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一百年以后,人们不一定会看金庸,但还会读鲁迅

大家好,关于如何看待一些老师说的「读鲁迅但千万不要学他的写作方式」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鲁迅为什么不建议读中国小说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说鲁迅的文章近些年似乎不受欢迎了
  2. 如何看待一些老师说的「读鲁迅但千万不要学他的写作方式」
  3. 鲁迅的书值不值得看
  4. 为什么有人说鲁迅的作品不适合改编成影视剧

为什么说鲁迅的文章近些年似乎不受欢迎了

鲁迅先生并没有不受欢迎,如果说鲁迅先生不受欢迎的唯一的事件可能是中学生的三怕之一吧。如今,鲁迅先生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发酵中,今年是鲁迅先生《狂人日记》发表的百年纪念,更多的学者又开始对鲁迅先生进行更多的研究。

鲁迅先生像一把极其锋利的匕首,不仅仅直接插入敌人的心脏,而且他那犀利的言辞,刻薄的话语都使着人们永远铭记着我们中国的民族魂,中国精神的旗帜。

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鲁迅先生是具有双重意义的,他不仅仅创作了形式新颖,文体多样的小说,散文,杂文,而且他的思想是值得研究者们深入思考的,在研究者看着,鲁迅先生他承继了众多外国思想家,文学家的思想,如安德列耶夫,果戈里,显克微支等,在他的思想中,一直存在着对国民性的批判,此外更重要的是,鲁迅自身的精神。首先,泥土的精神,深深依靠着祖国大地,即使对国民性批判得如此狠毒,但是依旧对热爱这篇土地。其次,硬骨头精神,鲁迅先生面对时代的动荡,政局的不安,都一直保持着一种坚定的信念,是不屈服,不后退的精神。

对于中国人民而言,鲁迅是他们最坚定的相信,也是他们最为之敬佩的作家,虽然对于鲁迅作品的解读不像专家学者那么深刻,但是亦有很多的独到之处,目前没有哪一个中国作家可以让人民同研究学者都最真心地,最诚挚地赞扬。

文/红雨说历史

如何看待一些老师说的「读鲁迅但千万不要学他的写作方式」

【传媒风骨类话题】

谢邀。这句话不像是做老师或有过阅读经验的人说的话——读鲁迅的文章却不要学鲁迅的写作(方式)?如此言行不一的情境难以想像!关键是说,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决定方法论;写作方式多指文体,读鲁迅的文章却不要学鲁迅的写作(方式)——最好的文体?是应该老师说过的话吗?绝对不是,是不应该!鲁迅是汉语言文学文体大家,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正确方向,读即为学,读就是学,不可能读而不学,更包括写作方式!

李兰颂:《九一八继而一·二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在沈阳爆发,1932年一·二八事变在上海爆发,日本国武装部队在中国从北到南的肆意侵占,血雨腥风,震惊世界。之后,蒋海澄(艾青)、李家齐(李又然)相继回国,先回国的艾青与江丰在春地美术研究所相识,并在狱中介绍给后回国的李又然,坚持为党工作。恰逢其时,以反战抗战为创作主题的文学艺术青年,既得到瑞金中央苏区、上海中央特科的关心保护,也得到鲁迅、曹聚仁等作家、主编的悉心培育、鼎力相助。

1932年6月26日,鲁迅日记(摘自《鲁迅全集》第15卷·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下同):“下午,同广平携海婴往青年会观春地美术研究所展览会,买木刻十余枚,捐款五元。”所购作品包括江丰的木刻《码头工人》;为日后狱中的江丰委托李又然写信向鲁迅借书埋下伏笔。12月31日,鲁迅日记:“昙,风。午后季市来。下午得介福、伽等信。为知人写字五幅,皆自作诗。”其间,7月12日,蒋海澄(艾青)、周介福(江丰)被逮捕。

一年后的1933年7月22日,李又然著《慢性的死刑》一文(载《涛声》周刊第2卷第28期)特别提到:“后来他(指艾青)信中说起:‘有一幅画,展览时鲁迅想要去。我舍不得,终于留给自己。现在,竟被他们(指看守所)践踏了!??’这里,我绝对没有以‘我的朋友鲁迅’这样的聪明来提起鲁迅。我只想以懂画的鲁迅先生来使你不怀疑我的至友是个天才的青年画家,而现在,这天才的青年画家,在‘十二个半年’之前就将被害戕死了!”

