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论中国画的古典精神与当代画风的没落

大家好,关于南宋朝廷溃败后乘船沿海南逃,为什么不去台湾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现在为什么不打台湾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现在,全世界为什么对美国毫无办法
  2. 南宋朝廷溃败后乘船沿海南逃,为什么不去台湾
  3. 郑成功为什么不护永历皇帝去台湾
  4. 清朝时,为什么一定要收台湾,那时候有什么意义

现在,全世界为什么对美国毫无办法

为什么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因为美国这样的霸权主义者对全人类危害巨大,动不动制裁,一不高兴就袭击,而面对疫情却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看美国是顺眼的,都是一肚子窝火和憋屈,包括美国的跟班小弟,也是被使唤的一万个不愿意。所以,并不是全世界对美国没有办法,只不过没有火拼而已,暗地里的较量和“孤立美国”已经不知不觉中开启新的世界秩序:

美国又要闹事了,这一次选错了对象

近日,美国一名共和党议员起草了一份新问责法案,在新法案中,要求中国提供两个月内的疫情详细情况报告,否则就对华实施全面制裁。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表示,美方将在本周末之前宣布对中国涉港国安立法的回应措施,并扬言那些措施将“非常有力量”。美媒提前透露说,它们可能包括制裁实施该法的官员、限制交易、冻结资产、限制中国官员签证等等。

哈哈哈,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发出了笑声。美国,这一回,你是认真的吗?还是来搞笑的。

因为,这一次全球新冠肺炎的抗争中,全世界人民都早已经看清楚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真面目,美国以特朗普总统为首的一派美国官员,挖空心思用尽办法想把中国往死里整,因为中国一直强有力的制衡着美国,虽然中美博弈由来已久,但是中国早已经有了与美国平等对话的话事权,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还妄想着可以恐吓中国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

2020,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元年,中国是冉冉升起无法阻挡的新兴力量,是代表和平、正义的正能量,而且在这一次全球疫情之中,中国力量已经向世界证明了一切,中国体系也将是世界无法取代忽略的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而美国还妄想将霸权主义辐射全球,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还能“孤立”我们14亿中国人吗?醒醒吧,美国,新时代已经到来,千万不要再像瘾君子一样胡来。

美国在军事上也无法与全世界为敌

首先是美国的军事实力不够集中,因为美国一直在扮演的世界警察的角色,所以美国在许多国家都设有军事基地,那么一旦爆发战争,这些军事基地即相当于整体实力被割裂,成为其他国家的首要攻击对象。另外,一旦发生全球性的战争,就涉及到远征的问题,持续远征的状态即便是美国也负担不起,到时的物资补给将成为首要困难。最后一个问题最为致命,那就是美国将要面对的是全球的国家,哪怕是再厉害的国家面对全面受敌的情况,到时也会分身乏术。所以说,美国的军事实力不管多强大,都无法同全世界对抗。

不要看美国的军事实力全世界第一,但是那也是最多单挑某个国家,如果全世界联合起来,美国也只能认输。

亚洲崛起,全球秩序改变

全球战略家、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帕拉格·康纳曾表示,当今世界,以欧美为中心的全球秩序渐趋瓦解,面对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宗教与文化冲突、难民问题以及科技问题,西方准则和价值观显得无所适从。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多方的经济政治合作中,现代亚洲正在加速融为一体,亚洲的崛起将为解决世界发展难题带来新思路、提供新模式。

当地时间25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与德国外交官进行视频会议时表示,由美国主导的世界体制正在结束,“亚洲时代”正在到来。博雷利表示:“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统治者的世界中,从安全和技术方面来看,亚洲地区将在全球经济发展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谈论由美国主导的体制的终结和亚洲时代的到来,这种情况正在我们的亲眼见证下发生。”

据博雷利称,“新冠病毒大流行可以被视为权力由西方转向东方的转折点,欧盟选择‘靠边站’的压力正在增加”。他指出:“此次疫情是近几十年来,美国第一次没有在应对危机方面取得国际社会优势地位。或许美国对此并不担心,但是无论从哪方面看,我们都将看到日益激烈的竞争。”

随着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时代”到来,全球性的话语权也越来越有分量,而话语权的确立,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世界并不会对美国制裁什么,审判什么,但是“孤立美国”会成为共同的心声,因为孤立,美国也会重新思考自己的世界格局定位。

结语

美国的“一超”地位正在衰落,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秩序的“三极”之一。美国说了算的时代即将走入历史,“孤立美国”成为更多国家的诉求,友友,你觉得呢?

