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百科知识网

站长百科知识网

古人饮食习惯背后引发的养生思考

大家好,唐朝的京官一日三餐吃什么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唐朝吃食冷知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的京官一日三餐吃什么和唐朝吃食冷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的京官一日三餐吃什么
  2. 古人有食品安全意识吗
  3. 唐朝时候的家常菜是什么样子的
  4. 古人是怎样请客吃饭的

唐朝的京官一日三餐吃什么

唐朝的中央官员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呢?在你脑海里飘过的一定是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不不不,你想多了,唐朝京官们的一日三餐可没这么丰盛。当然了,京官们吃什么和官员品级也是有关系的。那他们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呢?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讲。

既然是京官,我们就要把目光放到长安城。唐朝的京官工作还是很辛苦的,“日出而视事,日中而退朝。”天还蒙蒙亮,官员们就要起床了,整理着装,吃一吃“小食”。唐朝人称早饭为“小食”,这第一餐就来了。

??

古代没有煤气灶,生火做饭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如果官员们在家吃,那么选择就很少。通常只有粥和馎饦。粥不必说了,馎饦是什么呢?其实馎饦就是面片汤,唐朝人也叫它汤饼。官员们要是出去吃,那么选择可就多了。有异域风味的胡饼,就是现代的芝麻烤饼;还有蒸饼,包括花卷、馒头、包子等等;还有煎饼,这煎饼可不是山东的粗粮煎饼,比较像杂菜和面揉成一团下油锅炸制的油炸大丸子。

??

吃饱喝足,这官员们就得赶紧抹嘴上班去了,上朝的上朝,坐班的坐班。到了中午饭点,这上朝官员和坐班官员的午餐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只要是九品以上的朝廷命官,在工作日,中午这顿饭都是公家请客,不过对于京城的官员来说,这顿午间工作餐有“朝参日廊下食”和“非朝参日公厨堂食”的区别。

朝参日,也就是上朝参见皇帝的日子。唐朝规定,三品以下官员(不含三品),每月逢一、五日朝参;三品以上(含三品),每月一、五、九日朝参。还有一些重臣阁老就比较惨了,基本上每天都要进宫参见皇帝。朝参日这天的工作餐叫做“廊下食”。唐太宗发现官员们“日出而视事,日中而退朝”,下班回家都过了饭点。于是他体恤下情,加上贞观年间国家强盛,有能力供应朝食,于是在朝堂的外廊设置食堂,“廊下食”便形成了。

??

在朝参日这天,公食都额外丰盛。一般五品以上官员和员外郎的廊下食是一百盘食物,三口羊。这廊下食的品类也是随着季节而发生变化的,冬季吃热乎乎的馎饦和黍臛(黍臛是一种加了黄米的肉羹),夏季有冷淘粉粥,还供应水果蔬菜和一定量的酒。《唐会要》中记载了“栗黄文桃梨榴湿柿”、“茄子”等廊下食中的水果蔬菜种类。

宰相级别的官员们当然是不会屈尊在廊外吃食的,他们会在政事堂大厅里吃专门的“小灶”。这“小灶”一般是御膳房里做出来的食物,由皇帝赏赐给群相,这顿饭因为是在政事堂里吃,所以叫“堂厨”。别的官员的工作餐供应系统,叫做“公厨”。说完了这廊下食,接下来我们说说平常各中央机关的官员都吃什么。

由于中央各部门的官员们不像宰相那样有集中的办公大厅,所以只能在大堂旁边建一个食堂,各司的公厨为无缘参加廊下食的非常参官员供应午饭。百司公厨对百官食物的标准有这么几类;常食料、小食料、午时粥料。常食料就是日常食料,有米、面、羊肉、酱、醋、瓜果、酒、各类蔬菜等;小食料就是早点;午时粥料顾名思义就是午餐享用的粥。

??

