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司马微为什么说孔明得其主,而不得其时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说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时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司马微为什么说孔明得其主,而不得其时
三国时诸葛武侯的大名垂千古!
我想每一个喜欢诸葛亮和爱读三国史的人来说,每每读到《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这一章时:当司马徽再遇刘备,得知是徐庶向刘备举荐的诸葛亮时就说过“元直欲去,自去便了,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又说过“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感叹。当时心里不禁会觉得一突,为什么这时诸葛亮还未出山,司马徽会有这样的言论,又不免感到忐忐。而纵观诸葛亮一生也确实应验了这句“不得其时”的论断。真的是让人们为诸葛亮的一生感到痛惜、哀惜、悲惜、怜惜!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司马徽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原因。正因如此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在世人的心目中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是后人争相学习的典范!后世之名人墨客也多有追评高论,不胜枚举。其中以杜甫的诗词《蜀相》最为贴切肯实,让人读后再忆起诸葛臣相时禁不住潸然留下。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首经典的称颂,缅怀一下三国时期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经济家、建筑制造大师、大诗人的丰功伟绩: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那么在汉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之时,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选择曹操或是孙权呢?诸葛亮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父亲诸葛圭虽然早亡,但也是汉朝官员,职位太山都丞。因为他叔叔诸葛玄和荆州刘表关系不错,所以诸葛亮一家就一直居住于当时荆州的管辖范围内。常和当时的荆襄名士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为友,坐而论道。而当时曹操的专权挟帝和看出东吴孙权只会偏安一禺的现状,作为汉家臣子后人的诸葛亮是觉不会与他们同流的。刘备大汉后裔,皇室贵胄,又素有壮志,虽然未遇诸葛亮之前一直都郁郁不得志,但这都不是真正影响司马徽所谓的“不得其时”的原因。而且崔州平“由乱而入治,由治而入乱”的论述,也间接说出了诸葛亮跟随刘备的“不得其时”。三国演义开场所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的延续发展,朝代的兴衰更迭,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转移改变,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也正是“由治而入乱”的开始,历史也证明刘备不是那个“由乱入治”的人,曹操也不行。那么这个道理别人都懂,诸葛亮也更加明白,也看的透彻。那么导致诸葛亮最终跟随刘备出山的理由,我想原因有二,第一是诸葛亮确实为刘备的三顾之真情所打动,士为知己者死!第二我在之前的悟空问答中也说过,诸葛亮绝对对自己的能力有着相当的自负,企图帮助刘备重拾山河,重造汉室,重写历史。我这绝不是贬低武侯,而是对武侯能力的高度赞扬。他绝对有扭转乾坤的能力,比及吕望、子房的豪情!就像他用七星续命一样有着强大的自信!但终究“不得其时”啊!!!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忠勇、朴实、辛劳、大度,他的形象光芒万丈,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为刘备光复汉室的夙愿中去,直到死也不忘蜀汉山河,蜀汉人民,最后葬于定军山遥望北方,以此守护着蜀汉的汉中大门。希望能看到后代北伐成功的那一天!刘欢的一首《哭诸葛》是那么的让人心肝悲恸,让人怜悯惋惜!