南宋朝廷溃败后乘船沿海南逃,为什么不去台湾

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吧。

一、台湾处于蛮荒时代,经济技术条件恶劣

台湾还未得到开发,被大量原始部落控制。

宋廷如果到达后,面临的是一片蛮荒,在台湾岛拓展地盘需要足够的实力和时间,无法长期获取足够的战略补给,几十万人吃饭穿衣问题得不到解决,朝廷自然会崩溃。

相比之下,两广一带山丘纵横,不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

再则两广始终忠于赵宋政权,那么寄期望于军民持续抵抗蒙古大军军的进攻,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

二、大型船只数量不足,无法满足运输几十万人的需求

南宋流亡政权到达福建时,四处收集各类船只,最终只弄到包括渔船在内的大小近千艘船只。数量和质量远远达不到需求。

元朝虽只有500艘船,但其船舰都是清一色战舰。

双方的实力根本就不在同一档次。

雪上加霜的是,泉州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又将自己上千艘船只无偿献给元朝。

台湾海峡气候条件恶劣,南宋水军均是民船,不具备长距离远航作战能力。

所以形势所限,南宋军民没有能力渡过台湾海峡。

三、蒙古人不可能放虎归山,养虎为患

此时蒙古水军相当强大,襄阳战役后连续击败南宋水军,船舰实力不可小看。

蒙古人绝不可能给南宋军民翻盘的机会。

即便张世杰全力保护赵昺退守台湾,蒙古水军极有可能在途中将南宋军民击败屠杀。

史载,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南宋的结局令人叹为观止:

公元1279年2月6日,广东崖山海战,南宋全军覆没,43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背上赵昺奋身跃入大海,以身殉国。

南宋十万军民闻此噩耗后,恸哭声惊天地,动鬼神。十万军民忠比心肝,亦接连投海殉国,无一贪生,无一叛国。

国破家亡断垣处,浩气长存,永世难忘。

郑成功为什么不护永历皇帝去台湾

郑成功缘何不护送永历帝退守台湾?非不愿为而实不可为!原因有三:

一、郑成功非拥立永历帝的部属。

郑成功一开始效忠的南明皇帝非永历帝而是隆武帝。隆武帝是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在见南京宏光政权崩溃后拥立登基的。虽然后续清朝大军压境,郑芝龙不顾其子郑成功苦谏而降清导致隆武政权的覆灭,但显然可以从中看出,郑成功效力的对象是隆武帝。

对于郑成功效忠对象的另一佐证便是曾宣布监国的鲁王子嗣。郑成功虽优待但却未拥立,可见隆武帝在郑成功心中的地位。虽然后续出于共同对抗清朝的目的,承认了永历政权,但派系隔阂已然形成。这就导致了双方未能形成协同作战而失败!

二、地域相隔,导致郑成功无法出兵接应永历帝

郑成功退保东南,永历帝固守西南,双方中间相隔千里,其中省份诸如广东、江西、湖南、广西等均已被清军占领,如若出兵必定艰辛万分!

更何况郑成功军强在海军若在陆军。这一点可自郑成功攻南京失败可见一斑。因此若要通过陆战战胜清军并接应到永历帝,与郑成功而言几无可能!

三、“权臣”思想注定了郑成功不可能接应拥立众望所归的永历帝!

郑成功与其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有大义,即认为中国应由汉家儿郎掌权(或者说朱家人做皇帝)。但他又与其父亲有一定类似,那就是“权臣”思想。

退保东南的均是郑家嫡系,是经过郑芝龙与郑成功两代苦心经营的成果。如若永历帝至,则郑成功必须得让出权利与皇帝、诸臣分权,显然这一点郑成功是不愿意的。这一点可以从张煌言配合郑军作战却始终得不到郑成功支援可以验证。为何?因为张煌言是鲁王一系非隆武帝一系!