除了日常的饭菜供应外,公厨还会根据节日推出额外的节日食料。例如正月七日、三月初三有煎饼、元宵;晦日有膏糜;五月五日有粥;七月七日有斫饼;九九重阳节有麻葛糕等等。公厨供应饭菜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也是根据官员品级划分的,像三品以上是上等,四品五品是中等,六品以下那就是下等了。大致看来看来,唐朝中央官员的伙食还是不错的,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过这时的唐朝国力强盛,自安史之乱后,由于国库不敷,官员们的工作餐质量也就越来越差了。

到了晚饭时间,公家可就不管饭了。家产丰厚的官员可以邀一众友人去酒楼,吃吃切脍,也就是生鱼片,还有烧鹅、烤羊等等;那么并不富裕的官员呢,就只能回家喝点粥,就上一两个饼子、馒头,更甚者吃着糙米饭就咸菜。晚饭就要视官员们的个人情况而定了。

参考资料

1.陶俊杰.唐代公厨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古人有食品安全意识吗

先民们肯定有食品安全问题困扰,而且很严重。试想一下,虽然没有近代工业、环境污染这些,但是有些食物本身就不一定安全,而且缺乏识别和解决处理方法,很容易误食出问题。历史上先秦以前死亡率很高,食物问题是主要原因,据推测基本在30岁上下。尽管没有大规模中毒事件,但是因为食物问题死亡的名人就记载不少:秦汉魏晋时期受道教影响,服用丹药成风,出现不少中毒事件。晋泰始七年,地图学家裴秀因服用寒食散,又误饮冷酒中毒;书法家王羲之与道士交往过密健康损伤;唐代21位皇帝,5位是因为饮食不当而死;诗人杜甫,吃了天热变质的牛肉后中毒谢世(他本来就有糖尿病)。

食品安全首要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食物有毒,什么不能吃,经过几十万年的摸索终于有两个人给出初步答案。一个是神农氏,一个是伏羲氏。“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他所做的是拿自己身体做毒理学实验,以避免更多的人受到生命威胁;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烧烤食物,可以杀死病菌,食物易于消化;另一个传说人物事伏羲氏,又称庖牺氏,厨子,把食物从生食变成熟食过程。

依靠传说阶段是食品安全的初始阶段。这种思想意识真正形成可能在春秋至秦汉时期,一些思想家提出了有关理论想法,并且形成中医学、养生学。

嵇康《养生论》

《周易》谈到饮食应该有节制,顺应时节,五味调和等,尤其讲到饮用水的问题;孔子提出的“病从口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不时不食”“不多食”“出三日不食之(食物超过三天必然坏了)”等足见对食物安全意识进步。还有就是厨师从烹饪经验上去判断,哪些是能够吃的,哪些不能吃。当时有很多官职是和饮食有关,特殊的例如“食医”专门负责根据季节不同安排合适的食物,对饮食已经有安全之上的养生观念了。

病从口入,这话不是吓人。饮食安全值得大家注意,虽然生活在这个社会环境无可避免,但应该时刻保有这种安全意识。

文/GSN

唐朝时候的家常菜是什么样子的

家常菜的样式其实还挺难还原的。

因为主要是说家常菜的话,那韦巨源《烧尾宴食单》这类豪奢宴席的菜谱也就没啥参考价值了,留在纸面上的记录往往是显贵、名士的饮食起居。

假如你来自没有哆啦A梦的22世纪,再去看人民共和国初期的饮食,不下功夫的人就有可能得出“众所周知当时的领导人不喜欢奢侈品和纸醉金迷的生活,喜欢的食物都是一般中国的家常菜,而根据文献记载说他‘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以及喜欢红烧肉。

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家常菜主要就是鱼类和猪肉。”但说归说,虽然烧尾宴食单用不上,总归能从其他人的记录中稍微猜测一下,那个全盛时期中国的餐桌。

首先从跑题开始,为什么说中国菜较之西方有很大的区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烹饪方式的重要区别,西方的菜肴中烘、烤、煎、炖、煮颇多,而中餐中少见烘烤,代之以炒、蒸,使得中餐的风格看起来与西餐截然不同。而但往前倒带到公元七八百年的唐朝时,炒这种方式虽然早就发明出来,却远不像今天这么普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烹饪用植物油(主要是麻油)的缺乏,所以蒸煮、炙烤、生食倒是最主流的方法。

