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虎将的陨落,关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同为盟友,东吴为什么要去偷袭关羽的荆州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打吴国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曹操攻取荆州之后,为什么不走陆地进攻江东,而要在水上决战
  2. 刘备为什么要伐吴
  3. 曹魏为何不趁刘备夷陵大败后入川,反而攻打东吴
  4. 同为盟友,东吴为什么要去偷袭关羽的荆州

曹操攻取荆州之后,为什么不走陆地进攻江东,而要在水上决战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东吴的地理位置。在曹操下荆州之后,东吴的疆域范围,基本上都锁定在了长江下游南岸一带,也就是东汉三国时期的扬州地区。

而扬州地区,与曹操的中原地带,中间始终相隔了一条长江,曹操想对东吴用兵,长江则为必经之地。

所以说!一旦曹操想吞并东吴,那么?这场水战,是永远不可能避免的。就算他不出兵赤壁,比如他向寿春、淮南或者广陵等能地进军,同样避免不了与东吴的水上对峙。

或许我们可以来看一下,长江流域的主干道,都横贯了中国的哪些地区……

长江流域,是中国以及亚洲的第一条大河,是世界三大河流之一。全长六千多公里,发源地为青藏高原,主干流横贯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总共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几乎将中国地理分为了两个板块。最终由上海市崇明岛附近汇入东海,期间没有断档,江面很宽,水流湍急,两汉时期没有任何桥梁可以通过。

也就是说!曹操想要进攻东吴,横跨长江是最基本的,而横跨长江的唯一工具,就是战船……

所以!曹魏与东吴之间,水上的决战不可避免,况且东吴善于水战,更加不可能把决战的主战场选在陆地上了。

那么?这边就有一个问题了,曹操不是已经拿下荆州了吗?那他为什么一定要从中原出兵,他不能选择从荆州内部渡江,然后再从荆州南岸对东吴发起进攻吗?

这么做确实可行,但会绕很远,战线也会更长,以曹操当时一路连战连捷,气势如虹的姿态,他不可能选择绕远路。怎么快怎么来……有一种急于吞取天下,迫不及待的感觉。

况且!从荆州内部渡江,同样无法避免与东吴的水上决战。毕竟前边还有一条九江,这也是长江的支流,其跨度还不算小,而且无法从陆地绕过去。所以!他必须选择渡江,才能抵达东吴的本土。因为再往南边,就是士燮的地盘了,士燮当时还是独立的诸侯,不会给他曹操让路。

最终,曹操的进军路线,选在了赤壁。他选在赤壁这个点,没什么意外,毕竟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击败刘备。而且他追刘备的时候,也是走的这条路线,正好追到乌林……

当刘备屯军襄樊地区的时候,刘琮背着刘备投降了曹操,刘备听说后,赶紧退军往江陵赶。江陵大家都比较熟悉,是荆州最重要的军事重镇,是有军实的。所以当刘备往这边跑的时候,实际上曹操是有点慌的。他害怕刘备入江陵之后,把江陵的守将给说服了,那麻烦就大了。于是,他连夜挑选了五千精骑,一日一夜狂奔了三百余里,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并将其击败。

一番混战之后,刘备丢妻弃子,慌忙奔走,被迫放弃了他的原定计划。改为斜趋汉津渡口,去与关羽的船队汇合,沿沔水而下投靠了江夏郡的刘琦。

而曹操,也是这么一路追过来的。追到乌林的时候,正准备渡江,突然得知了孙刘两家联盟的消息,所以不敢轻易渡江,驻扎在了乌林地区,与赤壁遥江对望。

如此!就形成了赤壁之战……

曹操选择在赤壁战场,可以说非常唐突,他没有做过详细的战略分析。有点操之过急的表现。他甚至一度的认为,东吴听到他有八十万大军的时候,会选择主动投降。所以!他把战略的矛头,直接对准了江夏方面的刘备,没有考虑到东吴的抵抗。

当周瑜入驻赤壁之后,曹操也没有作出适当的战略变更,而是把几十万大军集中在了乌林这一个点。他以为自己以多打少,必定能打赢这场战役。或许他当时分兵夹击,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分一支兵,去打江夏郡的北部地区……

总之!曹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被前边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刘备为什么要伐吴

