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鲁迅的作品适合阅历不足的人阅读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鲁迅不建议读自己的书,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鲁迅的作品适合阅历不足的人阅读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如何理解鲁迅「我以为要少,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主张
当初的确不明白鲁迅给青年开必读书时的那些话的。和胡适之等人老老实实的给青年们列出一大串书目不同的是,他竟干脆说:“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但接着就说出自己了经验,“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因为他觉得“看中国书时,总觉得沉静下去,与实际人生离开;读外国书,——除了印度一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但现在我似乎开始明白了。这明白的缘由是我又把我们所谓的四大奇书重读之后得来的。我想,四大名著是完全可以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粹吧?但从《三国演义》中我学到的仅仅诗人与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权谋以及曹操的那句“宁可天下负我,无不负天下人”的至理名言;从《水浒》中我学到的是快意恩仇以杀止杀的草莽生活;从《游记》中我学到的是忠心耿耿,痴心不渝的侍奉迂腐不可及的主人,安安稳稳、死心塌地的做一个好奴才;从《红楼梦》中我学到的是见月必伤心,见花必落泪的,逢景便作诗的闲情雅致。“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盈盈烛泪为谁泣,点点花愁为我颠”。这诚然是极好的诗,那里的生活也诚然是几千年来读书人心想往之,神往之的种美好生活。经济上不用操劳,有吃有喝,于是闲时便愁了,因为古人不是说,“为赋新词强说愁”么?不是有所谓的“诗可以怨”么?可见,做诗赋词一定要有闲愁杂恨的。况且身旁更有几个倾城倾国的妹妹呢,这可增添读书人的雅兴了,“红袖添香夜读书,”更令读书人神往了,因为这正是几千年来中国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了。于是我恍然明白了《红楼梦》为什么吹捧为中国第一大奇书了!
但同时,我在重读这些书的时候也发现了鲁迅似乎从中汲取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水浒传》的文字风格——都是些纯技巧的东西而非思想。鲁迅很清楚这些思想的可怕,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使之流毒天下,贻害无穷。读一读中国的野史,你会更加对这种观点确信无疑,所以鲁迅才说“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但他还说“少看中国书不过是不能作文而已”。看中国书是不能作文吗?答曰:是的。几千年的中国文没有一个会作文的,只会吟风弄月、歌功颂德;即使偶尔有几个刚发几声忧国忧民之声,主子一怒也就马上噤声了。你想一想,一个没有自由和尊严的文人对着其主子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的时候,他做出的文还叫“文”吗?按照鲁迅的总结,中国的历史就是一治一乱。所谓治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所谓乱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中国的文人在这样的一治一乱的历史夹缝中生存着,每天都“岌岌乎危哉”,那有心思作文呢?
鲁迅说过“不读健在中国作家写的书”吗
鲁迅没有说过“不读健在中国作家写的书”,他说的是“少看,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应该是包含了在他这个时代之前所有的中国书。
这句话他是应《京报副刊》的要求而说的。1925年,《京报副刊》请鲁迅给青年列一些必读书目,于是鲁迅写了十八个字的回答:
青年必读书:从来没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但是写完这十八个字后,出于对青年的关切,又在下方加了几百个字的附注。其中就有:
我以为要少看——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当然鲁迅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鲁迅当然有足够的底气说这样的话,他师从章太炎,自己就是旧学的传承者,他列出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恰恰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在某种程度上说,国家的文化也像人一样,会经历青年、壮年、老年这样的阶段。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传统里,充满了老年人那种消极的避世哲学,即使有劝人入世的东西,用鲁迅的话来说,那也是“僵尸的乐观”。
1925年的中国,仍处在一个新旧交替、不破不立的时代,所以鲁迅这番话的目的,并不是劝青年不读书,而是希望青年多接触一些积极、入世、实用的观念,补充一些国外新鲜的文化元素,以干事代替立言,担负起振兴中华的责任。殷殷之情沉于文字。
但粗鄙之人,看到“少读不读中国书”就已经勃然大怒,忍不住要怒斥鲁迅“汉奸、不爱国”了。
为什么说鲁迅的文章不适合当代的孩子阅读
鲁迅的文章多干预社会思想人事,小孩天真不懂与不涉世事,他们如何喜愛,更读不懂。尚且,就鲁迅杂文,文意充满讽刺幽默,词语晦涩难懂。所以,他的文章不适孩子阅读。
鲁迅的作品适合阅历不足的人阅读吗
谢谢邀请。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很多不太适合缺乏生活阅历的人来读,比如狂人日记,没有生活阅历的人可能看不到先生笔下的狂人究竟为何发疯,也看不懂先生批判的到底是一股怎样黑暗邪恶的势力,只有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经历社会的洗礼之后,才能明白先生的春秋笔法,意在何指,也才能明白先生究竟在批判什么。
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也不全是艰深难懂的,也有很多杂文写的很温馨,很浪漫,适合大多数人读一读,比如朝花夕拾里面的回忆散文,温馨之中也有点点的批判,小说《故乡》中闰土形象,少年鲁迅和闰土的情谊,美好的故乡回忆,还是很值得一读。
同时鲁迅先生有些批判性作品中,一般人都能读出其中的讽刺和批判意味,并不需要多么丰富的人生阅历,比如《药》中的人血馒头,甚至中小学生都能看出其中的荒谬和无知,也能看出当时社会中人民的麻木,即使不能全部了解先生在文章中表达的批判,也多少可以知道不能做一个如此无知的人,这样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已经足够。
所以说,先生的作品适合有阅历的人来读,可以获益匪浅,同样没有一定阅历的人,也可以挑选自己能读懂的来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值得所有中国人好好读!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