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为什么日本人把军官称呼为“士官”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关于日本军人的冷知识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单论单兵素质日本士兵在世界上排名如何
抗日神剧看多了,估计都会有一种,日本鬼子太好打了,侵略这么多年,遭了不少罪吧!我们对不起日本啊!尤其是现在的很多青少年根本就不了解那段历史,这样的影视剧很容易就把他们误导了。
本回答以二战为背景,进行解读,看看日本士兵的单兵素质到底如何!
纵横对于日本人的人格一向是瞧不起的,但是要说到打仗,说到单兵素质,不得不承认,日本人还是很能打的,说到单兵素质,纵横认为排名第一肯定是有点武断的,但如果把美日德苏四个国家算作是一线的话,日本肯定能够跻身其中,尤其是在单兵素质上,日本和德国可能还会高过于美国和苏联。
单兵素质一般来说是指士兵的战斗力,综合一个士兵的军事、政治、武器、战术、训练等等素质为一体,来评价士兵的作战能力。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孟烦了曾经总结过日军的作战战术动作,三个人形成犄角之势,不知变化,战术呆板,作战思维僵硬;在《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作者更是直接讽刺日本的迂回作战思维,将日本人看作是极为愚蠢的军队。
实际上,即使你能看到日本的缺点,你也知道他会怎么打,可是你依然打不过,这就是日本人的厉害之处,无论处境多艰难,都能给你创造一点惊奇。
对于台儿庄战役中打败过日军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经评价日本士兵时说“日本陆军训练之精,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
陈诚更是根据武汉会战的情况总结“兵在精而不在多”,70多个师,未能抵挡住日军7个师团,差距在哪里?
李宗仁和陈诚都属于战略级的指挥官,他们能够有如此认识,说明在跟日本人的对战中,总是吃亏的。
而战术级的将领在评价日本士兵的单兵素质,更是直言不讳,以抗日名将宋希濂的说法,一个日本并的作战能力相当于七八名国军士兵;林老总在平型关大捷后也总结道:“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荫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
在中国战场长期最后形成对日本军人的评价就是“日本人不怕死,枪法好”。
所谓的单兵素质也就不过这三样,充分的军事训练,能够服从上级指挥,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怕死。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效忠天皇思想,武士道精神。
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让日本十分注重军事教育,以及对士兵的军事培养,日本士兵大部分都受过一定的教育,并且经受严格的训练,从日本的《步兵操典》也可以看出日本士兵的训练程度。抗战初期,日本士兵基本都需要经过10个月的训练,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士兵,要知道中国当时的黄埔军校前六期学习时间只有半年在学校。
在二战时期大概全世界的征兵方式都存在一些强制的措施,然而在参军的自愿性上,日本士兵是最积极,前不久有个日本二战老兵说,“如果再次开战,随时上战场”,从这句话我们也能看出来,日本士兵真的好战;
日本士兵是服从性最好的军队,上级指挥打哪里,日本士兵就打哪里,很少出现不服从命令的情况发生,都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职责,日本军队贯彻的最好,你不服也不行,德国投降后,不超过三个月,即使没有投降命令的士兵也向盟军投降。日本最后一波投降的士兵,因为没有得到投降命令,一直到1951年才向美军投降,这种意志力,可见一斑。
最重要的一点,日本士兵长期接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很多脑子一热,就往上冲,冲谁谁嘚瑟,别说中国,就是美国和苏联面对日本的万岁冲锋,他一样害怕。武士道精神教给日本人的总结起来就是一点,人要光荣的去死!
在《血战钢锯岭》里面的日本兵是处在怎么样状态下的
要了解二战时日本兵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必须要看一本书《菊与刀》!电影中日本兵的状态其实和真实情况差不多,但是只是日本兵的其中一种状态。有很多二战电影描述日本兵还是很到位的,比如:盛夏猎户座,硫磺岛家书,大和号等一系列电影,是比较全面展示日本兵的状态的!