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

刘备最后一次率兵兵攻打吴国是在公元221年的七月,史称夷陵之战。公元219年吕蒙设计攻打关羽所在的荆州城,关羽没有防备仓皇出逃,逃跑到了麦城被吕蒙杀害。

吕蒙杀死关羽后把关羽的头剁了下来回去给孙权看,孙权担心刘备攻打吴国,于是和曹丕联盟,远在蜀国的刘备在得知关羽已经死了的消息后非常悲痛。

于是在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的三个月以后,刘备以替自己的兄弟关羽报仇为理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扩展资料:

夷陵之战是由于吴国为了夺取荆州,而用计谋杀害了刘备义弟的关羽,反贼又杀死张飞,刘备想起桃园结义之情,不听诸葛亮的话,并且让诸葛亮守成都,亲自御驾亲征,来灭掉东吴,替关,张报仇。

孙权听说后很慌张,派人求和并一律送还荆州,刘备屡次不答应。孙权只好收集身经百战的老将迎战,但是被刘备军的猛将杀得大败,兵败将忙。

黄忠由于中了埋伏,中箭而死,刘备发誓更要灭了东吴,东吴兵败,人心下降,杀害关,张的仇人都被杀害。刘备不死心,更要灭了东吴,在夷陵下寨。

此时东吴经过辩论,派出了陆逊为都督。起初众将不服陆逊,后来看见陆逊用兵用得非常妙,佩服不己。

陆逊看见刘备下寨犯了兵家大忌,决定用火攻,当夜便去刘备军放火,果然放火烧了七百里,刘备兵败将忙,险些丧命,退回白帝城,这是刘备打的最后一战。

曹魏为何不趁刘备夷陵大败后入川,反而攻打东吴

曹魏不打刘备,反攻东吴,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刘备初败,士气低落,如一旦攻蜀,反而激起义愤,提高蜀军士气。

二,刘备虽败,诸葛军师还在,曹魏攻蜀唯惧怕的就是诸葛亮。

三,曹魏攻蜀,如果让东吴和西蜀重新连手,两路夹攻曹魏,蜀必不可得。

四,蜀军尚有相当军力,曹魏胜败难料。

所以,曹魏此时攻吴,刘没有力量助吴,可以单独先败东吴,然后回头在攻蜀,如此,可统一中原矣。

同为盟友,东吴为什么要去偷袭关羽的荆州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因为它牵涉了大家非常感兴趣的两个方面: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桥段: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②又可以理解国与交往的外交原则——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刘备借荆州

赤璧之战后,荆州七郡(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江、桂阳、零陵)被曹、刘、孙三家割据。曹操占据着南阳和南郡的北部,立为襄阳郡;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刘备则占据着荆州南阳郡。

而刘备还要求把江东占据的荆州划归他来管辖。理由是:自己人多地少。好话说尽,大家是兄弟,共同抗曹嘛!

周瑜、吕范等诸将都极力反对“借地”,只有鲁肃一人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别因为土地问题而破坏了“吴楚联盟”。避免日后被曹操各个击破。孙权听着在理,就答应了。

公元214年,刘备夺取了益州,势力大增。孙权感到了潜在的威胁:刘备占据益州,固然可以北进河南,进击曹操。但他也可以顺江东下,攻敢东吴呀!

于是他反悔了,派诸葛瑾去索回荆州。但刘备却“耍赖”了,不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的。他说“我准备夺取凉州,然后再把荆州还给你们”。

我们可以“脑补”一下画面:刘备满脸堆笑,“兄弟之间嘛,好说,好说”!心里却是另外一个声音:你当我是二百五啊?荆州这么一块好地方,让我还给你们?别想梦!

列位,诸葛亮在《隆中对》云:“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这可是军事要地哟!到口里的肥肉又吐出来?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孙权知道刘备使的是“拖”字诀,非常愤怒,于是派吕蒙率军把荆州三郡夺回来。

刘备闻听此讯,就驻扎在公安,派关羽与吕蒙争夺三郡。孙权也坐镇“陆口”,派鲁肃驻扎在益阳,抗击关羽。

鲁肃约见关羽,数落刘备刘备当年被曹操追打得路末途穷,无处安身。是孙权借给他荆州,有了“栖身之所”。现在他既然已取益州,就不应“忘恩”,意欲吞并荆州。关羽无以辩驳。二人“协商”的气氛虽然很友好,但都是各为其主,最终没有一个结果。