曹聚仁在《李又燃先生的文体》极力推荐:“我们不应忽视他的文体,即算他的作品不十分成熟;他的文体,给我们以清新的面目。近十年来所谓的白话文,如胡适的学术文,周作人的淡远小品,鲁迅的辛辣小品,无不受中国古代散文的影响,不仅是影响,旧的气氛简直非常深厚。脱开中国古代散文的羁绊,纯然用欧洲大陆作风来写作,以我所知,李又燃先生可算是最成功的一个。”这正是鲁迅、曹聚仁等作家、主编大智大勇地在甘当人梯。

鲁迅:《沪上日记1932-1935》

1932年

1932年12月31日昙,风。午后季市来。下午得介福、伽等信。为知人写字五幅,皆自作诗⑴。

1933年

1933年4月26日晴。下午往中央研究院⑵。得李又燃信,夜复。

1933年9月5日晴。下午得黎烈文信。晚见PaulVaillant-Couturier,以德译本《Hans-ohne-Brot》乞其署名。夜三弟来。得开明书店代未名社第二期版税851元。

1934年

1934年4月12日昙。午后得李雾城信并木刻三幅,即复。得静农信。得姚克信,8日发。得李又然信,夜复。雨。

1934年9月9日星期。晴。上午得李又燃信。译《饥馑》讫,约万字。下午同广平携海婴并阿霜至大上海戏院观《降龙伏虎》毕,往四而斋吃面。夜浴。

1935年

1935年10月3日晴。得周江丰信,即复。

原版注释:

⑴五首依次为《所闻》《无题二首——其一》《无题二首——其二》《无题》(“洞庭浩荡楚天高”),《答客诮》。除《无题》一首收入《集外集》,余均收入《集外集拾遗》。

⑵出席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临时全国执行委员会会议。主要决议有:通过章程;聘请律师去南京营救罗登贤、罗章龙等;聘请律师依法营救在北平被判有期徒刑的马哲民、侯外庐两教授;开除吴迈会籍。

《鲁迅全集》对艾青的注释为:艾青,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日记》作伽,1910年生,浙江金华人,诗人。1932年在上海参加“美联”,同年7月被捕后,在狱中与江丰写信向鲁迅借书。——1932⑿31。

[第365页]

《鲁迅全集》对江丰的注释为:江丰,姓周,原名介福,后改名熙、江丰,上海人。画家,一八艺社成员,“美联”负责人之一。1931年夏参加鲁迅主持的暑期木刻讲习班,其后曾组织春地美术研究所、铁马版画会。1932年7月与艾青等同时被捕,同年12月底在狱中与艾青写信向鲁迅借书。1933年夏获释,10月再次被捕,12月通过倪风之向鲁迅借阅原版《珂勒惠支版画集》。1935年出狱后曾函请鲁迅代谋工作。——1932⑿31。1935⑽3。

[第393页]

《鲁迅全集》对李又然的注释为:李又然,《日记》又作李又燃,1906年生,浙江宁波人。曾留学法国,研究法国文学。——1933⑷26。1934⑷12。⑼9。

[第420页]

《鲁迅全集》对古久里的注释为:Vaillant-Couturier,Paul(1892-1937)瓦扬-古久里,法国共产党党员,社会活动家,作家、记者。1933年9月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曾在伊塞克寓与鲁迅晤面。——1933⑼5。

[第582页]

相关链接:

以上,介福、伽,是指江丰、艾青,二人正在狱中,写信向先生借书;艾青转走后,江丰在狱中,又委托李又燃即李又然,再向先生借书。李又然给其外甥叶琪冠的信详细介绍了这一情况。鲁迅1934年4月12日的日记:“得李又然信”;另,1933年4月26日、1934年9月9日:“得李又燃信”,待核。