总结

综合以上三点,郑成功显然没有动力及能力去支援永历帝并迎接其退保台湾。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郑成功的早逝。1662年,郑成功在台湾病故,其部属直接拥立其子继位,而非还权于在台湾避难的朱明宗室,这背后的原因显然是郑家一系军阀思想!

清朝时,为什么一定要收台湾,那时候有什么意义

康熙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入主中原的顺治帝去世后,康熙帝继位,他亲政后即智擒鳌拜,巩固了皇权统治,接着,康熙帝平定“三藩”,击败了吴三桂等藩王的割据势力,使清王朝的统治地位得到了空前稳固,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也得到了大大加强。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对于康熙来说,收复台湾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时,朝中也有不同意见,有的大臣认为台湾远隔台湾海峡,又是一个岛屿,而且,台湾郑军水师作战经验丰富,而清军主力八旗军不熟水性,要收复台湾难度很大,而且有不值得。但是,康熙帝玄烨对收复台湾很热心,也很有信心和决心。随后,康熙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好收复台湾的准备。

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廷恢复了福建水师建制;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帝任命湖南岳州水师总兵官万正色为福建水师提督,到当年年底,福建水师已有战船240艘,官兵28580名,已组成了出具规模的水师,收复台湾的条件逐渐成熟。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第一,郑氏集团一直是侵扰清朝的军事力量,但在“三藩之乱”后期,清廷也已为收复台湾采取了一些措施。

清朝入关之初,八旗军队因忙于打击农民起义军和清剿明朝的残余军事力量,而且,入关不久,对明朝降清的汉将还不敢放手重用,所以,还无暇顾及收复台湾之事。而康熙继位之后,清朝内地的反抗力量逐渐被平息,清廷的政局逐渐趋于稳固。但是,在当时,明朝的逃亡力量联络了在台湾的郑氏集团,想反清复明,因而,台湾军事力量也经常对清朝采取军事干扰,郑成功甚至还率兵想攻打南京。可是,郑成功在收取台湾之后,于次年便病逝了,由他的儿子郑经继位。郑经利用康熙初年“三藩之乱”的机会,曾率军渡海攻击福建、广东沿海等地。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发起的叛乱,为了保住他在福建的统治,与郑经协作,提供战船给郑经,以换取郑经出兵支援福建。在郑经强大水师的威慑下,泉州、漳州、潮州等陆续投靠郑经。

康熙十五年(1676年),广东尚之信遭受郑军的打击,战事失利,尚之信便加入了吴三桂的反清联盟,并且将惠州割让给郑经。到了“三藩之乱”后期,清军逐渐占据优势,郑氏在闽粤沿海的势力逐渐被驱逐出去。

郑氏集团虽然在闽粤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但是,仍对清朝有严重干扰和一定的威胁。其一,郑氏不断对东南沿海的侵袭影响到清朝东南赋税之地的稳定,而且对南方民心的稳定有很不利的影响,不利于与民心归顺清廷;其二,台湾的郑氏集团的存在,被认为是明朝正统势力的留存,成为反清复明的最后基地,明朝残余势力便是以台湾为希望,继续进行反清活动;其三,台湾继续孤悬于海峡对面,不利多民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和统一。所有这些状况,使康熙皇帝感到,收取台湾势在必行。

早在康熙初年,清廷就与台湾郑氏集团有了一定的交流。在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病逝不久,清廷就派使者前往厦门,表示要招抚郑经。但是,当时郑氏集团正发生内斗,郑经与其叔父郑世袭矛盾激烈,郑经担心清廷趁机出兵攻台,造成内外受困,因而,郑经采取了模棱两可的应对策略,他表面接受招抚,但实际上却不落实在行动上,虚以应付。第二年,郑经击败了他的叔父,便向清廷提出“请如琉球、朝鲜例,不登岸,不剔发易衣冠”(魏源:《圣武记》卷8《康熙勘定台湾记》)。而清廷要求的是郑经必须登岸、剃发、易服,因而双方形成对峙。

康熙十九年(1680年),郑经和清朝的战争失利,全面放弃厦门、金门,退往台湾。当时,福建总督姚启圣主张趁势进攻台湾,但遭到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反对,加上一些大臣支持万正色的看法,而康熙帝当时仍在指挥清军对付西南的吴世璠,因而便赞同暂缓进攻台湾。