对于《血战钢锯岭》中日本兵的状态可以说是有传统的。在日俄战争时期,俄国人最早感受到日本兵的这种蠢猪式的冲锋,创始人是当时的陆军大将乃木希典,当然那个时候的技术代差也使得日本人只能如此!日本通过自己独闯的精神战法战胜俄国之后,将乃木希典和东乡平八郎视为军神,在之后的战争中依然沿用这种战术,在之后的二战中这种战法屡见不鲜!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高层清楚的认识到要想打败美国人拼技术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东方智谋和精神胜利法才能取的优势!
总之,电影中的描述都是片面的,但是基本来说,单一角度的描述确实是比较真实的,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分析,还是可以有个大概得认知的!
最后想说一句,对于日本,我们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机,要不失时机的给他致命一击,让他牢记疼痛,永远俯首称臣!
为什么日本人把军官称呼为“士官”
非常专业的提问,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侵华日军内部称谓的名词解释,确实较为复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军有个世界唯一的现象,即所有军官无论中将还是少尉,全部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校名中的“士官”与我们汉语中的含义又有本质的区别。
(元帅陆军大将畑俊六)
一般意义上,世界各国军队的“士官”泛指职业或专业军士,比如军士长、上士和中士等等,还没有正儿八经的跨过“军官”门槛,唯独日本军队的称谓比较奇葩,特别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
日本军队称军衔为“阶级”,其衔职系统成于明治维新期间,虽然军队建设仿自西洋军制,但添加了自己的一套独特“阶级划分”。在日语中士官就是“军官”的意思,因此它的所有军衔称谓是围绕“士官”两个字进行的。
具体来说分为士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四个层级,每个层级则对应特定的军衔范围。(陆军中将时期的东条英机)
1、士官。日军的“士官”阶级包括军衔列表里的三等九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和少尉。其中将军三级为“敕任官”,说白了就是必须由天皇下达正式任命书的军官,这是天皇保证对军队统率权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佐官三级和尉官三级为“奏任官”,意思是陆军省直接可以任命,不过得上奏天皇走个程序,后者基本不闻不问。这就是陆军省长官陆军大臣(陆相)的最大权力所在,可以任免军官。
在日军内部,通常称呼上述所有士官(军官)为“将校”,哪怕只是个少尉也可以这么称谓,所以他们吃饭洗澡的地方一般叫作“将校食堂”和“将校浴池”,至于有没有“将校茅厕”那就不得而知了。特别说明一点,日军的“元帅”一级并非军衔,而是大将级军官名列“元帅府”之后的荣誉称号,正式称呼为“元帅陆军大将”,比如二战末期的两个总军的总司令杉山元和畑俊六,就是这么个意思。
度度狼军史原创,禁止转载。(二战日军大佐)
2、准士官。单指日军中的准尉军衔,并且年龄限制在40岁以下(宪兵可延长到48岁),也就是说如果混到胡子拉碴40岁了,还没有能够晋升到少尉的话,这个“准士官”就该退役或者转为预备役了。准尉并非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而是在士兵骨干中择优逐渐提拔起来的,类似于中国军队的“提干”。
3、下士官。其实这才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军队中士官的含义,日本军队“下士官”包括了曹长、军曹、伍长三级军衔,年龄上限40岁(宪兵45岁),在部队中一般担任的职务是:中队司务长(准尉或曹长)、小队副(曹长或军曹)、分队长(军曹或伍长),也就是说,日军的小队长是“士官”的最底线,“下士官”无论如何是不可以担任的。