待江丰第一次出狱,介绍李又然为世界反战大同盟来华代表团秘密当翻译。1933年8月18日,鲁迅与茅盾、田汉联名发表《欢迎反战大会国际代表的宣言》。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于本年9月30日在上海召开远东会议,鲁迅被推选为会议主席团名誉主席,但未能出席会议。江丰再次被捕入狱。

[以上均收入《鲁迅全集》第15卷·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李又然:《有手有足》

鲁迅的书值不值得看

鲁迅的书值得看。

因为鲁迅是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天才作家。别的成就不说,鲁迅活着的时代,现代派尚是先锋前卫,他就已经无师自通玩起后现代来,看看他的《故事新编》,你会以为是周星驰作品。

鲁迅的文笔,格言一般精警。

鲁迅的目光,深刻敏锐。对于人性的黑暗,洞若观火,对于中国人的丑陋,了若指掌。

唯一不能赞赏和学习的,是他的仇恨与冷酷无情。

嫉恶如仇固然好,但不应该嫉弱如仇。

仇视知识分子,更不应该。

知识分子是人类的头脑。

为什么有人说鲁迅的作品不适合改编成影视剧

原因很简单,最重要的是鲁迅先生写出来的文章、小说大多带有批判时代、批判封建礼教、批判那个人吃人时代的意味。而且以目前的观众群体来看,将这种极具心酸讽刺意味的文章改编成影视剧,很明显不会有很多人买账。

所谓的“批判”,这就比较敏感了,毕竟在过两年就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了,距离民国足足有了一百年甚至一百一十年的历史了。就像张黎拍的《走向共和》一样,本身鲁迅先生所批判的某些方面中,恰恰映射了现下的某种风气。既然有观点,就一定会有反对的声音。所以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情,所以不再多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原著与衍生出来的影视作品所面对的观众群体不同了。

清末、民国是一个什么时代?一段充斥着混乱、黑暗、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代。

鲁迅先生生于1881年9月,当时的清国刚刚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荡长毛、剿捻子、小日本还在1874年以仅有几条破船张嘴闭嘴就意图侵占台湾,鲁迅先生出生后,恰恰又逢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鲁迅先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所以鲁迅先生的文章带有很强的时代意义,让人读起来就不禁觉得历史的厚重感。正因为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非常动乱,鲁迅先生的文章才会如此具有辛酸的讽刺意味。

就比如鲁迅先生写的《孔乙己》,《孔乙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讽刺长衫客吗?讽刺商人的唯利是图吗?很明显,都不是。鲁迅先生要讽刺的正是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封建礼教,讽刺的正是那个在新文化运动下,某些人的封建复古逆流。所谓的孔孟之道、所谓的传统教育,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或许真的可以将“孔乙己”式人物批量“生产”。

又比如鲁迅先生写的《阿Q正传》,阿Q精神是什么?就是在精神上,用虚假的胜利来自我安慰。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塑造出这样的一个人物?很明显不是为了一时兴起写出来的。

我在前文也说过,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非常动乱,对于洋人奴颜婢膝,一脸奴才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对于自己的“臣民”却高傲的摆起了“主子”架,疯狂的剥削、压榨自己的臣民,使其成为自己脚下的一只麻木、毫无思想的蝼蚁。面对外国列强,你打我一拳,我在心里自我安慰是“儿子打老子”。所以鲁迅先生对这种畸形的变态心理进行了概括:“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所以中国人倘有权利,看见别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数’作他护符的时候,多是凶残横恣,宛然一个暴君,做事并不中庸。”可以想想看,这样的一部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其内涵必将离原著十万八千里。

很显然这种极具批判的文学作品拍出来后,并不适合现下的国情,甚至会引来一部分人的口诛笔伐,这是制作方最不希望的看到的情况。

关于历史,现在的观众群体从前在荧幕上接触到的都是极具粉饰太平的戏说历史,却很难看到那段历史的真正面目。所以鲁迅先生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不光电视剧观众受不了,原著读者也受不了。

现在的影视剧卖点是什么?是爱情、宫斗、小鲜肉,很明显,鲁迅先生的作品并不适合走这种风格。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鲁迅先生的文章,小时候看不懂,适合中小学生去阅读理解吗

标签:# 他的# 鲁迅# 千万不要# 如何看待#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