矢射杀之,取其尾为卧褥,鞍被、坐毯。……狨,一名猱”。《尔雅》:“蜼,卬鼻而长尾。”注:“似猕猴而大,黄黑色,尾长数尺。”《淮南子·览冥训》:“猿狖颠而失木枝。”高诱注:“狖,猿属也,长尾而卬鼻也。”说的都是金丝猴。《尔雅翼》:“蜼,狖也。……读如赠遗之遗,又读如橘柚之柚。其作柚音者或为狖,音义皆同。”所以杜甫《石龛》诗中的“狨”和《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诗中的“狖”,都是指金丝猴。鸟类:
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衔花翡翠来”句中的翡翠究竟是什么鸟?因为这是一首纪实诗,所以诗中的翡翠不是一种虚构的事物。但翡翠是入水捕鱼的鸟,没有衔花的习性,而且它生性好躲藏,不易被人接近。笔者认为,这种衔花的翡翠,应是指鹦鹉科的花头鹦鹉Psitaculacyanocephala。这种鹦鹉头部红色,其余羽毛基本绿色,雄鸟翅上还有一块红斑,这是宋之问称之为翡翠的原因。它们活动在花丛中,常啄花为食,所以这句诗描写的情景应该是真实的。以上摘自这本书的序言。还有很多,不给大家一一摘了。
这本书好的一点就是很通俗,他具体的写作是,一首诗一首诗列举出来,针对某句中所提到的自然名物和现象进行解读,比如:
孟浩然《岘潭①作》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②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美人聘金错,纤手脍红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③这是孟浩然(689~740)记咏他垂钓等日常生活的一首小诗。一天,他应陆内史之邀,游岘山,在岘山南的石潭中,钓得了武昌名鱼槎头鳊。经美人纤手金刀操持,烹调成鲜美异常的鳊鱼脍。这怎能是吴中莼羹所能相比的呢?孟浩然想通过以隐求仕,希望得到推荐或得到朝廷直接聘用,但一直未能如愿。晋代张翰以思念家乡吴中的鲈鱼脍和莼羹而弃官回家。诗中引用这个故事,说槎头鳊比莼羹要强多了,似乎在说明自己即使不能进入仕途,生活在鱼米之乡,也应该满足了。①岘潭:在今湖北襄阳岘山南。②石潭傍隈,沙岸晓夤缘。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石潭在岘山的深曲处,一早沿着沙岸向上攀爬。垂竿试钓,果然钓到了槎头鳊。隈(wèiào):山的深曲处。夤(yín)缘:攀缘,攀爬。槎(chā)头鳊:鳊鱼(《尔雅》、《日用本草》)Parabramispekinensis(Basilewsky)(图68),又名鲂(《诗经》一部分)、(《尔雅》)、平胸鳊(蔡邦华《脊椎动物分类学》)、长春鳊(《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等,上海一带称槎扁鱼。为鲤形目鲤科Cyprinidae的淡水鱼类。体长可达50厘米以上。体形侧扁,呈菱形。头和口小,头部侧面观呈三角形,口端较尖削,好像被刀砍成似的。槎,就是斫的意思。眼较靠前。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离近,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刺长于头的长度,尾柄高小于尾柄长。广泛分布在除西北和西南以外的全国各地。喜生于有大石块的江湖中,古代以汉水所出最有名,但东北产的更肥腴。在汉水及长江中,鳊鱼常与三角鲂Megalobramaterminalis(Rhichardson)(图68)混同发生,因为形态十分近似,旧时无法区分,都叫鳊鱼。所以本诗所说的槎头鳊,也可能包括三角鲂。③美人聘金错,纤手脍红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美人用金柄的菜刀操持,做出了一道色美味鲜的鳊鱼脍。这岂是吴中的莼羹可以相比的吗?聘:使用。金错:镶铜柄的菜刀。唐代以前,铜多称金。钢刀也极其宝贵,所以常镶以铜柄,以示珍贵。红鲜:指烧煮好的鳊鱼。从红鲜一词看,本诗的槎头鳊更可能是三角鲂,因为三角鲂在当地民间又叫“火烧鳊”。陆内史:可能是姓陆的官为内史的人,邀请孟浩然前去游玩。莼羹:用莼菜做的汤羹。莼:莼菜(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BraseniaschreberiJ.F.Gmel.(图69),又名茆(《诗经》)、屏风(《楚辞》)、凫葵(《毛传》)、莼(刘向《别录》)、水葵(陆玑)、水芹(贾思勰《齐民要术》)等。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生清水池塘湖沼中,嫩叶和叶柄作菜羹,上有胶黏质,黏滑脆爽,口感很独特。为吴中名菜。据《世说新语》载,晋时张翰为齐王司马冏东曹掾时,见时局混乱,以思念故乡吴中莼羹和鲈鱼脍为借口,挂印弃官而归。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后成为退隐的托辞。参见39.4.储光羲《采菱词》、78.19.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等八人》篇。孟浩然说这里的鳊鱼异常鲜美,超过了吴中的莼菜和鲈鱼,显示对家乡的爱,也有自我安慰的成分。每首都是这样,不仅会将原诗列出,还会对该诗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和介绍,让读者对诗有一个了解,然后再对诗句进行科普解读。不仅有文字,还配有插图。简直棒呆!