当然,战时如果军官死的太多,下士官临时代理一下小队长是可以的。(二战日军尉官)
4、兵。日军的“兵”分为四个等级,即兵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其中入伍半年以内的为二等兵(列兵),入伍一年后为一等兵,入伍一年半的为上等兵,时间再朝上仍然未能混成“下士官”的老兵,那就是兵长了。
1943年以后,日本军队又把“敕任官”中的大将改为“亲任官”,必须由天皇亲自任命和颁发证书,表明裕仁加强了对军队高级将领的控制;同时增加了“兵长”这一军衔,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网络流传的军衔图上,是没有兵长级别的。按日军“兵”的划分,兵长为一等卒,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分别为二、三、四等卒。
搞这么多等级的“卒”干嘛呢?因为工资待遇不一样,二等兵每个月才拿6块钱,兵长可以拿到13块钱。(二战日军一等兵)
因此日本军人如果想成为他们所谓的“士官”,就必须入读陆军士官学校,学制三年,毕业后可授少尉或者中尉军衔;在部队实习一段时间后,表现优异者经过推荐和考试可以进入“陆军大学”深造,这是成为将军的必经之路,否则的话,军衔升到中佐基本就算到头了。
而如果没有陆士的学历,顶天混到准尉拉倒,因为不是专业军人出身。篇幅所限,抱歉不能一一展开介绍,但是网络上一些所谓科普的文章,还是不够准确的。
(注意时间)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真的以人肉为食物吗
日军二战期间发生过很多起吃人事件,不光吃敌人,吃平民,甚至连自己人都吃,乃至发生过陆军先吃海军,再吃不认识的人,然后吃掉同乡,把人吃到“连脚底皮都没剩下”的事情。
因为这些事儿上次写过,这次就换个题材,看看日军在“ChichiJima”岛上的吃人事件。
美国总统老布什在二战时曾经是位英勇的舰载机飞行员,他就差点被日军吃了。
日军轰炸珍珠港后,他推迟了耶鲁大学的入学计划,以中学毕业生的身份志愿参军。
1943年,18岁的老布什集满了300小时的飞行经验,完成了航母起降训练,成为海军的“复仇者”鱼雷攻击机飞行员。
他驾驶战机参与了多场对日军的大战,然后在1944年遭遇了一场一生难忘的危机。
1944年,硫磺岛战役前期作战开始,老布什奉命轰炸父岛(ChichiJima)日军机场。
他在回忆录《LookingForward》中描述了这一天的战斗:
父岛的炮火是我见过的最猛的,日军严阵以待,当俯冲轰炸开始时,他们的高炮追着我们射击,炮弹炸开的黑色烟云漫天都是。
老布什在这次攻击中被击坠,飞机一头栽向大海,他跳伞逃生并得到了飞行中队中队指挥官唐?梅尔文少校的信号弹指引,找到了救生筏。
随后他驾着这个筏子拼命逃跑,身后岛上的日军不断朝他开枪,还放下舟艇下海企图追捕他。
美军返航的战斗机中队对日军舟艇进行了威胁式的射击,打断了他们下海摸人的打算,但洋流却带着老布什不断往岛屿靠近。
万幸的是,未来的美国总统遇到了潜艇“长须鲸号”,他们捞起了这个战战兢兢的飞行员,上面的军官爱德华兹还用一台摄影机拍下了珍贵的影像。
但别人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与老布什同机的约翰·特拉尼没有跳伞,他随机坠海牺牲,尸骨无存。
另一个人威廉·怀特跳出了机舱,但降落伞没有打开。
这次战斗中,有14个飞行员跳伞,但只有老布什一个活着,他也是唯一拼死也要往大海飘的人。
死难者中5个人属于阵亡,其余8个人跳伞后都选择了陆地降落,毕竟往大海里跳伞实在太挑战幸运值了。
岛上全是鬼子,他们是驻扎在父岛的109师团,正为机场被炸愤恨得哇哇乱叫。
美军拿下岛屿后,四处寻找8名被俘飞行员,但遍寻不到,直到1945年8·15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些飞行员也始终没有踪迹。
于是美军在9月2日重登父岛,还审讯了相关人员,这才在一群鬼子兵中逐渐拼凑出一个令人惊怖的答案——飞行员们被杀死和吃掉了。
日本人刚开始抓到飞行员时,先是殴打他们,对他们进行各种惨无人道的折磨。
然后,有5个人被挑选出来(一说4人),他们被武士刀逐一斩首并吃掉,第一个被杀的是无线电员马弗。
第二天,指挥官立花芳夫命令军医寺木带人将尸体解剖,取出了肝脏和部分腿部肌肉供他们食用。