遥想武侯当年意气风发,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计;火烧新野初展风姿;联孙吴舌战群儒;借东风赤壁败曹;夺荆州为主谋基业;戏周瑜为蜀去强敌;哭周瑜英雄惜知己;入西川先主成帝业;取汉中曹操败退;重养民后世颂其德;降姜、马为蜀储人才;困陆逊八阵显威力;擒孟获为汉平后方;辅后主、俩上表彰显忠诚心;斩马谡方见治军严谨;用兵奇谋空城计,别出心裁木牛连环弩;骂王朗尊汉抑魏;战司马计高一筹;七星续命神鬼莫测;除魏延用心良苦;葬定军夙愿未甘!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鞠躬尽瘁,又何为死而后已。诸葛亮的精神用完美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这就是为什么司马徽说徐庶“惹他出来呕心血也”。可见司马徽看人之准,也算称得上诸葛亮的知己了。
真是:
一生为主身先死,
鞠躬尽瘁只为国。
空余阵图与瑶琴,
留得美名在人间。
为什么说诸葛亮出山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
1.因为诸葛亮出山时虽然得到了刘备这样一个有野心的主,但却没有得到一个适合他发挥才能的时机。2.诸葛亮出山之后,刘备虽然有了一定的势力,但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的才能和智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应用。3.如果诸葛亮能够在一个更为稳定和强大的时期出山,他的才能和智慧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为刘备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由于时机不对,他的才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是为什么说他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的原因。
为何司马徽说诸葛亮是“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占了几个
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说诸葛卧龙是一个不占,那么为何诸葛先生还是坚定的选择辅佐刘备呢?也许这便是古代儒士的一种信念吧!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历史上司马徽先生这话到底有没有说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蜀汉后来的发展却印证了诸葛亮其实天时,地利,人和是一个不占。
无天时卧龙出山时,刘备尚无基业,不过依附于刘表,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曹操当时却已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灭二袁,平吕布,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外族,挟天子以令不臣,掌握着半壁江山,要想击败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完成恢复汉室的宏图伟业,谈何容易?曹操毕竟不是庸人,所以说蜀汉不占天时。
无地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天府之地易守难攻,若是没有吞并天下的伟志,偏安一隅,确实是一块宝地。但有利亦有弊,蜀地道路险阻,易守难攻,外人虽不易进入但同时自己也很难走出,这正是制约蜀地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像当年诸葛亮出师北伐,就经常因为后补不足(粮食,物资等)而只得撤兵,为什么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呢?且不说是否有人阻扰,首先他这粮道就是不通的!古代行军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方补给对于行军打仗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就大大制约了蜀国的外扩,所以蜀国不占地利。
无人和蜀国内部在我们看来不是很和谐吗?难道还没有“人和”吗?确实,魏,吴两国在后期都曾出现过内乱,唯独蜀国不曾出现,话说真是君臣一心吗?其实不然,不过这个平衡制约做得比较好罢了。自刘备攻占西川之地,建立“汉”政权以来,蜀汉内部就一直存在两大派系势力,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和以李严,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地士族。当然这两大派系并非是那种水火不容啦,不过在政治主张上经常会出现分歧,都有维护自己一方利益的私心,做不到一致对外!像诸葛亮北伐时就常遭李严阻扰,所以蜀国不占人和!
蜀国不能成为最终赢家其实也是历史必然!三分归晋也许也是上天给曹操开的一个“玩笑”吧!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为什么司马徽(水镜先生)说诸葛亮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
原因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诸葛亮虽然得到了一个好的主公,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的时机啊。
隆中对中就说明了情况,曹操已经占领了中原大地,大半的天下呢,孙权有占领了江东,小半的天下。一盘算,还剩下小半的天下,就是荆州和益州。
这就意味着施展的空间基本被限制住了,曹操如果有天时,孙权有地利,蜀国复杂的政权格局,刘备显然没有人和。
天下诸侯,不止有刘备一个枭雄。
正因为有曹操和孙权这样的人在,他们的地盘是动不得的,刘备才被限制住了。扩展资料水镜先生举荐诸葛亮:刘备,是原来汉室的后裔,他先前参加过镇压黄巾起义,后来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但是此时刘备手下人才匮乏,只有武将,没有谋士和治国人才,所以此时的刘备的力量的非常弱小的。
刘备只好屈身于刘表的麾下,寻求庇佑。但是受到蔡夫人的记恨,派蔡瑁杀备,刘备的的卢马月檀溪之后,逃脱追杀。
而且很幸运地遇到了当时的隐居的名士司马徽,司马徽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其实在此之前,刘备就听徐庶说过诸葛亮这个人,只是一只未得机会去请。这次遇见司马徽,司马徽对刘备说:“一般的儒生俗士,怎么看得懂天下大势呢?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刘备问他:“那谁是俊杰呢?”
司马徽答道:“卧龙、凤雏也。”
意思就是说是卧龙和凤雏两个人。
关于司马微为什么说孔明得其主,而不得其时和为什么说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