每首篇幅也不长,生僻字进行了注音,成年人可以读,小孩子也可以读,可以说非常用心了!每晚睡前读几首,既能读了唐诗,又学到不少知识,真的是特别棒的一本书,强烈推荐给大家!
这本书一共四本,部头也都比较大。我特意去搜了一下,掌阅书城就有,但是基本没什么人看,也没人评分,相比动辄百万阅读量的言情网络小说,显得很凄凉。
希望这么好的书能被更多人看到,希望作者的用心也能被有心人感受到。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一)-胡淼-文学鉴赏与评论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二)-胡淼-文学鉴赏与评论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三)-胡淼-诗词歌赋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四)-胡淼-诗词歌赋
普通人想提高文字功底,从哪个方面着力
读写结合是根本。阅读积累,就好像是盖房子前先看别人的房子,看得多了,就知道房子是什么样的,有哪几种类型,自己准备改哪种类型的。
写文章,需要有语言积累,如同盖房子前准好水泥、钢筋、石沙。这得大量阅读、持之以恒地阅读,要有摘抄意识,看到好词好句马上记到手机记事本里,名人名句名诗句,能记在脑子里的尽量记,表达时可以引用,可以仿写。
文字功底和语感有关,和思维有关,和价值观有关。这些都需要大量阅读,还要进行思想训练,如学习思维导图。经典中大多是有思想的人写的,多读经典有利于磨砺思想。
多与高水平的人交谈,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怎么样提高对文字的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升文字的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需要从长期的学习、历练中获得,当然,人在这方面的天赋悟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字水平的高低。
一、在长期的学习中提升文字能力
“学,不可以已”。应该说,提升文字的敏感、表达能力,需要从小长期学习,当然,因各种原因,小时候耽误了,年龄大的时候也不为晚,但关键是刻苦。学习的范畴需要涉猎广泛——这是掌控文字敏感能力表达能力必须要具备的前提。也就是说,对文字的驾轻就熟达到很高水平、可以轻松驾驭各种文体,就要多读书、多诵书、读各种知识的书,如同孔子所言要成为“马车夫”——专业性强的可以“术业有专攻”,也就是“射击家”。举个例子:如果你作为一个文字总编辑,对于文章要相当敏感,从浏览速度、修改水平(许多文章是改出来的)、审定效率质量以及政治敏感性等都要快速判定审核准确,这种功底首先就是什么知识都掌握,并具有深厚功底。同时,要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可以对文字展现的意境、构思、手法等领会,更需要大量学习中国古典书籍以及古典诗词等,这样对思想、文字的锤炼大有好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可以做到文思泉涌、一挥而就而且一稿就是精品的境界——这种各种文体都能轻松驾驭的人不多,但只要你肯努力,也会达到很高水平。
二、在长期的实践历练中提升文字能力
“实践出真知”。文字能力提升的实践,一是要多写,当然,在兼顾自己喜欢的文体写作时,也尝试写其他多种文体,让自己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如,小说、散文、诗词等文学作品,属于发散性思维,看到一朵花,可以想到爱情、母亲、战争等,立意不同,意境也不同,有些人的诗词写景或许华丽堆积,而缺乏诗言志的巧妙寄托,一些高手可以写文学作品,但对于理论文字就无所适从——因为这类文字的逻辑性和创新性强,光靠想象是不行的;二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向大家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丰富你的阅历:三是要多思多想,不断总结思考自己写的作品存在的问题,知不足而改之。这样,你的文字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提高文字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简言之就需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更需要长期刻苦坚持。
谢谢大家!周末愉快!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3.29下午即草于西安
你认为文字是用来做什么的
文字的最早出现是在符号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原古人从发现火到利用火,然后利用可帮助人类生存生产的石器树木等等……人类走向了智力运用的时代!于是创造了文字的起源_符文!
为了便于记事,他们以画符号来进行有效的标记!当看到自己留下的标记符号,他们就会想起失去的记忆。慢慢的,他们发现过于简单的符号远远不能够记载所需的需要!于是他们创造了最为古老的字_相形字!他们把这些文字雕刻在甲骨上!或石块上!这些文字的创作,更有利的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帮助!这就是最早文字带给古人类的好处!
殷墟甲骨文的出土,揭开了中华文明文字起源的面纱!中华文字是世界文字文化最为重要的文化传承!为人类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字还可以起到原意原话性!比如常言说_捎话捎多了!捎东西捎少了!意思就是说如果捎点吃的东西,捎带者可以尝一口。等到达目的地,捎的东西自然就少了!而用话来传达的话,捎话者只需多几个字或一个字,那么这个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说书面文字来传达的话,意思是不可改变的!这是硬道理!这就是有文字的好处之一!
中华文字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的文化都不可能与中国文字文化的表达相提并论!中华文字文化的表达更居灵活与多面性!一字就可多意!这就是文字的深奥魅力!中华文字给我国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底涵!
谢谢朋友们的阅读!欢迎参与讨论!谢谢!
文章分享结束,普通人想提高文字功底,从哪个方面着力和神奇文字冷知识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