姚启圣与施琅(剧照)

第二,郑经去世,清廷趁台湾政局不稳,抓住机会收复台湾。

康熙三年(1664年)清廷找到了一位非常合适率领清军水师的重要将领,这就是施琅。施琅原是郑氏集团中的人,是深谙海上作战,非常厉害的水师将领。施琅因与郑成功有矛盾,后来降清,曾率领清军经历过一些战事。经朝廷重臣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的推荐,康熙帝授福建提督水师总兵官施琅为靖海将军,令其统帅水师,率水师征剿郑经。

施琅率曾水师先后三次渡海,想攻下台湾,可是,皆因中途出现台风,征战未能获得成功。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又派福建招抚总兵官孔元章先后两次渡海至台湾招抚郑经,但郑经仍顽固地坚持要依“朝鲜例”而不登岸、不剃发、不易装,因而,招抚仍没有能成功。康熙七年(1668年)初,清廷令施琅到京师,仔细商议进兵征讨台湾的整体策略。施琅到京师后,向康熙帝及朝中大臣详细报告了他关于武力统一台湾的整体设想。但是,当时康熙帝刚逮捕鳌拜,“三藩”尚未平定,南方割据力量尚未完全清除,沿海人心不稳,所以,清廷还没有精力和兵力能武力统一台湾,因而,施琅的设想没能被康熙帝采纳,更没有可能付诸实施。不过,康熙帝已经意识到武力统一台湾将是他不仅将实施的军事行动。于是,康熙帝命施琅为内大臣,留在京师,以备收复台湾时能重用。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突然中风而死,郑氏集团又再次发生内斗,这一次,年仅12岁的郑克塽继任为延平王。可是,当时郑克塽根本掌控不了局面,郑氏集团的大权实际上被冯锡范、刘国轩所掌握,而郑氏集团中的官员出现了向心力动摇的状况。在这非常时期,负责与清朝谈和的傅为霖感到郑氏集团前景堪忧,于是,他想当清廷的内应,准备与清朝水师暗中合作。此时,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是进攻台湾的极好时机,主张向台湾进军。可是,当时的水师提督万正色却反对立即出兵,觉得时机未到。而姚启圣对施琅非常了解,知道施琅与郑氏集团有大仇,必能帮助他出兵击败郑军,于是,姚启圣便向康熙帝推荐施琅,请求让施琅到东南前线来率领水师。当时,康熙帝对水师提督万正色反对出兵征讨台湾的态度很不满意,于是,康熙帝便接纳了姚启圣的建议,派施琅到福建,担任水师提督,并将万正色调任为陆师提督。

清统一台湾之战示意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农历六月十四日二十二日早七时,施琅率领清军水师,发动了对台澎的总攻击。施琅将舰队分成左、中、右三路,左路军共50艘船,由总兵董义等从澎湖港口西侧内堑攻入牛心湾,此路军意在让郑军误判清军要在此处登陆;中路军共有56艘船,分成8队,每队有7艘船,由施琅亲自指挥,作为进攻娘妈宫的主力;右路军共有50艘船,由总兵陈蠎等率队,从澎湖港口东侧东莳攻入鸡笼屿、四角屿,会同中路军从侧面夹攻郑军。此外,施琅还留下约80艘作为后备队,以备应急之用。

决战即将开始,可是,海面上突然刮起台风,受台风影响,海上吹起很大的西北风,这风向是施琅没有料到的。风势对郑军有利,刘国轩令郑军趁有利的风势猛攻清军,清军处于十分被动状态。清军船队将朱天贵被炮火打死,舰队阵营有些稳不住。

可是,到了中午,老天爷突然保佑清军了,因台风受赤道锋面带的影响,海上转而刮起南风,风向变得对清军非常有利。施琅见有了风势,立即令清军全面反攻。清舰顺着风势发射各种火器,围攻郑军船队,郑军被突然改变的风向弄懵了,原本就已贴近清军船队,风向一转,成了近距离的打击目标。激战了不久,郑军全面崩溃,郑军将领江胜战死、邱辉自焚,伤12000人,被俘5000余人;被毁、被缴的战船达190余艘。