麻油的引入早至西汉,但普及率却并不高,使得炒菜一直不甚流行。就算是当年有炒菜,很多我们今天吃的也做不出来,就以素菜之王地三鲜(不要和我争这个==)来说,可能你都只能找到茄子,而土豆和青椒的引进都是接近一千年后的事情了。至于蒸煮的菜,那就是各类羹菜了,一般的百姓家是吃不到多少肉食的(尤其唐律中对宰牛这件事管理特别严格,搞不好就要获罪,所以牛肉就更不是日常的吃食。),主要是炖煮蔬菜,当年多得是萝卜、芹菜、白菜、秋葵、茄子、苋菜,以及我相信食用历史应该早到史前时期的蘑菇。把这些东西放酱油、糖、盐、醋煮来吃,佐以腌制的小菜,下饭已经足够了。新鲜的蔬菜水煮过后自然地有一种甜味,虽然不见得多好吃,但已经好过安史之乱时的悲惨生活了,杜荀鹤在《山中寡妇》里对那时的饮食就只有一句“时挑野菜和根煮”。但盛唐时老百姓并不是一定没有肉吃啊,比方说孟浩然《过故人庄》里的句子大家应该都很熟。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第一句就很明白的表示这次至少有鸡肉和小米饭,我想这是农家待客菜当年的标配吧,当然这鸡肉也是炖煮或者烤出来的。类似在诗句中记载的家常菜式还有杜甫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嫩春韭配上刚出锅的小米饭,哪用烹调,烫一下撒把好盐,就是黄配绿的一道美食,巴西国旗一样)、“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也说明这诗圣请客也只有一道菜,这应该是寻常百姓的家常菜最常见的情形了。也有作死的诗,当然是李白“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唐律疏议》卷十五厩库二十八条中明确说了这样的规定——

諸故殺官私馬牛者,徒一年半。【疏】議曰:官私馬牛,為用處重:牛為耕稼之本,馬即致遠供軍,故殺者徒一年半。

可能他也知道不让宰牛,就换成了烹牛的说法,毕竟当时并非绝对没有入菜的牛肉。(我在这里犯了非常SB的错误,是烹羊宰牛且为乐...感谢@王北方的提醒,此篇回答的逼格已然全无...,就当挂自己一次吧TT)穷人想吃鸡以外的肉,有时候也可以吃到腌肉、肉干之类的东西,但要吃好肉还有些法子,其一当然就是打猎,其二就是捕鱼,其三介绍一个取巧的法子,去给人当奴仆。

见京都人说,两军每行从进食,及其宴设,多食鸡鹅之类。就中爱食子鹅,鹅每只价值二三千。每有设,据人数取鹅。燖去毛,及去五脏,酿以肉及糯米饭,五味调和。先取羊一口,亦燖剥,去肠胃。置鹅于羊中,缝合炙之。羊肉若熟,便堪去却羊。取鹅浑食之,谓之"浑羊殁忽"。(自《卢氏杂说》)

听京城里的人说,两军的侍从每次进食或设筵席,多数时候都吃鸡鹅一类的菜肴。其中最爱吃的是童子鹅。每只价值二三千钱。每次设宴,都按人数去拿鹅,燖去毛,取出五脏,往里面填上肉和糯米饭,再用各种佐料调好。之后,弄来一羊,也将它剥皮去毛,取出脏腑,将上面做好的仔鹅放入羊腹中,缝合好在地火上烤。待到羊肉烤得象熟了的时候,便将羊剥去不要,取出羊腹中的仔鹅,就那么捧在手中吃。称这种吃法为"浑羊殁忽"这时候仆人们就可以很美的把那个烤羊给吃了...就是这样,当时的羊肉其实比猪肉还要普及和多产,另外一样美味肉食就是鱼了。这里不得不感叹国姓是个多么麻烦的东西,旧唐书里记载了玄宗三年的时候曾经禁止天下捕鲤鱼,十九年的时候又禁一次,当然这两次禁鲤说明了啥呢......说明之间没禁住呗,幸亏姓米的没得过天下==唐代食鱼最好的方式竟然是刺身,也就是鱼脍,以至于后来出现了专门的一个“鲙”字。而做生鱼片最上品的就是鲈鱼(我们姑且在河鲜范围内讨论,当时的鲜海鱼之难得是现在难以想象的,鲈鱼也是在产卵时期才会回游到淡水环境中,而这时的鲈鱼最是肥美),但为了表示禁鲤是件多么傻逼的事,我还是觉得应该先说鲤鱼(其实是说鲈鱼的话要参考的东西太多,很麻烦...有兴趣的人去齐民要术里找【金齑玉脍】)。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洛阳女儿行》王维