眼看战争难以避免,事情却出现了转机。曹操却打过来了。曹败张鲁,平定汉中,对巴、蜀构成了直接威胁。

刘备不得下与孙权讲和。整个过程我们现在把它设想为一个交涉交易的过程:那好吧!我们兄弟都不吵了。你也退一步,我也退一步。双方约定:孙权统辖江夏、长沙、桂阳。刘备享有南郡、武陵、零陵三郡。然后迅速回防益州。

分割荆州仅是迫于形势的暂时妥协。这种结局双方都不满意。

关羽攻袭襄阳、樊城

公元219年7月,关羽向襄、樊发起进攻。襄、樊是曹操阻止刘备和孙权北上的战略要地,曹操非常重视,他派曹仁驻守。为保险起见,又派徐晃增援,驻扎在“苑城”。

其时樊城地区连降十多天大雨,于禁的军营被淹。曹军纷纷纷投降,只有庞德拒降,被关羽斩杀。

由于洪水的冲击和浸渍,城墙不断坍塌,守城士兵惶恐不安,大多主张投降。只有满宠坚决反对。最后众将士决定盟誓坚守。

关羽断绝了樊城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并派另一支军队包围了襄阳,彻底孤立了樊城。

在这紧急关头,徐晃的援军赶到了,曹操也率军南下,声援徐晃,援助曹仁。曹仁见援军到,守城之心更加坚定了。

看到曹、刘关系紧张,孙权感到有机可乘,便给曹操修书一封,内容是:请求允许他讨伐关羽,为曹操效力。并让曹操保密,以防关羽有所防范。

他的这点小九九哪能蒙过老奸巨滑的曹操?为我效力?是你自己的私利吧?他假意应承,却将孙权的书信用箭射去关羽军营。

关羽起初疑为曹操的“离间计”,对于是否撤兵犹豫不决。等到后方传来孙权袭击的确切消息,无奈只好撤兵南救江陵。

关羽败走麦城

为了麻痹关羽,吕蒙假称病重。孙权公开发布命令,将其召回建业(吴国都城,今南京)治疗。却派了一个当时没有名气的“陆逊”代替吕蒙驻守陆口。

为了迷惑关羽,陆逊修书与关羽,夸他“何等伟大”,并对关羽俘虏于禁大加赞赏。并说自己能与关羽为邻,向他学习,是自己莫大的荣幸。关羽看后,觉得诚恳、彬彬有礼,有想投靠自己的意思,就根本没放在心上。并将军队从南郡撤出一些支援樊城。

陆逊将此消息报告了孙权。孙权立即派吕蒙直奔江陵、公安。为了迷惑关羽,吕蒙将全部战船改装成商船,招募平民摇橹,日夜兼程。直至兵临城下,荆州守军才发现。

关羽只得放弃襄、樊,援救荆州。魏将赵俨建议不予追剿,得到曹操的赞同。

关羽得知江陵失守,便请求刘封、孟达发兵援救。但二人均以上庸刚稳定下来为借口,拒绝支援。而军中将士也得知吕蒙优待和安抚他们的家属,家人平安无事。于是无心恋战,不少人还偷偷逃回江陵。

这样,关羽的军队士气低落,又无援军,他只得向西退年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12月,关羽和儿子关平在章乡(今湖北当阳北)被活捉。由于拒不投降,后来被杀害。时年60岁。

于是,孙权终于夺回了荆州。孙权占据荆州,杀害关羽,给了刘备巨大的打击,并发誓要为关羽报仇。这样,孙、刘的矛盾更加尖锐了。

孙、刘对峙的局面,对于曹操来说,正中下怀。他立即上表封孙权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封南昌候

写到这,我想:对于“韩信”命运的描述“成亦萧何,败亦萧何”是不是可以用到刘备身上,“成亦借荆州,败亦借荆州”。解释就是:成——刘备借得荆州,站稳了脚跟,有了“根据地”,从此不再是一个“流亡政府”。败——从此失去了一个坚定的盟友,多树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写到这,想到平时所看的关于“三国”的电影和电视剧,大家是不是认为应该补拍一个场景?那就是“曹操大宴将士”。如果我来拍摄,至少要增加一个奸雄曹操的“面部特写”镜头:操贼眨巴着“狡黠”的眼神,诡异地偷笑着。

看来这些导演和编剧们也不咋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关羽水淹七军之后,东吴为何要偷袭荆州

标签:# 东吴# 荆州# 要去# 盟友# 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