刘国轩眼见郑军船队大溃败,知道战局已定,再也无力抵抗了,他急忙率着残余部队从北面撤往台湾,澎湖各岛余下的郑军,皆向施琅投降。此次决战,清军仅阵亡329人,伤1800余人,船只无一损失。施琅大胜。

施琅在澎湖郑军归降后,禁止杀戮,发布《安抚输诚示》,安抚百姓,以稳定澎湖战后秩序;其次,施琅特意派人医治受伤的战俘,并配发给他们衣服、粮食,而后,再将痊愈的士兵送回台湾;再次,施琅指派原刘国轩的副将曾蜚赴台,劝说刘国轩归降,并拉拢郑军将领,劝其作为内应。此举果然有效,台湾军队防守淡水的何佑首先暗中与施琅联络,并劝说其他将领归降施琅。

施琅收复台湾(绘画)

其实,此时守在台湾的郑军人心全乱了,精锐部队在澎湖决战中全折了,战败消息在台湾越传越广,兵无斗志,民不安心。

关于下一步该怎么办,掌权的冯锡范和刘国轩出现了矛盾,冯锡范赞成有的将领提出的进攻菲律宾的建议,但遭到了冯国轩的极力反对,因为远征军只想抢劫,并想逃往海外,这是死路一条。

后来,在刘国轩的力劝下,延平王郑克塽于七月十五日(9月5日)向施琅投降,并于八月十八日(10月8日)剃发易服,全心归顺清王朝。至此,郑氏王朝宣布正式灭亡。

第三,清军收复台湾后,施琅力主设府管理,将台湾纳入大清版图,清廷统一台湾意义重大。

郑克塽降清之后,台湾已经被清军所控制,但是,朝中却出现了争议,关于台湾是否把台湾并入清朝的版图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朝中相当一部分大臣认为,台湾孤悬大海之上,朝廷若要安全防守台湾和把台湾治理好,要耗费许多银两,因而,倾向于主张将其弃守。

可是,以施琅为代表的一些大臣,特别是参与平台的大臣,都主张将台湾纳入大清版图。施琅认为,台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台湾资源丰富,是自然风光很优美的岛屿,势必当纳入大清版图。其实,台湾原本就是中国的岛屿,只是当时清取代明,而郑氏集团一直向明朝称臣。施琅收复台湾之后,清王朝将台湾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管辖区域。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设总兵官一员,兵八千;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台、膨隶属于福建省。从此,台湾和大陆在清朝又统一起来,其行政建制与内地划一。施琅因平台有大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两岸同根”

清朝统一台湾意义重大:

首先,清政府统一台湾,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虽然说清廷是从郑氏集团手里收取了台湾,但是,若是从抵御外敌的角度来看,其实,施琅等是继承了郑成功的事业,台湾归属于清政府,荷兰殖民者等不不再敢卷土重来,沿海诸省也没有外敌入侵的危患。收复台湾,使台湾和东南沿海数省从此得到了将近二百年的安宁。

其次,清政府统一台湾,加紧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沿海数省和台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发展。清政府为了割断郑成功和沿海数省的联系,曾实行海禁,造成沿海地区土地荒芜,民众十分困难,甚至流离失所。而统一台湾之后,解除海禁,招民垦荒,沿海一带的经济又开始繁荣起来。此外,台湾民众不少家族的根就在东南沿海,比如,郑成功当时把福建沿海的一些民众带到了台湾,台湾的风俗,很多与福建沿海地区是一样的,说闽南话,保持着闽南风俗,生活习惯是一样的,而台湾统一使这些同根、同缘、同习俗的传统得以保留和传承下来。台湾不仅在政治管辖权上,在地理版图上是中国的台湾,而且,台湾在文化和习俗上也是中国的台湾。

现在,美国想通过在台海挑起军事事端,通过唆使、诱惑台湾的“台独”势力搞独立,这是痴心妄想,台湾属于中国,绝不允许独立,更不允许成了外部势力的附庸。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不容任何势力侵犯。

关于南宋朝廷溃败后乘船沿海南逃,为什么不去台湾,现在为什么不打台湾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汉和东汉不是一回事,北宋和南宋却是很相似

标签:# 溃败# 不去# 乘船# 台湾# 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