嘴里出来的东西,像是口音、方言、谈吐礼仪,这些好改。往嘴里送的东西,有时候上千年都改不了。类似的好多人都写过“啊啊老子前几天吃了鲙鲤真他妈的棒!”的诗句,在此不表。接着讲讲隋唐时期的生鱼做法,有点类似日本的打打喜,也是要伴着葱、生蒜片、姜、酱料来吃的,至于会不会想打打喜一样先把表面烤熟,就不得而知了,我估计是直接就吃了。这样子的淡水鱼生食会不会有很重的土腥味,我认为淡水鱼处理得当是可以没有土腥味的,或者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也有可能造就只有鲜美却无土腥的白肉鱼,但总体来说确实会有这样的味道,这也是当时用大量的葱姜蒜的原因吧。打打喜用红肉的鲣鱼,再把表面烤过,实际的口感和唐朝的鱼脍区别应该还是挺大的你看,唐朝人不但喝茶要加盐、醋、生姜等等,吃鱼鲙时也如此,《广古今五行记》中有一个故事提到了这样的事。

唐咸亨四年,洛州司户唐望之冬集计至五品,进止未出。间有僧来觅,初不相识,延之共坐。少顷,问曰:"贫道出家人,得饮食亦少,以公名,故暗相记,能设一顿鲙否?"司户欣然,即处公买鱼。此僧云:"看有蒜否?"司户家人云:"蒜尽。"僧云:"蒜尽,去也!"即起,留之云:"蒜尽,遣登掾。"僧云:"蒜既尽,不可更住!"苦留不止。司户果无疾暴亡。

即使是和尚,吃生鱼的时候都知道要就着蒜,各位有闲情和好刀法的不妨试试看,白肉鱼的口感清淡高雅,有一种需要仔细品位的鲜甜,却又意外的很搭葱姜(生蒜没试过...),可以说是一道下酒或者哄哄馋嘴小姑娘的好菜。可惜的是,这些美事里我现在只有酒,没有鱼,更没有姑娘就是了。

古人是怎样请客吃饭的

餐桌礼仪是自古有之,在古代,人们对请客吃饭是相当有讲究的。

在古代阶级观念根深蒂固,凡事都要讲究个尊卑有序,在座位上安排也是十分讲究。通常来讲,座位以南为尊。那如果是室内是东西长而南北窄,那么则以东为尊。如果请的客人跟主人身份等级相同,那么主人都坐在东面,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叫请客为坐东的原因。而客人则坐在主人对面。

在现代,我们上菜的顺序,是先上个开谓小菜,接着就是各类硬菜,鸡、鸭、鱼轮翻上,最后上主食。那在古代,上菜也有讲究。一般先上重口味的,辛辣食物,后面上一些酸甜解酒的菜。

而菜摆上桌也有规定。《礼记·曲礼》说:“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疏酱处内,葱片处右,酒浆处右。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意思是,通常纯肉的放在右手边,带骨头的放在左边,汤之类的放右手边,干的菜放左边。这样就可左手拿骨头,右手拿筷子夹菜,左右开弓那场面好不热闹。当然这是主人方便客人,那客人最好不要猛吃猛喝,这样显得你好像没见过世面,没吃东西似的。

那吃饭时也有一些禁忌,其实现在都一直在用。如喝汤不能发出声音、不能用筷子敲碗、骨头不能直接吐天桌上,而是要用筷子夹着放桌上等等。没吃完的肉,不要再放回碗里去,这个相信一般人都做得到。也不要因为哪道菜好吃,就自己一个人吃完了。前段时间就看到说一个网友在悟空问答问:自己把小龙虾吃完了,男友要跟自己分手,是不是男友不够爱自己。那先不要说男友爱不爱你,那从餐桌礼仪上来讲,你一个人把好吃的吃完了,这是十分不知礼的表现了。

吃完饭后,客人要主动帮忙收拾餐具,那主人表示不用后,客人可坐下。

虽说古代餐桌礼数十分繁杂,很多到现代已经不太适用,但是无论哪个时代,讲“礼”还是很重要的。有个网友分享了他公司去参加商务聚餐的事。领导高高兴兴的带着几个新来的小姑娘小伙子去参加兄弟公司宴请,但回来却脸都黑了。原来,在吃饭的时候,那几小姑娘、小伙子全程就盯着吃的,碰到好吃的就不停筷子,全然不顾及他人。相信下次再有这样的商务聚餐,估计领导再也不会叫上他们了。

现在有句话叫:想知道一个人的教养如何,跟他吃一顿饭就知道了。跟一个有教养的人吃饭,是一种享受,跟一个没啥教养的人吃饭,那可能要受罪。

不知礼,无以立,让我们做一个知礼讲礼的谦谦君子吧。

文章分享结束,唐朝的京官一日三餐吃什么和唐朝吃食冷知识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一天只吃两顿的唐朝,我这个五品官员该怎么吃

标签:# 京官# 唐朝# 吃什么# 三餐# 一日