有军医招供:寺木用手术刀切开了飞行员的躯体,拿出了肝脏。我负责在他腿上割下一些肉,还上秤称了一下。
没多久,飞行员霍尔、吉米、瓦伦也以同样的方式被杀死和食用了,日军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吃掉了他们。
还剩下几个人没来得及吃,但他们被处决了。
按照关岛军事法庭的审判调查,父岛上的日军指挥官立花芳夫为了鼓舞士气,命令杀掉了8个被俘飞行员并将之分割肢解,一共吃掉了5个人。
军官们可以得到营养丰富的肝脏和心脏,在割下精肉后,其余的部分士兵们可以拿走烹食。
指挥官立花芳夫中将认为这可以提振军心,鼓舞低迷的士气和壮胆,最主要的是,他自己也想吃。
在立花师团的宣传中,美国人是敌人,是邪恶的白人,是与自己这些“神国子民”不一样低劣物种。
他们互相催眠,告诉自己“这些白人是与猪猡同等的东西,吃掉他们不算吃人,与吃掉牲畜没有什么区别。”
立花芳夫用武士刀砍杀飞行员的原因是“他喝多了酒,想让美国人见识日本刀的威力”。
按照日军的说法,立花芳夫一直就是个酒罐子,而且经常因喝酒而脾气暴躁。
当时遭遇了美军轰炸,他借酒浇愁,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拉着场末男少佐一起,要拿美国飞行员试刀。
他们称之为“展示日本刀厉害的绝好机会”(日本刀の凄みを披露する絶好の機会)。
于是,他以师团长身份,命令伊藤喜久二中佐将战俘马弗用铁丝绑在大树上,抽出军刀将其斩杀了。
他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命令军医将遗体解刨,取出内脏和肉烧制成菜,做成“戦意高揚”的“宴の肴”,给自己下酒。
据说菜品包括了寿司、烤肉、寿喜锅等等,丰富的很。
立花芳夫
有日军战俘证言,立花芳夫吃掉了美军的手脚肉和内脏后,说出了“这个很好吃!请再来一份吧!”(これは美味い。お代わりだ!)的话。
作为参谋的堀江芳孝少佐为此感到不安和恐惧,因此借故要学习英文,将战俘瓦伦·阿鲁·伯恩海军中尉作为自己的英语教师放在身边保护着。
但其他人已经盯上了这个美国人,他被借故支了出去,等回来的时候可怜的瓦伦已经变成了下酒菜。
美军在摸清情况后,拘押了所有牵涉“立花酒宴”人众,除上述军官外,还将参与者森国造海军中将、吉井静雄大佐等29人捉拿,作为B、C级战犯在关岛军事法庭起诉。
但关岛军事法庭虽然搜集到吃人的证据,却不能以“吃人罪”这种没有条款的罪行将之定罪,一众人犯最终以“杀害俘虏”和“损坏尸体”为名起诉。
立花、的场、吉井、伊藤、中岛升大尉等5人被判处绞刑,立花的审判从5月到9月,经历了三个阶段,他在一次法庭上被扒光到只剩内裤,裸身受审以示羞辱。
审讯后,美军故意睁只眼闭只眼放开了军营的关押,这让一众死刑犯在行刑前被士兵们反复虐待,直到1947年9月24日立花才被处刑。
在现代历史上,以陆军中将身份指挥吃人,也只有日本人做得出来。
虽然在其他地点也出现过日军吃人事件,但父岛吃人事件与其它在极度饥饿状态下发生的食人事件不同,立花芳夫吃人,一方面是因为发泄变态的情绪,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士气,实在是邪恶。
二战的日军,经历了十几年的侵略战,已经变成了一支兽性的变态军队。
立花芳夫也是一只从中国战场走出去的老鬼子,谁知道它带着它的兽军,又在中国造下多少孽呢?
但是,当年原日本律师联合会会长土屋公献直接就进行了否认,对证言提出了语气尖锐的反对,认为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肉食事实”。
多年以后,日本市民团体“POW(战俘)研究会”的泽田猛在采访土屋后表示:“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审判的公正性存在疑问”,言外之意,“小笠原事件”是当年战胜国栽赃给日本的莫须有罪名。
(也正是这个土屋公献,在后来有另一面的人生,他成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日本辩护律师团团长,主张彻底清算日本侵略战争罪行,向中国及亚洲的战争受害者进行谢罪、赔偿。)
您怎么看呢?
关于为什么日本人把军官称呼为“士官”,关于日本军人的冷知识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