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郭沫若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的问题,以及和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呢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
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的,可就在医专学医时──如课文描述的那样──有一次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促使鲁迅萌发“弃医从文”的思想。
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由此可以看出,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又从仙台弃医从文,这一过程无不深深浸透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实践着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朝花夕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
鲁迅原本打算做一名医生。他选择从医,是缘于这样的考虑——“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鲁迅选择从医,于私于公都是合情合理的,而且明显的是公大于私。
但是留学日本期间所经历的“电影事件”,却使他改变了从医的初衷——“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大众的材料和看客”。从“电影事件”中,鲁迅认识到了中国国民精神愚弱的严重和可怕。如果不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促进国民的精神健康,中华民族便不能站立并强大起来。所以鲁迅断然决定——“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认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这就是鲁迅当年毅然决然“弃医从文”的思想原因。从鲁迅的择业来看,他绝不是像一般青年人那样的心血来潮、随心所欲;他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这个抉择。它建立在国家与民族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这一高度上。这正是鲁迅为人所敬佩与令人感动的地方,也是鲁迅的伟大与崇高之所在。
阅读选文,请你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述与评论(1)原因(2)评价
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
评价: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的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郭沫若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
原因如下:
1、郭沫若幼年时曾患过重病,青年时期东渡日本留学又患过伤寒,致使两耳听力大为受损,加上他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昔日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几乎消失,在医学听诊等方面的困难极大,所以被迫改行。
2、郭沫若感到,医术只能医治人的身体的疾病,不能拯救整个民族的灵魂。激发民众觉悟比医疗病痛更为重要,于是他便毅然弃医从文,用一支笔去呼唤沉睡的人民大众。这与鲁迅弃医从文一样。
3、在日本留学期间邂逅日本女子佐藤富子,很快坠入爱河,产生了写诗的冲动和欲望,为安娜陆续写出了《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别离》、《维纳斯》等诗。井喷的创作成果助长了他的文学兴趣,促使他改行。
4、辛亥革命给了他新的希望,他受到留学日本的革命者的邀请回国参加革命,“在革命途上中国是要冲,我这后半截的生涯要往有意义的地方去。”
郭沫若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和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呢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